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 拆的古文字(二篇)

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 拆的古文字(二篇)

时间:2022-02-23 03:50:04

相关推荐

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 拆的古文字(二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一

2、四脚朝天: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3、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4、三妻四妾:妻妾众多的意思。

5、推三推四:同“推三阻四”。

6、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7、名扬四海: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8、挑三拣四: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9、横三竖四:犹言横七竖八。

10、危机四伏: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11、三翻四覆: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

12、志在四方: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梦想。

13、丢三落四: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14、四面出击: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15、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

16、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17、四平八稳: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包含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进取创新精神的意思。

18、四通八达: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19、四面受敌: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20、眼空四海: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21、四面楚歌: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22、四体不勤: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23、再三再四:重复好几次。

24、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25、九州四海: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26、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

27、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28、颠三倒四: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29、街坊四邻: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30、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

31、说三道四: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32、欺三瞒四:一再欺骗隐瞒。

33、四郊多垒: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34、不三不四: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貌;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貌。

35、低三下四: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36、囊括四海: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37、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38、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39、张三李四: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40、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41、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能够当成家。

42、家徒四壁:徒:只;壁:墙壁。家里仅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43、五湖四海: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对于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二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放第4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

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师:下面我们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而行。

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师: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

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