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模板11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模板11篇)

时间:2024-04-15 03:32:10

相关推荐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模板11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总结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我想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精力。总结应该包含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以及自我评价等内容。请大家参考以下的总结范文,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一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二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三

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四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五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六

第一,“定时作业”的物理学习方法。

长期的物理家教经验让我发现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经历:打算一个晚上做30道物理题,却发现不知道什么原因,却只做了10道。大部分情况是遇见难题开始走神,遇见太简单的题觉得没意义。

这样就非常没有效率,进而影响到考试做题也没有效率。这种“定时作业”物理学习方法是,在做任何作业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题目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往往是一旦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就要全力以赴完成计划的内容,精神也随之振奋了起来,效率也就有了,争分夺秒的好习惯也就有了。

第二,“错题记录”的物理学习方法。

错题记录要记录三个方面:题目+答案+思路。请注意,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直接复印一下,剪刀拿来剪下来贴上去。这里的错题并非全部的错题,还包括紧跟老师课堂上碰到的典型题和容易犯错的好题。

对于答案比较复杂(即物理图不好画等等),具体的答案也可以贴上去来节省时间;但是思路部分与错题原因,必须要自己用红笔在旁边写上去,王尚提醒大家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要保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七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9.765m/s2。

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八

物理是高中生学好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中三年的成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19世纪初,巴本、纽可门等发明的蒸汽机经过许多人特别是瓦特的重大改进,已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交通运输,但当时人们对蒸汽机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缺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在研究如何提高热机效率问题的推动下,逐步被发现的,并用于解决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进行方向的问题。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在他发表的论文论火的动力中提出了著名的卡诺定理,找到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但卡诺在当时是采用热质说的错误观点来研究问题的。从1840年到1847年间,在迈尔、焦耳、亥姆霍兹等人的努力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起来了。热动说的正确观点也普遍为人们所接受。1848年,开尔文爵士(威廉汤姆生)根据卡诺定理,建立了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特性,从理论上解决了各种经验温标不相一致的缺点。这些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850年,克劳修斯从热动说出发重新审查了卡诺的工作,考虑到热传导总是自发地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这一事实,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初次表述。后来历经多次简练和修改,逐渐演变为现行物理教科书中公认的克劳修斯表述。与此同时,开尔文也独立地从卡诺的工作中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后来演变为更精炼的现行物理教科书中公认的开尔文表述。

上述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由一种表述的正确性完全可以推导出另一种表述的正确性。

1、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一个热力学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若存在另一过程,能使系统与外界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称之为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抽象,严格来讲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理论上、计算上有着重要意义)。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2、对于开氏与克氏的两种表述的分析

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开氏表述指出:功变热(确切地说,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两种表述其实质就是分别挑选了一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指出它所产生的效果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可能使系统完全恢复原状,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请注意加着重号的语句: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比如,制冷机(如电冰箱)可以将热量q由低温t2处(冰箱内)向高温t1处(冰箱外的外界)传递,但此时外界对制冷机做了电功w而引起了变化,并且高温物体也多吸收了热量q(这是电能转化而来的)。这与克氏表述并不矛盾。

3、不可逆过程的几个典型例子

例1(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如图1所示,容器被中间的隔板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a部分盛有理想气体,b部分为真空。现抽掉隔板,则气体就会自由膨胀而充满整个容器。

例2(两种理想气体的扩散混合)如图2所示,两种理想气体c和d被隔板隔开,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强。当中间的隔板抽去后,两种气体发生扩散而混合。

例3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

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实验中,重物下降带动叶片转动而对水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加。但是,我们不可能造出这样一个机器:在其循环动作中把一重物升高而同时使水冷却而不引起外界变化。由此即可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朗克表述。

再如焦耳—汤姆生(开尔文)多孔塞实验中的节流过程和各种爆炸过程等都是不可逆过程。

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对上面所列举的不可逆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其他不可逆过程,我们完全能够由某一过程的不可逆性证明出另一过程的不可逆性,即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可逆过程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可以选取任一个不可逆过程作为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不论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何,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指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并指出这些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热现象是与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的。我们以上述不可逆过程(如例1中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为例,来简单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趣的比喻:假若从动物园中逃出一只黑猩猩,溜进了计算机室,用爪子在键盘上乱按。而将打印出的纸张按顺序装订,恰巧是一部数百万字的巨著大英百科全书。上述几率比这个笑话的几率还要小得不可比拟。

通过对上述简单例子的分析,事实上是有一般意义的,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是: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系统,其内部发生的过程,总是由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进行,由包含微观状态数目少的宏观状态向包含微观状态数目多的宏观状态进行。

(1)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宏观规律,对少量分子组成的微观系统是不适用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适用于绝热系统或孤立系统,对于生命体(开放系统)是不适用的。早在1851年开尔文在叙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就曾特别指明动物体并不像一架热机一样工作,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无生命物质。

(3)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建筑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所观察到的现象上,不能被外推应用于整个宇宙。19世纪后半期,有些科学家错误地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到无限的、开放的宇宙,提出了所谓热寂说。他们声称:将来总有一天,全宇宙都是要达到热平衡,一切变化都将停止,从而宇宙也将死亡。要使宇宙从平衡状态重新活动起来,只有靠外力的推动才行。这就会为上帝创造世界等唯心主义提供了所谓科学依据。

热寂说的荒谬,在于把无限的、开放的宇宙当做热力学中所说的孤立系统。热力学中的孤立系统与无所不包、完全没有外界存在的整个宇宙是根本不同的。事实上,科学后来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许多事实,证明宇宙演变的过程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了热寂说的谬误。他根据物质运动不灭的原理,深刻地指出: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热一定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指明这一途径,将是以后自然科学的课题转变为另一运动形式,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它能重新集结和活动起来。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样,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正确性是由它的一切推论都为实践所证实而得到肯定的。

以上是高二物理必修知识点: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九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方法

(2)选择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十

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如何写篇十一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数学表达式:a=f合/m;。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