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最新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通用11篇)

最新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通用11篇)

时间:2021-03-12 15:48:54

相关推荐

最新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通用11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终于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这本书是美国艾德勒和范多伦一起所著。内容艰涩难懂,耗尽我的所有精力。现针对这本书所学写下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阅读分成四个层次:

首先对本书进行了检视阅读,看目录,看重要片段,学习了粗浅阅读。在这个层次中,我学习了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学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这部分的阅读我兴趣盎然,读得懂也读得感兴趣,自我感觉进步也较快,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这是最难受的最煎熬的一部分阅读了。读得痛苦莫名。读完这一章节后的一个总结,我倒是看懂了,现记录下来:

1、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事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3、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看完这一个小结,我恍恍惚惚对分析阅读有了一些了解。但就是不明白作者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说这么做的理由令人读着很困难。另外其实自己心里很明白,这么多的书,优劣不等,我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读一本书吗?后来,作者又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读不同种类的书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读小说,强调的是快;读诗,大声读出来;读数学,像读一种语言。心里因这些关照而放下一颗心,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用分析阅读,接着往下读的时候作者又告诉我,一本能提升你的书,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这样的书应该少于一百本,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

它有五个步骤:1、找到相关的章节。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3、厘清问题。4、界定议题。5、分析讨论。

这一本书真正提升了我,不仅让我了解的读书的若干方法,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采用书中所说的“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读完整本书以后,觉得自己确实进步了,读其他的教学类书籍和杂志,就跟看小说一般的轻松,而且确实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我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地方,文字的堆砌,明明熟悉的字,却让人无法理解,还有一个外国作家的写作方式和我们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再次的阅读。这种头脑的风暴在下一次空闲又有承受力的时候让我再来一次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是美国畅销书的榜首。

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纪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多数人一直在这个层次。作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学以后,再没有人教过人如何阅读,而这本书就是弥补这个空白。在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能熟练阅读报纸和填写表格。

检视阅读分为速读和粗读。

速读是浏览一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录,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绍,也读下,然后从目录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内容读一下,最后读一下书的最后三页。通过速读,就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深读。

如果觉得可以花点时间来阅读的话,可以通过粗读来继续了解这本书。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一种“半出声”来阅读,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速读。作者给出了一个好建议,指读法。方法是这样的: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通过粗读,可以了解全书内容,也可以为分析分析作准备。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你要问几个问题,一是你阅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说了什么并列出本书的大纲,三是本书的作者想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列出细纲。找到作者的关键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找出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答案。

第三阶段是如何客观公正评价一本书。通过上面二个阶段后,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为,首先你要说的是你了解作者的观点。不用急着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对还是错,在做也出评论之前,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作者知识不足或知识错误,或证明作者的逻辑错误,或证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你必须同意作者的观点,不要肆意评论。

主题阅读是带着特定主题,阅读相关领域中的书箱。主题阅读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带着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浏览书单上的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第二阶段是确定想关书的最相关的章节,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各个作者的相关观点诠释下。列出一系列问题,查看各作者的回答,分析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总结:

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道理,连阅读也是这样的。读完这本书才知道阅读原来是分层次的。个人认为第一层次比较窠到达的原因是,一直有人给我们反馈,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其它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层次很难有其它人给你反馈,如果能输出出来,有人反馈也许能帮我们到达更高的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书的开始,作者将阅读区分为两种意义:

1、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

2、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

第一种意义很简单,平时的报纸杂志新闻都能增加资讯,但却不能增加理解力。

第二种意义,主要在学习。学习应当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现代社会资讯泛滥,且不说书中提到的无聊电视节目和收音机广播,目前移动互联网造成时间碎片化,手机里的各种小视频和微信群无时无刻不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阅读时越主动,就读的越好。

而主动阅读就是能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来。

书中多次提到主动阅读的时要问的四个基本问题。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

1、说的什么?

2、怎么说的?

3、是真的吗?

4、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如此重要,在书中被多次提到。

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值得反复思考。

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层次一:基础阅读

层次二:检视阅读

层次三:分析阅读

层次四:主题阅读

第一个层次

基础阅读

这是对阅读者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能够理解书中字句的字面含义。

第二个层次

检视阅读

主要是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阅读。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书中内容有个概览。

关键是不要停下来,不要企图了解书里的每一个字句。

第三个层次

分析阅读

阅读重要的书应该使用的方式。

需要慢慢分析和消化。

几条规则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大纲

规则1:给书分类

规则2:简述书的内容

规则3:给书的内容列大纲

规则4:找出作者要问什么?

第二阶段: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

规则5:找出关键字、达成共识

规则6:找出书的主旨

规则7:找出支撑主旨的论述

规则8:作者解答了什么?

第三阶段:批评式阅读

规则9:先懂后评

规则10:理性表达

规则11:要有理论基础

四点值得批评的地方:

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不够完整

怎么样,读书是不是一件好复杂、好繁琐的事情?

好在,这只是一个理想标准,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被如此对待。

后面的章节还介绍了一些阅读不同类型书的方法,比如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科学、数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非常实用。

第四个层次

主题阅读

这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到了这里,关心的重点就不是一本本独立的书了,而是你要探寻的“主题”。

很遗憾,我目前个人的经验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层级,所以也就没法用自己的话做总结了。但我相信,随着今后的不断积累,应该会一窥其中奥秘的。

书的最后一章,是“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里面提到了三种类型的书。

第一种类型的书,是消遣或娱乐的`书。这种书会带来一时的欢愉,但除了享乐之外,往往不能期待有其他的收获。

第二种类型的书,是可以让你学习的书。这种书值得进行分析阅读,这会增长你的心智,也会增进理解力。但是当你把书里的精华全部吸收后,阅读过程往往也就结束了。

有很多书是属于这个类型。你在书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但是重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内容好像比记忆中的少了许多,这是因为你的心智已经成长了,而书还停留在原处。

第三种类型的书,是能够与你一起成长的书。

最初读的时候,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也一直超过你。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每次重读都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有新的感悟。

关于这种类型的书,我有一些体会。比如三国和水浒,少年时读过,成年后读过,现在偶尔也会碰到里面的故事,但每次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与此类似还有西方的魔幻鼻祖指环王,电影看过十多遍,每次都有新感受。当然还有好多书我都没读过,比如最应该好好去读一下的红楼梦和一些经典著作,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俗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在想:

书是如此,那么人呢?

哪些是让你能够学习的人?

哪些是能够与你一起共同成长的人?

书的结尾还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人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到达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如果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站在三十多岁的人生当口,

心里在咀嚼回味这些话,

其实颇有一些感受。

这些年来,似乎挥霍了太多的青春。

网上有句鸡汤:

有些人30多岁时就死了,直到70岁才埋。

愿我们不成为这种人。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如报纸杂志,容易读懂,能增加资讯量,但不能增进理解力。因为在那之前水平已经相当了。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一开始水平就比读者高一截,能给予更高层次的启发,增进读者的理解力。相对而言,后者更值得做。读者追求的不同目标「为了消遣or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不同的阅读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进你理解力的书,也能达到消遣的效果,但倒过来很难成立。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基础阅读。能认字,摆脱文盲状态的层次,小学时期就能做到。

第二,检视阅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从表面观察一本书,如15分钟读完一本书,但它并不是指简单随意浏览。因为资讯泛滥,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所以检视阅读很有价值的,因为有些书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从头读到尾。

第三,分析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咀嚼消化一本书。

第四,主题阅读。阅读很多相关类的书籍,而不是一本书。列举这些书的相关之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下来对书的内容不是很了解,但感觉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花时间去精读、去消化,所以我潜下心来读了第二遍。

毕业后一直没有读书的习惯,直到去年开始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复盘》等书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才发现,其实我是热爱阅读的。但是对于如何读书这件事,我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技巧,直到接触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太棒了!通过读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我的阅读水平——可能我们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基础阅读阶段,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更好的阅读,也没有办法通过阅读汲取一本好书的营养。

这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阅读的书,它把阅读的终极目的定义为增进理解力和心智的成长,通过阅读,可以增加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了解,增加智慧。它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因为我现在处于的是基础阅读阶段,所以我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是近期重点要学习如何做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希望通过对这两阶段的深入理解学习,能够掌握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相关技巧。

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全新的理念,比如: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障碍。我们处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不幸。互联网使我们足不出户就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但是太多的讯息同样阻碍了我们理解力的增长,现在大多数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碎片化阅读中,微信等平台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便利,使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在“大部头”的书籍,也就无法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智慧。还有一个理念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

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我读书很慢,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会速读的人,梦想着也能像他们一样几天读完一本书。这个理念告诉我,读的太快或许也会一无所获,所以要培养自己一种分辨的能力,哪些地方该快,哪些地方该慢,如何用一种合适的速度来阅读。为了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近期我的任务是先学会速读,再慢慢培养自己的分辨能力。“半瓶醋”指的是一个读的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曾国藩要求自己,一本书没有读懂之前,不去读第二本书。一个好读者的理想境界是运用本书的规则,仔细的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的阅读大量的书。所以,读书这件事也需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检视阅读通过书名页、目录页、索引、介绍等粗读步骤判断该书是否值得仔细阅读;通过摘要、重要篇章、随机页、最后页等略读步骤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做分析阅读。粗浅阅读的重要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要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当你再读第二遍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这本书要求我们主动阅读,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笔记,这是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的方法,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主旨的最佳方法。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读一本好书,会给你很好的回馈,这种回馈分为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止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这些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带给我收获,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多次精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翻开《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因为有好多同学老师都推荐这本书,都说是值得反复看的好书。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这本书在1940年就已经有了第一版,现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样是越来越受欢迎。

可以说,单单是看译者和作者的序,就让我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兴趣。那就是他们说出了很多我对阅读的看法,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1972年的时候,作者所在的国家已经渐渐地扫除了文盲,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文化普及的状态,可以说很多人都能看懂书画字报,可是却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结构严谨的文字,就如一些论文,理论性地文章书籍。不是说字体不认识,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体会。

因为我就发现小时候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可以不用家长的陪伴也能自己一个人看图画,看拼音,看童话故事,那个时候的阅读量很大,同时也帮到了我写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课外阅读书籍减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学习上的书本。

如果说你给我一本小说或者故事的文章,我会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让我看一些解答类的文章,或者大部头的理论的话,就看几眼就不耐烦,一点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学会主动去思考,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一本书为自己所用。

这的确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好书,很多值得一再揣摩的学习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这是一本实用性书,赞同作者的方法论就要总结出来并践行。

(一)基础阅读(elementaryreading)或初级/基本/初步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二)检视阅读(inspectionalreading)或略读/预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若书中附有索引,检阅一下。

(4)若包着书衣,读一下出版者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和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2.粗浅的阅读

(三)分析阅读(analyticalreading),全盘完整地阅读。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1)作者将全书分为5各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

(2)第一个主要部分又分成3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智慧礼节一般原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四)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

*第一阶段:观察研究范围——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第二阶段: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4.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1.结构笔记(structuralnote-making):针对检视阅读。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构架,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

2.概念笔记(conceptualnote-making):针对分析阅读。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要提出答案,作者的观点和你自己的观点。

3.辩证笔记(dialecticalnote-making):针对主题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阅读是一种学习。阅读不只是凭记忆简单的吸收资讯,而是要增加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因未学而无知有情可原,而学后依然无知就是愚蠢。读得多未必读得懂。无论是指导型学习还是自我发现型学习,都离不开思考。阅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是要花费一番力气的。

倾听是跟一位活生生的老师学习,而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但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理解与自我成长。所有人终归要告别老师,最终的发展要依赖书籍,所以学会阅读一本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本书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的层次》这一章中讲到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每一个高级的层次当中也包含着低级阅读的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也就是基础阅读。在这个层次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句子什么意思?”而且只是浅层的意思。我们小学的阅读就是基础阅读。第二层次的阅读是检视阅读。就是在短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讲什么?”而我们却通常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常常在只需粗略了解的时候却拿出了精读一本书的时间去加重阅读的困难。第三种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完整的、优质的.阅读一本书。它需要在无限的时间里,做最细致完整的阅读,一直要我读到这本书是他自己为止,也就是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完全内化。第四种是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到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是最花力气也是最有收获的阅读。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才知道自己的阅读只停留在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两个层面,做不到分析阅读,更没有尝试主题阅读。甚至经常在阅读中犯很多常识性错误,在该分析阅读时逃避烧脑的解读,在该检视阅读时又浪费了大量时间,所以自己的阅读水平始终停留在基础阅读这个层次,这是对书籍的浪费,也是对生命的辜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这是一本读起来颇费力的书。虽然闻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来的书籍里有这么一本现成的摆在这,我自己是断然不会买回来的`。如果说阅读一本本书是品尝一条条鲜美的鱼的话,这是一本教织渔网的书。如果遇到一个不爱吃鱼的人,亦或者还没尝过鱼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对阅读本身起反效果。它适合那些爱吃鱼,但吃鱼的品种比较单一,希望换品种捕来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鱼多做的人。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多读书,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读书的书。

书里开宗明义的回答了读什么样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书不止是为了取悦你,而是为了提升你。”这个理念与时下流行的走出舒适区的理念是类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读的书也多是让自己颇舒服的没长进的书。可问题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悦自己似乎没什么不对。说到底是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该全然艰苦。

书中提出一套体系化有成效的阅读要围绕如下四个问题进行: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全部有,部分有?

4、这本书跟我的关系是什么?

读完了能回答出上述问题才算没白读。当然世上很多书是不必也不配用这种方法去读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读的经典,若不如此这般,按作者的说法就属于暴殄天物了。

书后的附录上列了一份推荐书单,在我看来属于“真·终身书单”。适合致力于系统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阅读。如果能读完,恐怕会比很多西方人还要了解他们自己。浏览完目录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获,比如没有这个书单,我估计不会看柏拉图的《对话录》,估计就不会知道苏格拉底是个智慧风趣的矮胖子了。这是后话,另作他表。

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来源于它考察书籍好坏的方法其实还蛮适合处理工作问题以及人生困惑的。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对你、不认同你的人:“如果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在“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一章,作者其实也给出了人生建议: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便了解为什么了。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这个新生命带来的假期,读完计划读的书,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无形的思想、实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阅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获得信息,一种是增进理解力。

当一本书的知识量与我们自身知识储备对等时,读这本书时,我们只是了解了我们已了解的事情,读懂了我们读得懂的东西,从中只是简单地获得了一些讯息。

当一本书的知识量超出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时,读这本书我们会对作者想说的话不是很了解。这时我们仔细推敲不懂的那些文字,从模糊的概念到似懂非懂的了解,至到摸到头脑里的某个开关,突然茅塞顿开,清楚地理解了。

这个过程如同破茧,我们从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范围。因为理解力增进了,我们比未阅读此书时高上一截了,同时自我也提升到了可以与作者自由对话的地方了。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后才翻开书本。如果这本书与自己想的一样就不会去读。如果书里有一些自己开始想不到的独到、新的东西,就会仔细阅读。

华罗庚只读作者超出自己的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阅读。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大多数人读书只是被动地接收书里的讯息,只知是什么,不问为什么。

而读一本我们需要仰视的书,最大的好处是增进了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它超出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读懂它要花费很多的脑力活动,这种主动的阅读方法,便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要讲的一种阅读技能。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陆游曾在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只是获得纸上的信息就够了,要发挥阅读的效用,就要付诸实践。学而用、学而思、学而传,就是在对不同的书籍带来不同效用的实践。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上有很大的成就,其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印象最深刻。

这两句诗是对"阅读"的最好的诠释。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大概意思是“读了那么多书,后来还是忘了,那读书的目的在哪里?”,我也看到了土豆老师的回答,才知道原来读书会忘记是个不好的现象。

读过的书怎么会忘记呢?如果会忘记,那就说明,你不会读书,你不是真正读书。只有水过鸭背才会忘记。

我以前也是跟知乎提问者一样,认为书中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直到这段时间我加入了这个写作课,看到了老师的回答,才知道自己多么不会读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