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周围神经病变会并发什么症状

周围神经病变会并发什么症状

时间:2021-12-19 11:25:51

相关推荐

周围神经病变会并发什么症状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称为“三联病症”。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神经病变两大类。周围神经病变较多见的症状为四肢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出现

1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称为“三联病症”。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神经病变两大类。周围神经病变较多见的症状为四肢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出现在下肢和足部。

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是脚趾溃烂发展至整个足部甚至小腿。足部周围神经感觉减退,皮肤易损伤或烫伤破溃,加上血管病变局部血液供应差,得不到营养物质及其特殊蛋白质抗体有效供应,血糖高促使伤口组织加重感染久不愈合,患者往往苦不堪言。临床治疗发现,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由此引起的双下肢病变越重。因此,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营养治疗应为:积极控制好血糖 + 补充全营养素。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积极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因治疗。首先了解和明确自己的个体化饮食供给量,即符合自身代谢需要的科学热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给量,并努力长期培养好用量的饮食规律。同时积极投身运动治疗,摸清运动规律。合理应用降糖药物,就能使血糖逐渐正常,长期的稳定控制可使糖尿病神经系统早期病变逆转,症状消失。

各种营养素的全面补充

全营养素的饮食摄入对人体极为重要,正常人机体代谢需要40多种营养素参与,如果在数周到数月之间食物中摄入不足,就会造成营养素缺乏引起机体病变包括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不科学的饮食,容易产生营养素缺乏而逐渐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因此,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即便是没有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者,也要有全营养素食补的意识。

代谢需要的全营养素除了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膳食中还应包括:常量矿物质元素(钙、磷、钾、钠、镁);微量矿物质元素亦称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氟、铬、锰、钼);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泛酸、叶酸、烟酸、胆碱等);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及膳食纤维等。

如果糖尿病已经合并了周围神经的病变,在上述营养素基础上应注重加强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的食物摄入,有利于病变的恢复。

小资料

B族维生素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B1(硫胺素):富含于瘦肉、粗粮、谷类外皮、胚芽、豆类、硬果。

维生素B2(核黄素):富含于瘦肉、肝、内脏、蛋类、奶类、绿叶蔬菜。

维生素B6:富含于鸡、鱼肉、肝、蛋黄、豆类、水果、蔬菜。

维生素B12(钴胺素):富含于肝、瘦肉。

烟酸:富含于肝、绿叶蔬菜、谷类。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治疗

举例:患者,男,76岁,2型糖尿病史20余年,未经系统药物和饮食控制,双下肢皮肤暗褐色,双足溃烂已露趾骨,空腹血糖13毫摩尔/升,体重指数(BMI)18.5(正常低限),入院时已给予胰岛素治疗。

因患者不能活动,故运动治疗暂免。

营养治疗:根据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制动、消瘦、感染等因素,每日热能摄入应为1751千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占热比分别为55%、20%、25%。钙1000毫克、钾2500毫克、钠2200毫克、镁350毫克、铁15毫克、碘150微克、锌15.5毫克、硒50微克、铜3毫克、锰5毫克;维生素B11.4微克、维生素B21.4毫克、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A800微克、维生素E14毫克。

食谱用量(每日平均):主食4.5两,三正餐和晚间加餐分配:1两、1.5两、1.5两、0.5两,包括粗粮小米1两、莜麦面1两、白面1两、大米1两半;瘦肉3两,包括瘦猪肉1两半、带鱼(海鱼)1两、肝脏类半两;鸡蛋中等1个;虾皮10克;豆腐2两;含糖3%以下维生素类丰富的蔬菜1斤,其中豆角4两、西红柿2两、油菜2两、菜花2两;鲜奶250毫升,无糖酸奶125毫升;花生半两;植物油10毫升;食盐6克。

上述食谱营养素含量分析结果:热能1725.33千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占热比约为52%、21%、27%。钙1095毫克、钾2775毫克、钠3432毫克、镁494毫克、铁30毫克、锌14毫克、硒70微克、铜2.42毫克、锰6.8毫克;维生素B11.39毫克、维生素B21.69毫克、维生素C165毫克、维生素A1810微克、维生素E23毫克。与预计比较,维生素B1、锌、铜接近设计量,其余营养素供给丰富。我们在安排食谱时,还可根据地区供应特点每日变换同类中的不同食品。这样,一周内各种营养素种类和数量的摄入会更加丰富充足。

营养治疗在糖尿病临床综合治疗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对控制血糖有积极意义,还对预防和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2周围神经病变应如何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那应该如何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1、病因治疗:控制基础病因如停用毒性药物、脱离中毒环境和治疗感染等可限制神经病进展。

2、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都可使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vitB1、B6、B12,重症病例使用ATP,辅酶A。疼痛明显者使用止痛剂、镇静剂,如卡马西平等。有炎性脱髓鞘病变都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也可使用血管扩张剂烟酸(50~100mg/次),地巴唑5~10mg/次。

3、加强护理:严重运动和感觉功能缺陷病人,为防止褥疮、关节挛缩和附加的压迫性周围神经损伤,护理很重要,如严重感觉迟钝的病人可用支架防止床单与皮肤接触。

4、恢复期:功能锻炼、针灸、按摩、理疗。

对受压的神经采取手术治疗,从而恢复患者的感觉和肌肉力量。神经减压术可以在手臂、手、腿和脚上进行,通过切开韧带或纤维组织,松解神经通路上的受压部位。这使神经所受的压迫减轻,改善神经的血供,并使神经可以随邻近关节的运动而滑动。

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减压可以改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自然病程,因为正是神经局部受压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

手术并不能解决糖尿病代谢异常带来的神经病变,但是如果在神经受压的早期和中期即接受减压术,可以恢复神经的血运,使麻木和刺痛的症状消失,并使肌力得到恢复;在神经受压后进行减压术,仍有助于神经再生。但若等到神经的损伤已经不可逆时才进行治疗,则很难恢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于糖尿病、酒精性多发性神经病,穿齐腰高弹力内衣裤、补盐饮食、口服氟氢可的松可减轻体位性低血压,但必须仔细监护,以防卧位高血压。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由于其受累神经纤维的直径不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若细小纤维受累,是以感觉障碍及疼痛症状为主要特征,常有感觉过敏,表现为怕冷、麻木、烧灼感,甚至不能忍受衣被的摩擦。疼痛可以有钝痛、烧灼痛至抽痛和刀割样痛不等,大都夜间明显。客观检查有袜子、手套样感觉障碍。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如少汗或无汗,皮肤温度过高或减低,皮肤营养不良等。如是以大纤维受累为主,约半数患者轻触觉减退。可表现为行走不稳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症状。当大小纤维及C纤维均受累称为混合型。临床可同时表现为大小纤维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以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是远端对称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特征为慢性起病,两侧对称,下肢比上肢重,症状通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感觉障碍突出,运动障碍相对较轻。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肾阴虚血瘀型

(多见于小纤维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灼痛,渐至整个肢体,夜间加剧,甚则不可近衣被,盗汗自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思饮,大便偏干不畅,舌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涩。

证候分析:消渴日久,肝肾阴亏,气血不周,肢体无以濡养故见肢体麻木,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因而肢体灼痛,夜间加重,不可近衣被;盗汗自汗,五心烦热;阴津不足故见口干思饮;大肠津亏导致大便偏干不畅;舌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涩为阴虚内热兼有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滋阴活血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 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若以阴虚为重者加旱莲草20~30克,女贞子10~15克,以养阴清热;以血瘀为主者加川芎10~30克,六路通10~20克,鬼箭羽30克,以活血通络;以肾精气虚为主者加用菟丝子30克,肉苁蓉10~20克,以益肾填精;肢痛重者可加细辛3~5克,元胡10~15克,以通络止痛。

肾阳虚血瘀型

(多见于小纤维受累者)

证候:肢体麻木疼痛,遇冷加剧或夜间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淡不渴,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阳痿早泄,舌淡暗体胖苔白厚或腻,脉沉细或沉迟。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阴阳两虚,温煦不足,阳气不达四末故见肢体麻木,遇冷则痛;命门火衰导致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腰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肾阳虚衰不能温脾,脾失健运因而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淡暗体胖苔白厚或腻,脉沉细或沉迟为阳气不足导致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温阳活血。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附子15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以血瘀为重者加水蛭10克,全蝎3克,以破血行瘀;肾阳虚为主者加用仙茅、仙灵脾各10~20克,鹿角霜10克,以温肾助阳;然后再结合症状用药,肢体麻木、怕凉、疼痛重者加用元胡10~15克,桂枝加至20~30克,以温经止痛;出汗多或汗出不均者加用浮小麦30克,五味子10~15克,白芍10~30克,以固摄止汗; 阳痿不举者加阳起石15~20克,巴戟天10~15克,锁阳10~15克,以填精助阳;腹胀腹泻者可加用四君子汤助脾运化。

肝肾阴虚,肝凤内动型

(多见于大纤维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或酸楚,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腰酸腿软,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沉细弦。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见手足麻木酸楚,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肾阴虚损则腰膝酸软;轻窍失养故头目眩晕;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弦为肝肾阴虚动风之征象。

治法:滋补肝肾,养肝熄凤

方剂:一贯煎加镇肝熄风汤加减: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10克,麦冬10克,当归15克,川楝子6克,牛膝15克,龟板10克,天冬10克,生牡蛎30克,元参10克,白芍15克。

加减:以走路如踩棉花者加生石决明30克,生龙骨30克,以镇肝熄风;如伴有肢体疼痛者加用生蒲黄、五灵脂各10~15克,以活血止痛。伴有大便不畅者加用生白术30克,郁李仁10克,以调畅大便。

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

(多见于大小纤维均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疼痛剧烈,或夜间加重,感觉异常,或怕冷或恶热,腰膝酸软,下肢沉重,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遗精或阳痿或早泄,舌体胖苔厚腻,脉沉细或沉涩。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脾肾两虚,脾虚生痰,痰湿阻滞故见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下肢沉重;肾虚则见腰膝酸软,遗精或阳痿或早泄;痰瘀互阻,脉络不通故见肢体麻木疼痛;舌体胖暗有瘀斑或瘀点,苔厚或腻,脉沉细或沉涩为脾肾不足痰湿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温阳活血

(整理)方剂:金匮肾气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附子15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以血瘀为重者加水蛭10克,全蝎3克,以破血行瘀;肾阳虚为主者加用仙茅、仙灵脾各10~20克,鹿角霜10克,以温肾助阳;然后再结合症状用药,肢体麻木、怕凉、疼痛重者加用元胡15克,细辛3克,以活血通经止痛。

中成药治疗

金匮肾气丸(水丸) 由桂枝、附子、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山药组成。每次服20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肢体冷痛,麻木不仁之神经病变。

活血止痛胶囊 每次服4粒,每日3次,适合于血瘀阻滞,筋脉不同,肢体麻木者。

筋脉通胶囊(协和医院内部制剂)由生黄芪、生地、丹参、葛根、桂枝、菟丝子等组成。每次服5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肾虚血瘀,筋脉不通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治疗

体针 可取肾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三阴交、太虚等穴。以中等刺激为主。亦可采用灸法,隔日1次。

耳针 可取肝、脾、肾、坐骨神经等,以强刺激为主,留针15~30分钟。

4中医如何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营养缺乏与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是常见的病因(例如见于酒精中毒,脚气病,恶性贫血,异烟肼引起的维生素B6 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以及妊娠呕吐)。多发性神经病变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卟啉病,肉样瘤病,淀粉样变性与尿毒症。糖尿病可以引起感觉运动性远端型多发性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多发的单一神经病变以及局灶性单一神经病变(例如累及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炎属于中医"脉痹"范畴。脉痹是以正气不足,六淫杂至,侵袭血脉,致血液凝涩,脉道闭阻,而引起的以肢体疼痛、皮肤不仁、皮色黯黑或苍白、脉搏微弱或无脉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因于湿热者多发于夏季,由于寒湿或阳虚而致者则好发于冬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老年次之,幼小一般不发病,特别差异不大。

脉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继后,《金匮要略》等医籍有血痹的记载。血气痹阻与经脉痹阻相关,故血痹与脉痹类同。后世医籍虽有论及脉痹者,但均未将其正式列为病种,更缺乏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从临床实践看,脉痹作为病种并不少见,故将其列为病种之一。凡以血脉瘀滞为主要病证者,均应属本病。

症状分型:

⒈风寒阻络证 证候:肢体胀痛,骨节胀痛,骨节酸痛,皮肤或脉络青紫,周身沉重乏力,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以肢体胀痛、皮肤青紫、恶寒、发热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⒉阳虚寒凝证

证候:患肢或肢端麻木、发凉、胀痛,局部皮肤温度降低且皮色苍白或青紫、潮红,遇冷或冬季加重,得温则减,或行动后肢体胀痛、抽搐,静息后缓解,趺阳脉或太溪脉搏动微弱,或患肢现游走性条索状肿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以患肢胀痛、发凉、皮色苍白或青紫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阳散寒,解凝宣痹。

⒊寒凝血瘀证 证候:患肢发凉、麻木、疼痛较甚,日较夜重,皮肤苍白或潮红、紫瘀,甚至皮肤干燥脱屑、破裂,汗毛脱落,少汗或无汗,指(趾)甲增厚、脆硬、变形,肌肉萎缩,顽麻不仁,趺阳脉或太溪脉搏动消失,舌质紫瘀苔薄白,脉沉涩。以患肢疼痛、皮肤变色、肌肉萎缩、趺阳脉或太溪脉搏动消失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⒋气郁血瘀证 证候:情绪激动或稍事活动,则现肢体皮色苍白或青紫、潮红,肢体胀满,胸胁痞满而痛,太息,纳呆,大便不调,日久肢体肿痛、皮色紫红加重,或午后潮热,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而有血块,舌紫瘀,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以患肢胀痛、皮色苍白、青紫、潮红阵作,情绪激动或稍事活动则发作或加重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瘀。

⒌湿热瘀结证 证候;患肢喜冷怕热、沉重、疲软、肿胀剧痛,患处络脉红热灼痛,或有索条状物,按之则痛,或肢端溃烂、流黄水,身热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以患肢喜冷怕热、或络脉红热灼痛、或肢端溃烂流黄水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瘀。

⒍痰浊瘀阻证 证候:患肢肿胀、顽麻、疼痛、发凉,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头晕头重,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胖色暗,或见瘀斑,苔白腻,脉沉弦滑。以患肢肿胀、顽麻、疼痛、皮色暗滞,形体不瘦,舌胖色暗苔白腻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豁痰散结,活血祛瘀。

⒎阴虚内热证 证候:肢体酸痛,关节灼痛,皮肤潮红,低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失眠,视力障碍,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数细。以肢体酸痛、关节灼痛、皮色潮红、低热、舌红少苔为辨证依据。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通痹。

⒏气血两虚证 证候:患肢酸软、顽麻、掣痛、皮色苍白无泽,肌肉萎缩,肌肤干燥脱屑,或创面色淡红,久不愈合,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自汗,四肢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以肢体酸软而疼痛、肌肉萎缩、肌肤干燥脱屑、面色萎黄、肢端肿胀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痹。

⒐脾肾阳虚证 证候:肢体冷痛,腰膝酸软,手足逆冷,皮色晦暗或青紫、瘀斑,肌肤萎缩或皮肤增厚,畏寒,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少,大便稀溏,小便多,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脉微欲绝。以肢体冷痛,皮色晦暗、畏寒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补脾肾,散寒活血。

5周围神经病变会并发什么症状

周(整理)围神经病变是指神经纤维受各种外伤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断端远侧的轴突由于得不到胞体的营养支持,只能生存几天,以后很快发生变性、解体。残骸由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断端近侧的轴突和髓鞘可有同样变化,但仅破坏1~2个郎飞结即停止。是由感觉丧失,肌肉无力与萎缩,腱反射的减退以及血管运动症状,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形成的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会并发什么症状

营养缺乏与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是常见的病因(例如见于酒精中毒,脚气病,恶性贫血,异烟肼引起的维生素B6 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以及妊娠呕吐)。多发性神经病变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卟啉病,肉样瘤病,淀粉样变性与尿毒症。糖尿病可以引起感觉运动性远端型多发性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多发的单一神经病变以及局灶性单一神经病变(例如累及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

恶性肿瘤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可能是继发于单克隆γ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或淀粉样蛋白侵入神经,或营养缺乏,或是作为副癌综合征的表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