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时间:2020-01-26 09:34:16

相关推荐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关于论语的阅读心得

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写心得体会前,我们可以先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以便更好地展开写作。以下是一些有关工作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面对工作的挑战。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参透《论语》一书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据书中内容而引经据典地讲出一连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但在此,我只求简略的谈一下我在看完《论语》一书后的感受。

“仁”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因此,“仁”也是《论语》中的主要内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但到底,什么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于是,孔子便说“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认为:“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仅仅是接近于“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许,连孔子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或许,“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于没有一人可以达到。因此,只要做到接近于“仁”便已不错了。

“学”

这些语句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学者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学”字而不断努力,奋斗,倾尽自己的一生。

“君子”与“小人”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可谓是高频率词,而孔子也曾发表过很多关于这两个词的言语。

太多太多的语句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语句警戒激励着我们。可是,如何才可做到“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不器。”于是,我们便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优的现代学生;孔子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帮助着他人,以此来方便他人,快乐自己;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起行。”于是,“少说多干”成为了我们的口号。

“君子”于“小人”绝非几句话就可以辨别清楚的,但若无这几句话,则可真是分不清了。

《论语》。

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的一部,孔子的《论语》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被誉为“立身之书”,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语》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人生伦理、政治道德、社会伦理等重要问题。读书《论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更能够在今天的社会中帮助我们思考价值观和做人之道。

第二段:孔子的思想与教育观。

《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他倡导的仁爱和道德,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孔子看来,教育应当以培养人的德行为中心,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境界。他的教育思想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培养君子之才和修身立命,使人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第三段: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也贯穿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等重要伦理关系,在他看来,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实现国家中和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他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有爱人之心,而人不忠也”,这与现代社会追求团结和多元共存的观念不谋而合。读书《论语》让我们明白一个健康的政治环境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和相互尊重。

第四段:孔子的成人教育观。

《论语》中的一些言论关于成人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口耳相传的原则,并主张成人教育应当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他强调要有切实的行动,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论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积累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尾段:读书《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之作,其思想和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读书《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智慧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和指引我们的行为。通过《论语》的阅读,我们可以学到孔子的教育观和政治思想,从而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和修养。读书《论语》不仅可以教育我们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更可以引领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论语》一书,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句话说的好: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对中国的影响之深,以前只是读了很少一部分的论语,从未全面的阅读过,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让我得以系统的阅读了论语。读完《于丹论语心得》后,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生活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主要靠自己,罗兰说过:境由心生,意思是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对生活的态度影响着我们内心的快乐程度。生活永远是没有错的,有错的是人的心态,无论生活将机遇赐予谁,都有赐予的理由,我们不能一味的羡慕和妒忌,更不能奚落和哂笑,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抱着淡然的心态,在得失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所谓的好日子并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更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只有有了一颗平常心,要正确的对待财富、职位,在人生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于丹《论语心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往远想,这样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只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廉洁高效。做任何工作都不抱怨、不指责,默默工作、默默奉献,相信自己的人生就是完美的,因为自己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事情,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

三、做一个好学的人,与人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句老话,还有一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既然是社会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不管他身处何位,身居何职,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别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要经常倾听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长,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种心胸正直的人,敢于直指你的缺点,因为有时候我们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这时候一句关键的话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另外我们要重视学习,要终身学习,知识会让我们永远年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就是要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所谓亲君子,远小人,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时,也说到领导干部要谨慎交友的问题。可见,谨慎交友,对我们公务员是多么的重要。很多贪污腐败的干部,正是因为开始交友不慎,交到了那种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结果被牵着鼻子走,最终落入身陷囫囵,教训是深刻的。读《于丹论语心得》此段,无疑是给我们敲响警钟。

读《论语》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可以加强气质修养、净化思想心灵;是一坛千年好酒,醇香甜美;是一股涓涓清泉,看似无味,却是越品味越浓。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进入读书会大概有一年多了,读书之旅如其坎坷,轮到我所主讲的篇目时,读书会的各位成员也只能在这片云课堂上齐聚一堂了。无奈现实中疫情肆虐,回顾之前所度过的课堂,就让我来讲述一下我的收获吧!

刚开始星期五下午的小课堂,会有些许困倦,但是团团围坐的大家,和未曾读过的千古金句难免使人感到新奇,勾起了不少求知欲。每个星期五的围坐一堂总让人感到有些温馨,下午三点的暖阳射进教室,打开了这片知识殿堂。

起初,我以为《论语》读书会只是为了读懂里面的话语,读懂古人的思想,不过后来我渐渐发现,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读通读懂,而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渗透于生活中,运用到生活里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地改善自己,这才叫真正的收获。

轮到我做主讲时,因为篇目最长,也为此准备了不少时间,但是太过紧张,反复修改措辞甚至口误,有些知识点并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准备过程中,为了理解一篇对话,还要花费时间查询历史,明白一些复杂的字词。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工作,我才真正理解了孔夫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主讲人的不易,才发觉了《论语》中流出的浓厚的历史墨香。

很荣幸能加入这次的《论语》读书会,我的收获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这次的参与让我尝试了许多以前不敢触碰的东西,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也让我有机会走进那个我们遥不可及的历史百家,更是上了一堂沉重的人生哲思课。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知识形式涌现出来,但古典经典仍旧占据了一席之地。《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被广泛传颂,从而形成了许多读书心得。在我看来,《论语》既是一部古典文化经典,更是一个道德规范,它教导人们如何处事言行,引导人们追求真理、仁爱、谦虚、勇敢的美德,以下是我在阅读《论语》后的一些感悟。

第一段:谦虚是一种美德。

自古以来,谦虚一直是一个受人们称道的品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和修为。在《论语》中,充斥着许多关于谦虚的名言警句,例如,“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必须有谦逊的态度,才可以与人交流,以文会友,而这种友谊最终还会助于他成为一位真正的仁人。同时,谦虚也是一种成就自我的方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要欣然接受他人的帮助,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

第二段:勇敢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之旅不容易,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在《论语》中,孔子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勇敢的思想和行为,这些内容激励着人们涉足困难险阻,勇往直前。例如,“巧言令色,鲜笔直书”,这句话意味着,不要只是为了好听而说话,而是要有勇气提炼出真理,不追求形式而追求实质,这也正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此外,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求同存异、宽容的重要性,只有勇于接受他人的不同,人们才能够拥有前进的动力。

第三段:仁爱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在《论语》中,一个人的品性和待人接物都是由其“仁”来决定的,“以礼待人,以礼取人”,这句话强调了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如果缺乏仁慈的思维,难以习得礼仪之道。仁慈能够让我们化解各种不必要的分歧,更能够让人们在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例如,孔子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表明了,我们要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察言观色,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创造出更加融洽而美好的世界。

第四段:尊重传统,倡导创新。

中国人讲究“古为今用”,尊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论语》中,不仅有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有孔子创新式的思维和跨时代的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很有启示性,在不同的层面上主张了把知识的积累和传递看作这个过程的核心,而这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仅有传统文化,缺乏批判性思维是不够的。因此,我们也要在尊重传统、传承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为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段:不断学习,提升内涵。

《论语》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阅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灵感,启发我们遇事沉着冷静,遇到机会抓住机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论语》中获取智慧,不断提高我们的人生内涵,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总之,在阅读《论语》时,我们不仅能够懂得一些古代智慧,还能够借鉴到其中的道德规范,成为一个更加充实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以智慧为支撑,以道德为根基,不断学习和探索,将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国家和世界更加美好。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论语,古代中国的经典名著之一,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入的思辨和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而被后人广泛传颂。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论语》中的格言箴言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本文将就《论语》这本伟大的著作给予读后感悟,涉及到孔子思想的核心,家庭伦理和道德教育等主题。通过学习《论语》,我们或许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首先,《论语》的核心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和出色的洞察力。例如,他提出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得之时戒之,惧之时戒之”这一名言,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克己奉公,善待他人,更要保持对自己的警惕。通过孔子的思想,我们知道了如何在做人方面追求更高的境界,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这些思想让我们看到了迷茫人生的解决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其次,《论语》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孔子十分看重家庭伦理,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第一学堂。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家庭道德规范的强调。例如,他提出:“子夏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圣人之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尊重师长。这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里,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共同学习进步。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同样也能够帮助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

第三,《论语》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孔子信奉“中庸”这一思想,即在处理问题时要追求适度和平衡。他认为,只有做到既不过分偏颇,又不漠不关心,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让我们思考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摒弃极端和偏激的思维方式,努力追求适度和平衡,那么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然后,《论语》对于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当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要在日常生活中忠诚、宽容、正直,对待他人要以诚相待,以善待人。《论语》提出的许多关于道德伦理的话题,都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例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信任和诚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道德伦理的课题,只有恪守道德底线,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综上所述,《论语》是一本极具教育意义的著作,它既是一部古代文化的瑰宝,又是一本为人处世提供指导的宝典。通过学习《论语》,我们能够受益良多,收获知识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应该读书《论语》,从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成就更好的自己。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早在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这样一部充满智慧的经书。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这些言行记录下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读论语,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修养。

首先,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孔子的深邃思想。孔子的思想是深邃而广泛的,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包含了宇宙的法则,对于社会、人性、政治等问题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例如《论语·八佾》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孔子对于道的追求和人生的意义,说明了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要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执着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生命就有了意义。在学习中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我也会联想到这句话,内心感到特别深刻。

其次,阅读论语也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例如孝道、忠诚、和谐、务实等等。这些中华文化元素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源。当我们读论语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种民族精神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厚重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深邃。读论语,静坐思考,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在现代社会中驾驭自如。

此外,读论语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修养。孔子在论语中谈到过很多对人生有益的话语,例如:诚招勿疑,自抱柔蓝,而后施行之,坚持自己的信仰,勇敢地面对一切,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都能化用孔子的智慧,把他的思想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读论语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还能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增强我们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读论语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感,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修养,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行事更加从容自如。因此,我建议大家多读读论语,将孔子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它成为自己人生的指引。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论语》十则读后感触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

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__之列。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想要直接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先说君子的责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颜回和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朋友分享,用坏了也不可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所在,是根本。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办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明了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里只讲了三个具体的标准。至于其他弟子治理具体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大概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诉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办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论语在这方面讲了很多,当今初中高中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开始。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说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还有许多激励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须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须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

论语中展现了孔子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这些只是孔子教导学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个读论语的人无法回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对于孔子,真觉得颜回说得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诱人;对于孔子,颜回没说到的一点,后代也时常忽略的一点,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论语中的孔子,生动而感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