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最新企业科技创新论文(大全11篇)

最新企业科技创新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19-04-03 12:24:55

相关推荐

最新企业科技创新论文(大全11篇)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章

智者总结经验,愚者重复错误,我们应该如何总结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回顾。最后,祝愿大家在写总结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成果,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一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看一个企业能不能长远和健康发展,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不能坚持科技创新,即使有一时的效益,有较大的规模,甚至是高速的增长,企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和生存。因此,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体系建设是基础

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我们既需要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科技开发力量。没有科技管理,就不能整合有效资源,搞好科技开发。没有科技开发,也使一切科技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现在多数企业有技术研发部,但确切地讲,大多数是技术部而不是战略研发部。因此,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实施工程师再造工程,组织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和进修培训,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

二、搞好科技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企业决策开始的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进式研发、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作为决策者,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所有企业负责人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集团式管理的企业,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奖励,除看利润、回款等经营指标外,要高度重视对投资回报率、新产品产值等技术指标的考核。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办法,逐年提高科技创新奖励份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要修订科技人才薪酬,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使科技人员的收入高于集团平均水平。在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积极为科技人才争成果、争荣誉、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要建立科技干部选拔机制,在人事管理部门审定本科以上学历等资质后,一定要笔试、民主测评和演讲答辩的方式,产生一批科技管理干部,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搞好科技创新,制订发展战略是关键

技创新的定位、方向、产品、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才能在科技创新中找到方向,在企业发展中找到向导,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产学联合是手段

产学研联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333工程”,即每个公司至少与三家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至少与三家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至少与三家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的新突破。所谓产学研联盟,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互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企业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二

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是指在文化企业中应用新知识、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创造和开发新需求的过程。其实质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推动双方不断发展和演进。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外生需求看,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提高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安全监管、文化诚信评价等文化管理共性技术,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全面优化。第二,从内生需求看,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研究,开展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高投入产出比,还有助于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1.2.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发展。

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资源和资本,更需要大量的现代知识和技术要素,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文化产业更突出了对要素的拓展与整合。新兴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融合,不仅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带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重组,而且也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创立新的销售渠道和运行模式,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同样百老汇音乐剧、好莱坞影视都依赖于现代科技实现了传统文化科技化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文化底蕴通过科技手段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挖掘与传播。

1.2.2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升级改造。

文化产业具有多样化、区域化、低碳、附加值高、就业率高等特点,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可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开发需求市场与消费潜力,推动文化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有助于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孵化科技型文化企业,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日本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挖掘日本传统文化,积极提升数字技术和载体创新,逐步将文化产业和发达的电子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拓宽了新兴文化的消费市场,成就了全球知名的索尼、任天堂等超大型科技文化型跨国企业,实现了从一个传统的技术产品制造大国向一个文化产业生产和输出大国的转变。文化科技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科技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1.2.3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

科技创新不仅拓宽了文化服务网络与平台,提升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涵与价值,增加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输出与传播更贴近市场、贴近需求。,韩国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成立“文化产业基金”,依托it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明确了将数字文化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推动了动画、音乐、卡通、游戏产业的发展,韩国数字游戏等文化产品的产值达101.1亿美元,占当年文化产业产值的11.82%,游戏相关产品和服务输出额占据了世界游戏市场5%以上的份额,是世界公认的以技术力量保障文化创新和产品创造的文化产品生产强国。科技赋予了文化新的发展动力和形式,而文化又成就了科技的价值和意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要素。

2、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与类型。

2.1“服务+科技”型。

将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是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将新技术、新方法向文化产业的渗透,整合文化与技术资源,实现文化企业与技术型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提高文化产品内涵,拓宽文化服务市场,从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以美国迪士尼公司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集电影、书籍、乐园、玩具于一身的文化企业,该公司的创新包括两类,第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创新,迪士尼依靠其庞大的制作团队和媒体网络,开发和推广全年龄段喜闻乐见的作品,始终走在文化创新的前沿;第二是文化科技创新,迪士尼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2维和3维动画制作技术与团队,1992年,其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科学工程金像奖,科技的领先助推了迪士尼全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服务+科技”的文化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迪士尼传统影视媒体的业绩,也促进了新兴业务的发展,20迪士尼公司总收入450.4亿美元,传统的媒体收入占总收入的58.47%,新兴的网络业务达到10.6亿美元,年均增长8.15%。采以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德国bertelsmann集团等。

2.2“平台+研发”型。

现代的文化产业更多是服务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将现代科技融合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推广,实现技术研发与文化服务的同步发展,拓展服务价值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以现代科技与虚拟网络为基础的文化服务创新。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是集游戏、文学、传媒、手机、动漫、音乐等业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在线互动娱乐内容和服务。作为新兴的文化企业,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参股nokiasymbianos、j2me平台,收购美国zona公司、韩国actoz公司,推出了rom手机操作系统、完善游戏服务平台、构建软件开发网络,实现了从一个游戏服务运行商向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文化服务商的华丽转身。“平台+研发”的文化创新模式不仅依靠信息网络拓宽了公司业务范围,而且通过研发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耕细作,提升了公司及产品的竞争力,年盛大游戏的研发费用达到1.8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总收入的18.08%,占税前利润的42.46%,研发费用年增长超过8%。采用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日本sony娱乐公司、韩国ncsoft公司等。

2.3“软件+硬件”型。

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软件包括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设计、制作、研发、培训、咨询等,硬件包括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系统、设施、园区等,软件与硬件的共同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环球数码创意公司致力于发展以数码内容为主的3d数字影视动画培训、3d数字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影院系统设备生产及应用方案、动漫影视剧发行以及国际大型文化创意园区等相关高科技文化产业,是目前业务范围较广、科技含量较高的典型的文化企业。,公司营业收入1.6亿港币,比上年增长44.76%,其中,电脑图像创作及制作收入8753.2万元,占总收入的54.46%,培训收入1574万元,占总收的10%,园区及硬件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35.54%。以数码科技为基础,硬件与软件的同步发展,使环球数码成为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的楷模。采用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韩国nexon公司、日本gainax公司等。

3、国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3.1文化资源类型多样,科技创新需求不同。

中国幅原辽阔、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差异较大,导致文化资源类型太多。从形式上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源,从类别上分为民族性、地域性、功能性文化资源,从内容上分为历史、宗教、艺术等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复杂性和差异化以及文化资源对于科技创新需求的独特性和多样化,为开展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运营增加了难度。相对于传统文化资源,新兴文化借助于科技与网络,得到迅速传播与发展,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文化资源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方式、文化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模式成为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3.2文化企业业务复杂,科技创新能力不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等10大类,50小类。各类别差异较大,科技创新程度不一,再加上企业业务复杂,涉及行业太多,导致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标准不一,无法准确地衡量和比较文化企业科技能力。此外,由于文化资源的差异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难度不一、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差异较大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3文化消费市场巨大,科技创新服务太少。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但是,国内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服务网络还不完善,尤其是投融资、担保、技术合作、产权交易机制还不健全,无法满足文化消费市场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目前,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和供给的缺口近5600亿元人民币,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及消费潜力与当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形成巨大的落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服务已经成为文化产品与服务开发与制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文化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关键载体之一。

4、国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综合发展策略。

4.1完善市场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形成的重要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提供财政、税收、金融、就业、人才等一系列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激发文化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支持多种形式的横向和纵向科技技术成果向文化企业转移,提升文化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与创新能力。文化部设计“文化部创新奖”,对立足时代前沿、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普及广大群众的文化项目予以表彰。文化部推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完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政策的完善与细化,对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调整和优化、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建立功能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文化产业类型,依托有关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内容,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合作、培训管理、融资投资、风险管理、产权交易、法律咨询等各方面服务,以满足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需求。加强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构建以技术创新型企业、文化综合服务运营商及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于加快文化创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科技部发起建立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成都成立,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跨行业整合文化、科技、金融等多方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功能,为文化科技的创新体系的探索走了重要的一步。

4.3推广需求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资助模式。

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资助,6月,文化部印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提出了文化产业重大战略导向项目、前沿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等培育计划。中央财政投入2.97亿元资助了网络、旅游、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科技服务等领域97项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资助575个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但是,单纯依靠政府预算内拨款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发展所需的投入,因此,必须建立以需求导向的文化创新资助模式,完善政府补助、贴息贷款、奖励、消费性、专项性资助等形式,加快资助资金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加速文化产权交易与融资市场的建设,形成政府指导、行业主管、企业主导的文化产业创新资助体系。1994年起,法国电影产业资助基金,采用自主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两种形式,将影视作品的税款按照特定条件分配和返还给生产、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的参与者,用途严格限定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与创新,既体现了企业资助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又体现了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市场化,为我国文化科技资助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5、小结。

以科技为主导的文化企业发展模式其重要的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度,文化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提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入避垒和出口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创新扶持政策、优化创新服务平台、改革创新资助模式,才能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推进文化资源与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促进文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系统装备国产化,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三

(一)资金相对匮乏,研发资金不足。

当前我们包装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虽然国家也一直在政策上支持包括包装企业在内的中下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行性还是比较低。据调查,整个包装行业约有四分之三的企业没有进行过完善合理的技术改造过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包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们的包装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受到很大的阻力作用。银行放贷程序繁琐,贷款利率比较高,直接融资中由于一些小型包装企业自身信誉的问题,也不能够顺利地进行。融资能力有限,资金严重匮乏,使包装企业很难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过程。

(二)高级人才匮乏,基层员工专业素质较差。

我们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匹配的高级知识人才。但是综观我们整个包装产业,人才都相当欠缺,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基层的技术工作人员,都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他们对行业的分析力、判断力比较差,没有一个先进的理念来进行行业的协调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目前整个包装行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只占我们整个行业职工总人数的2%,而我们全国工业总的技术人员占比是6.8%,对比后我们得出结论,包装行业的技术人员占比大大低于工业的整体水平,包装行业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培训和正规教育以及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的比例大大低于机械、电子、制造等相关行业。

(三)包装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自身实力不足。

当前在我国的整个包装行业市场上,占据绝大多数地位的还是自身规模比较小的民营包装企业,由于自身生产经营规模的限制,它们在具体的资金运用、科学技术的使用、扩大再生产等条件上都具有先天性的劣势。尤其是一些技术创新项目,包括采购先进的机器设备、聘请高级的管理人才和专业素质较高的一线工人、进行一些投资的研发创新等等,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但是这些小型的民营包装企业并无力负担。它们的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集中度不够高。因此,正是这些小型包装企业的存在进一步制约了我国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一)国家要加大对包装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前文我们指出,我国包装行业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民营包装企业,这些企业资金匮乏,市场规模较小,进行科技创新面临着重重的阻碍。因此,要想推动这些企业的发展,实现整个包装行业的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我国一定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这些企业。国家要对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包装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完善它们的融资渠道,对一些科技创新项目给予减税、补贴等支持,在全行业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活力的中小型包装企业,大力研发新产品,出台相关的政策,彻底解决这些中小包装企业的发展问题。

(二)包装企业自身也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包装企业自身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必须要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不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包装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不够完善就是因为很多企业对创新的意识不够,它们把很多的资金用于留存,并没有对相应的科技研发加以支出。当前我们的包装企业应该改变这一传统的观念,市场的开发要与科技的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包装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完善包装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前文指出,我们包装产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高端管理人才缺失,基层技术工作人员没有受到很好的培训相关专业技能缺失。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的整个包装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才,发展人才。为相关的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报酬机制,完善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证科技创新与包装产业的协调发展。综上所述,我们的包装产业虽然在总量上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是具体到发展质量层面还有所欠缺。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对包装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解决当前制约我们包装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因素,为实现科技创新与包装产业的完善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四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五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由于我国的国家控制点布设的时间较久,使国家的控制点破坏较多,所以引起这些己知点的坐标有时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而gps的起算数据直接影响其精度,所以要通过约束平差计算找到误差较大的起算点并将其剔除,从而来提高平差精度。

本文通过对gps起算点、起算数据精度的研究,从中找到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方法。

2gps控制网起算点分析。

2.1起算点的影响因素。

起算点主要包含点位本身精度和点位的分布两种因素。起算数据的数量在gps控制网中也尤为重要,gps联测的起算点一般应以3个以上为宜,并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

起算数据的拟合检验法。

1)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即gps基线的起点到终点的坐标差,对每一条基线向量均可列出三个观测方程以及对应的方差阵、协因数阵和权阵。

(1)。

按最小二乘法可得到wgs-84坐标系统下的坐标。

2)起算数据的拟合。

设有m个起算点,在54坐标系统或地方坐标系统下的坐标为。

(2)。

对应的gps网中的wgs-84坐标系统下的坐标为。

(3)。

根据正形投影原理,然后按最小二乘法计算各坐标改正数vx和vy,进而可计算拟合坐标中误差。

根据vx和vy的值的大小可以判断起算点的质量,如果某点的vx或vy较大,则说明该点可能有问题。

3gps起算数据对其精度影响。

3.1起算数据误差对残差的影晌。

残差的计算公式为:或假设上述待平差的网除有独立网的几何条件(无约束)外,还有非独立网的附合条件(约束),此时上式的闭合差可为。其中,表示无约束平差的闭合差向量,表示约束平差的闭合差向量。

(4)。

上式反映了起算数据误差对残差的影响规律。

3.2起算点精度对gps基线的影响。

实验数据分析计算。

现选取了某gps控制网中的2条基线(d001-d002和d001-d003)作为研究对象,用软件tgo进行基线解算,解算时人为的将固定点坐标分量分别加入一定的误差,采用以下6种方案作比较:

方案1:将起算点的经纬度和大地高分别加入误差+1.0″(n,e),15m(h);。

方案3:将起算点的经纬度和大地高分别加入误差+5.0″(n,e),60m(h);。

方案6:将起算点的经纬度和大地高分别加入误差+20.0″(n,e),150m(h)。

经过软件数据处理可知:方案1的偏差最小,方案6的偏差最大。因此,起算点坐标误差越大,对基线向量解算结果影响也越大。

3.3起算点对高程精度的影响。

以长武某个工程为例,需要在测区布设四等gps控制网,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当地国家点遭到严重破坏,只能在测区的一侧找到3个gps控制点,且分布不均匀。

本次实验采用中海达数据处理软件hds20xx进行处理基线,为了检验起算数据的精度,进行如下数据处理:

1)进行自由网平差;。

2)用控制点s002-s003-s007进行约束平差;。

3)用控制点s003-s007进行平差;。

表1三种方法高程比较表。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用2个起算数据和用3个起算数据分别进行高程拟合时,距离已知控制点越远高程变化量越大。同一个点两种方法高程拟合最大变化量是1.13m,而最大中误差只有0.035m,此时的中误差已不能代表它的实际精度。

由于只有3个起算数据,没有多余的起算数据判定具体哪个起算数据的高程有问题来剔除粗差点,然而可以通过高程拟合变化规律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当只有3个起算数据时,我们可以对起算数据高程精度进行检验。高程拟合时,我们可以先进行自由网平差,再进行约束平差,若两种方法高程拟合成果变化量很小,则说明起算数据高程之间匹配较好;若差值变化量很大,则说明起算数据的高程精度匹配精度不高。因为自由网平差的高程成果相当于提供一个高程基准面,而约束平差相当于重新定义一个高程基准面,它们高程成果理论是一个固定的差值,若差值变化量较大,则说明起算数据之间高程精度匹配不高。

参考文献。

[1]王慧南.gps导航原理与应用[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宁津生等.测绘学概论[m].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3]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4]测量定位技术[m].北京:化学出版社,20xx.

[5]原理及应用[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六

科技,作为影响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因素,象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科学技术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在浩瀚如烟的历史往事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演出。我们几乎在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中都能看到科技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审视科技,那我们对科技的理解往往就只停留在它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放眼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振兴,那么科技无疑就是决定性力量。军事,作为一个国家振兴的重要保证,与科技的依赖关系随着当今新军事浪潮的推进变得愈发紧密。这自然就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协调。

首先,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特点。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其独一无二的目的性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其形式也由远古时代的肉体对抗发展到了现在的信息对抗。

从人类漫长的军事历史来看,军事形式的军事理念的重大改变都无一不与当时的重大科技发展有关,比如说火药的成熟运用使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飞机的发明使人类的战争空间发展至三维立体,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的战争威力达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高科技不对称战争的爆发和进行,我们越来越发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军事上的另一轮技术革命、观念革新,制信息权已经成为了超越制空间权的首要战争获胜准则。

所以我们首先可以得出军事科技的特点,也就是影响力巨大成效显著,进而我们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军事科技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最前沿军事科技、具体来说是军事武器所涉及的领域不是很广,往往就是比较单一的领域。

而相比于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由于其面向对象以及应用环境的不同,其要求就会相对较低,但是所涉及领域就要大很多。另外,民用科技与军事科技不同,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易于产业化、商品化、易于带来经济效益。

正如前文所述,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作为科学技术的两大应用领域,分别具有其独特之处,而同等重要。所以,如何依据一个国家现有的科技力量和现实情况去平衡两者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现在及以后科技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十分不平凡的时期,人类的政治、科技、文化、战争、思想都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该世纪的后半叶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舞台被两大阵营的铁幕所笼罩,美国、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在二战过后不可避免地由并肩战斗的战友走向了针锋相对的敌人。

而冷战时期,人类的科技发展又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那么作为国家力量竞争的重要因素的科技无疑会被两国而过充分利用用作国际竞争的筹码。

实际上,回顾整个冷战的历史,我们似乎不难发现,美苏两国的争霸实际仿佛就是科技的竞争。

没有哪位政治家、军事家不感慨于广岛长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在恐怖的高科技武器面。

前,国家间的较量似乎变得那么简单,谁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谁就占据主动。于是,美苏两国就展开了一场持续达半个世纪的科技上的较量,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最精彩的莫过于两国在军事科技上的竞赛,更准确来说是军备竞赛。

1945年-1957年第一阶段军备竞赛主要是在研制核武器领域。

1945年7月,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49年8月,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在战后的核垄断地位。

1952年10月,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次年8月,苏联氢弹试验成功。随后两国均在核武器的实战化、高质量、小型化方面展开竞赛。据统计,1945年至1985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两国分别进行了80次、562次核爆炸试验,占世界总数的80%以上,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达4.5万上,占全世界的90%以上。

军备竞赛的第二阶段为1957年至1983年,双方以研制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以及新型核弹头展开竞赛。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空,1958年美国也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加加林的操作下首次绕地球飞行并返回地面。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同时,美苏又进行了多次的洲际导中短核导弹发射试验。从1957年至1984年,全世界发射的3000多颗人造卫星中,两国总数占到了90%以上,且70%是军用卫星。到1986年,洲际导弹、潜射导弹、重型轰炸三种战略武器合计数:美国1989件,苏联2594件,核弹拥有量,美国为1.3万余枚,苏联为9640枚。

第三阶段,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以研制建立战略系统为主要内容,如1981年4月,美国进行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实验,此后又多次进行了同类的飞行,苏联在1983年进行了首次小型航天飞机的试验,此后两次试飞成功。在这个领域中,美国在航天飞机方面领先苏联,苏联在范围性武器系统和建立航天站方面领先美国。

在常规武器发展方面的竞赛也相当激烈,美苏两国的飞机、舰船、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等更新3-5代,而且性能不断提高。

可以看到,美国苏联都将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作为各自发展竞争的重中之重。从以上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整个美苏军备竞赛、军事科技竞争的过程中,两国整体实力接近、在具体的不同领域各有千秋,互有攻守。

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内外交困最终克里姆林宫的镰刀旗落下,美国在整个冷战的漫长过程中终于笑到了最后。我们或许会发问,在两国军事科技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当然,这其中包括了诸多因素,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国际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能仔细分析,从科技的角度入手,一定能发现两者同样显赫的军事科技背后的不同,进而可以理解最终两国的胜败之道。

苏联,这个诞生于19十月革命的新兴国家,与欧美等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性质和体制上就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一点从本质上使其科技发展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鲜明的国家特色烙印。

入批量生产。火炮和弹药产量很少,坦克和军舰制造几乎没有,军工基础仍较薄弱。苏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开始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期,其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庞大的军事工业,目标是使飞机、坦克、火炮三种最重要的武器生产达到自给。随后,国家对军事工业的投资以及军工产值都增长很快,超过了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1939年—1941年间建成了2000个新企业,集中力量生产坦克和飞机。从代末到40年代初,苏联的国防科研体系逐步形成,相继成立了一批研究所和设计局,并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武器。还成立了一批军事技术学院。随着国际形势的恶化,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国防工业,国家的国防预算拨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5.4%猛增到26.4%,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兵器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卫国战争爆发前夕,苏联已经拥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工业和军事技术,为战争开始后大量生产先进武器装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非但没有被摧毁,反而经受住了考验,大大的以此为契机发展。最终到了二战结束后,成为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军事科技强国。

可以看到,由于苏联本身国家的特殊性以及处于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前期的苏联在科技发展上偏重于重工业,偏重于军事科技,这一点有效地保证了其国家安全,并且使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可以说在冷战之前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上,苏联领导人正确的预判了国际形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其科技发展重军轻民的基调,为其日后的种种问题埋下了隐患。

到了冷战期间,为了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继续施行优先发展军事科技的战略,大力发展核武器、航天技术、导弹技术等尖端武器以及常规武器,忽视了民用科技的发展,“民用军事化”“经济军事化”。比如说,在人才、经费、设备方而,军事科研一贯受到优先照顾。在苏联的科技发展规划中,武器和太空计划始终居首位。与此相对照,工业部门的科研条件要差得多,每100名科学家中就有70人在研究坦克和导弹。

除了其忽视民用科技的发展的因素外,再加上受其科技体制所限,很多先进的技术不能生产实际化,科研人员普遍脱离生产,企业试制能力有限,所以导致科技无法带来经济效应,其民用科技的生存空间就更加非常狭小。

到了冷战的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民用产品逐渐开始获得了广泛市场,民用科技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需求,但是此时的苏联并未能有效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机,依旧排斥挤压民用科技,导致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甚至与日本都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我们知道,民用科技相比于军事科技,虽然科技水平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却易于产品化,市场化,其经济效益更加直接更加显著。苏联过度的发展军事科技而忽视民用科技就导致了其经济发展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再加上其相对死板僵硬的经济发展体制模式和在军事科技上的过度大量投入消耗,最终导致其经济崩溃。

过度发展军事科技带来了民用与军用的失衡,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失衡,带来了致命的缺失。

反观美国,作为19世纪末崛起的新兴大国,他的发展受到西方传统科技观念的影响,本身就有重视民用科技,鼓励发展民用科技的传统,所以美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在冷战时期尽管同样重视发展军事科技,但是受到其传统的影响,民用科技的发展仍然得到了很大支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其无与伦比的经济水平,所以为民用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其整体的科技发展体系较为均衡。

而且,美国更是把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军事科技的成果应用在民用领域,使其获得经济效益以及进行产品的技术试验、更新换代,比如说: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

此外,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在了日常的生活中,堪称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相结合的典范。

因此,我们就显而易见地知道在漫长的冷战军备竞争中,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综合发展各个领域的科技,把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先进军事科技的优势,广泛运用于民用,最终在经济、科技、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苏联过度发展军事科技,尽管一时取得辉煌,但是最终导致其科技发展失衡,没有能挽回其先天的劣势,宣告失败。

或许有人会反驳,苏联的在科技发展上的失衡是有原因的,的确,任何客观的历史事件都有其背后的背景,苏联之前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也对其在冷战时期的科技发展造成影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相结合才能使科技发展协调,才能使科技发展长远,才能使科技发展有效和全局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如果冷战期间,苏联能够有效地兼顾其民用科技的发展能够兼顾经济的发展,那么无疑其在于美国的竞争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其在先天条件上的不足之处。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类的科技仍在飞速地发展,而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必将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最为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怎样寻找到一条适合我们的结合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将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相结合才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徐天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冷战后美国核威慑政策与国际战略稳定》孙逊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七

摘要: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现在乃至将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特别是领导层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两大类,其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到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进程。科技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我国现有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力)投入开发,从而抑制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自主创新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新活动,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自主创新科学行为内涵上的高远与厚重、严肃与科学,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更不能滥提口号,而是应结合本地实际量力而行地开展,真正落实到经济发展中去,必须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坚持走创新创业、富国强民之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动员各方面的创新力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以创新走到世界前列,建立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即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既是对社会发展战略转向的积极回应,也是价值观嬗变反映到实践中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哂纳感,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今天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因此他们是否能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环境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实现。本文限于篇幅,仅将科技创新主体放在大学生层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目标逐步从环境保护转向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考虑生态问题的、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由此,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教学研究中,把维系生态道德观列入教学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相关教育,目光大多停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面和外部层面,即只是关照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转换。因而,总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上,忽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灌输生态道德观。这种缺乏人文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是不妥当的。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觉醒,而这种生态意识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必须通过教育才会进入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之中。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所必须的人类固有因素——一种种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等,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客观化、对象化而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这些因素绝对不是通过遗传能传递的。

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行政、手段限制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然而,尽管环境科学日益发达,环境立法日趋完善,现实生活中却仍旧存在着有法不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法律和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事实上,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在以灌输原则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独立做出责任选择的能力和习惯。加之,当今是价值选择多样化的时代,学校如果只鼓励自由选择而不加以正面灌输和积极引导,无疑等同于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乱”。对此,学校、教师都应当积极引导,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专业上的创新潜能。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力压制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并培养其选择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八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xx市企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对xx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问在深入研究xx市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相关情况基础上,探讨增强xx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小企业作为xx市企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对xx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调查通过深入研究xx市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相关情况,探讨增强xx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xx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情况:

1、公司的基本情况。

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优质水产种苗、食品和技术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资产超亿元,下辖10个分公司,一个研发中心,一个食品加工厂及多个合作养殖基地;拥有优质健康河蟹苗种培育面积400公顷,其它种类养殖面积13,000公顷,工厂化水产苗种车间30,000立方水体,连续三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年创利税超过500万元。

2、公司科技创新的成绩。

公司成立以来,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首创稻田养蟹、河蟹生态育苗、海蜇工厂化育苗技术,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达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中华绒螯蟹“光合1号”通过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河蟹新品种。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纽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广大蟹农中实行订单养殖,带动了10000多个农户实现了增收。又创新了服务模式,成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在全国各地已建起600多家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服务站在南北方水产养殖聚集地区拥有了19家连锁店,为广大农户送去了便捷的技术服务。

3、公司的研发设计。

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内设研发品质中心,包括技术部、品控部及研发中心。公司十分重视技术人才,吸引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80名水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公司从事科技工作,实施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外部科研人员,组建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实现集成创新,还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所建立联系,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借助他们雄厚的研发力量,引入了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发。聘请了挪威水生动物育种权威单位阿卡瓦弗斯克(akvaforsk)遗传研究中心的知名专家托德森(thodesen)来指导河蟹高级群体选育项目研究,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启示。

1、善于抓住转型机遇。

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实地走访,我们看到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我市转型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了方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高度重视科技研发。

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渔业养殖业资源,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研发河蟹新品种,终于获得技术上的突破和效益上的爆发,成为我市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

3、构建有效的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开发新产品这么单纯,而是要形成一套高效率、适应性强的创新机制,不仅要有像李晓东这样精心钻研和眼光独到的带头人,还要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的制度,更要不断创新思路、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来发展壮大企业。但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后发现: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目前的发展极易受场地的限制,随着我市沿海可养殖水面减少和部分水域的污染,使水产品的养殖难以扩大规模;同时,企业在产品深加工上投入不足,新产品推出较少较慢,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必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引导作用,积极落实现有政策,大力宣传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等新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增进企业对创新政策的了解,拓宽服务渠道,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保证科技、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得到及时、高效的落实。另一方面,要竭力营造全民学习、全民创业和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典型,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

2、中小企业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强化自主创新,中小企业要大力吸引人才。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强弱取决于企业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成绩斐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并对创新人员进行有效的物质奖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是我市中小企业应该形成的共识;另外,企业与研究机构、大学之间开展科技合作,也能快速提高本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辽宁华孚集团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也离不开与各个高校的紧密联系。

3、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的特点,企业的当家人必须树立长远眼光,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政府要围绕企业的具体需求,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生产用地、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为企业的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支持。推进产学研合作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财政金融上对产学研合作予以资金支持。提高产学研成效,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走出本市、本省乃至本国,充分利用他处的资源与市场,我们调研的这两家企业就是依托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提高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企业的效益和知名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九

放飞梦想人类的梦想总是走在科技的前面,但走再远也还是梦想,只有当它遇到科技,才可以变梦想为现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惊喜!

二十世纪的科技变化已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改变,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们来做个对比吧!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相信将来的生活要比现在好一百倍!我们梦想未来汽车能在天上飞;房子都是几百层的高楼大厦,而且可以移动,可以避免龙卷风和地震。回到家又有机器人帮你干活,做饭等等。学校上课再也不用背书包去上学,学校都是电子书,教师也不会再用黑板了,而是超大的显示屏,回答问题再也不用举手,只要按下桌上的按钮就可以了!

大家都可能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敢于探索科学奥秘,一定会梦想成真的!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为梦想而奋斗吧!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十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各种机遇、财富充分涌流,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企业该如何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呢?腾讯公司用行动给予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对于科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科技本无罪,向善而行,是一种立德明智的选择。在过去的20__年,腾讯研究院对11个产品案例进行了研究,逐步发现了科技向善的行动路径,就游戏app的"健康约定系统"实践,腾讯就帮助了互联网用户比例高达79%的成年人做到健康的游戏时间管理。无独有偶,与美团合作的外卖app无餐具选项,致力于优化外卖行业的环保课题;支付宝在疫情期间助力病毒防护,发放口罩补助金;直播软件联合网络红人为病毒灾区人民带货,减少商家亏损;教育机构组织老师开展待家授课教学,免费向学生群体提供网络课程……这些科技企业在利益面前选择了协调,在危难时刻选择了向善,他们为创建一个包容、担当、仁善的智慧社会贡献了重要力量。

科技象恶,必遭严惩,被时代所抛弃。不顾伦理道德,以盈利为目的的贺建奎等三名科学家,知法犯法,公然非法利用基因编辑婴儿。这无疑是踏入科学之"禁区",践踏了学界共识的规则。最终,三名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获得不等有期徒刑。正确的科研不仅向发展之路前行,更应肩负时代担当,体现人文情怀,否则只会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科技以为人民谋福祉为目的的成果,必将造福于全人类。袁隆平院士用科学技术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成果为全人类温饱做贡献;屠呦呦以身试药,新一代抗疟药物青蒿素诞生,治愈疟疾患者不计其数;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黄旭华,隐瞒工作30年,终于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为祖国安全保驾护航……他们的志,是科技强国,造福人类;他们的行,是埋头科研,向善而行。

科技在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我们要健康地使用它,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遵守道德底线,担负科技传播人性美善,人文情怀的责任,正确使用科技进行学习,充实自己,并且不过度沉迷依赖,不散布消极负能量言论,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有所必为,则其不善者而避之,有所不为。科技向善,必将造福人类。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篇十一

摘要:电力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1.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电力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电力需求、电力生产、电力销售和电力建设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某些管理套路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创新电力企业现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1管理创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便捷通道,其带来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都将我们固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使我们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1.2管理创新是企业全面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趋势。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必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等。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只有加大经营管理创新力度,转变观念,健全组织和机构,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1.3管理创新是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电力行业内部竞争形势加剧,迫切要求供电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及时调整策略,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盈利能力。

1.4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可以有力扭转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落后,缺乏竞争力的局面。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5管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以管理创新为起点,引领企业各项工作,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2.1管理创新具有突破性。创新是一个“破旧”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破旧立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管理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管理创新具有挑战性。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它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是对它所取代的旧的管理方式的挑战,因此,挑战性是管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2.3管理创新具有风险性。挑战意味着风险,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创新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

2.4管理创新具有实践性。创新的目的就是运用,实践就是把创造的新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发展。管理创新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坚持管理创新原则,形成适应本企业实际、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

1.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表现在各个方面。现代管理理念中,由单纯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向通过社会利益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大化来达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电力企业要不断转变观念,更要关注现代管理理念发展,形成自己的理念,在管理中不断创新。

2.建立管理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应建立企业管理创新责任制,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创新要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把管理创新活动纳入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研究、制定管理创新的方向、目标和规划。以人为本,加强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大力培养管理创新人才。对管理创新成果给予奖励。

3.把制度创新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

企业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技术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技术水平是体现一个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5.环境创新是经营管理创新的条件。

我们必须全面总结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内部创新为重点,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为目标,努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职工利益最大化相结合,为企业改革发展提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氛围。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变化。要培养企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建立诚信管理;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组织”;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1.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目前看,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深度和广度。这是由于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应市场经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创新主体错位,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的配套性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

2.1生产方式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制造业能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与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可从物料资源规划发展到企业资源规划和企业流程再造。要通过网络协调设计,进行生产方式的创新。

2.2人本管理的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既把人视为管理的主体,也把人和人际关系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职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劳功者参与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实现有序的竞争;塑造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

2.3知识管理的新出现。知识管理是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加强知识集成和创新,产生新知识,促进知识共享,形成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良好循环。

四、管理创新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为竞争提供了广阔空间,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企业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提供的巨大的机遇和严峻挑战,高度重视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努力创新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管理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开辟新的增长点。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程度上,创新是目前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进入新时代,市场环境与竞争策略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多变的市场需求。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管理创新的途径,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小燕.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j].经营与管理,,(7).

[2]李宝山.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