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二者区别?(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二者区别?(什么是辩证法)

时间:2020-01-25 09:03:39

相关推荐

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二者区别?(什么是辩证法)

质量解决方案 我先举个例子:上课的时候,我放了一个屁——一个很普通的屁。既不臭也不香。可怕的是教授说的是辩证法。“请你自己判断这个屁,”教授说。“好不好,”我不得不说:‘不好。’“错了,”教授说。 作业帮助用户 -11-14 报告 其他类似问题 辩证法包括什么 -10-22 辩证法的内容是什么 -12-15 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 -11-07 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内容是什么… -10-20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区别是什么 -12-08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日益揭示了自然的辩证性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也使社会历史运动的辩证法更加暴露。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及德国古典哲学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他们把辩证法看作是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规律,把思维中的辩证法看作是客观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自觉反映,指出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论证了辩证法的规律来自客观现实,而不是来自主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这样,“辩证法”的概念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获得了真正的科学内容,使“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科学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辩证法只是一门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中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即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导致的事物发展,即肯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前进运动。同时,唯物辩证法有许多范畴,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这些范畴是客观事物本身本质关系的反映,从不同方面揭示事物的本质关系;借助这些范畴,人们可以正确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由上述基本规律和按其内在联系划分的许多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列宁说, ‘可以简单地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这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全集》 Vol. 38,第241页)。毛泽东还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贯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其他规律和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和表现。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事物与现象之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虽然辩证法的许多范畴反映了现实的不同方面和侧重点,但它们是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即辩证联系的再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内容即对立统一的概括。因此,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就成了正确理解其他规律和一切辩证法范畴的关键。另一方面,其他规律和辩证法的许多范畴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是对立统一规律所不能容纳的,是全面把握事物与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形式。列宁说,辩证法“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包括精神和社会)都具有矛盾的、互相排斥的、相反的倾向”(《列宁选集》卷2,第712页)。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内部研究事物的发展,研究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事物内部不可避免的自我运动,每个事物的运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并受其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而在物内,而在物内矛盾(《毛泽东选集》 Vol. 1,第276页)。正是事物的这种内在矛盾,决定了事物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辩证法揭示了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所以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最深刻的没有片面缺陷的发展理论。列宁在谈到这一理论时指出,“:”的发展看似重复了前一阶段,其实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的(否定否定),发展是按照所谓的螺旋而不是直线进行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剧烈的、革命性的。渐进过程的中断;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化;作用于一个对象或某一现象或某一社会内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所引起的发展的内因;每个现象的所有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有着极其密切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形成一个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这是辩证法的特点,一个内容(比通常)更丰富的发展理论(《列宁选集》 Vol. 2,p. 584)。随着生活和实践的发展,唯物辩证法不断反映客观现实,反映的方面不断增多,使唯物辩证法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人们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唯物辩证法没有穷尽真理,只是为人们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唯物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和黑格尔的观点,本身就包含了目前所谓的认识论,也应该历史地观察自己的对象,研究和总结认识的起源和发展,即从无知到知识的转化(《列宁选集》卷2,第584页)。在哲学史上,布莱克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阐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唯物主义基础上阐述了三者的一致,使这种一致获得了科学形态,同时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具体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个范例。 唯物辩证法与其他错误思想的斗争 唯物辩证法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直在同那些与唯物辩证法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其中包括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反对P.J.蒲鲁东把辩证法庸俗化;批判E.杜林歪曲和攻击唯物辩证法,企图混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之间的原则界限等等。19世纪90年代,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以庸俗进化论冒充、偷换革命辩证法,阉割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企图把它歪曲成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列宁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捍卫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近几十年来,现代西方哲学一些流派从各个方面歪曲辩证法,有的提出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所谓”真正对立论”;有的提出绝对否定的、否定一切的”否定辩证法”;有的把辩证法归结为”人学辩证法”,在否定唯物主义的前提下谈论辩证法,根本否认辩证法的客观性,否认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把辩证法仅仅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等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一方面要同上述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各种歪曲辩证法的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对它们所提出的问题作批判性的考察;一方面在提出的许多新问题面前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不断总结社会历史运动提供的新情况、新经验,使自己的理论内容越来越丰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