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加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癌或不同于非吸烟者肺癌

加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癌或不同于非吸烟者肺癌

时间:2018-06-11 19:56:36

相关推荐

加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癌或不同于非吸烟者肺癌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副主任 张力教授6月3日~7日,第47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的肺癌专场中,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的张力教授代表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

1化疗之后不停药 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副主任 张力教授

6月3日~7日,第47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的肺癌专场中,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的张力教授代表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对INFORM研究做了大会口头报告。近日,该研究的最终结果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SCI IF 17.764)上 。INFORM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有什么重大意义呢?特意走访了张力教授。

昔日化疗后停药:实属无奈之举

目前,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医生首选治疗方式是打化疗。但是众所周知,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很大,病人会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而且化疗药物使用到一定程度效果就会不明显,这时医生会停止化疗,让病人休养生息。这就是一线化疗。等过一段时间,病人的癌细胞重新生长起来,医生便会给病人进行二线化疗。这是现今治疗肺癌的常规模式,但张力教授坦言,把化疗分成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其实只是无奈之举。因为一线化疗结束,并不代表癌细胞已经消灭完毕,而仅仅是出于对病人体质状况和治疗效果的考虑,才不得不“鸣金收兵”。一线化疗之后,过一段时间,癌细胞还是会“东山再起”,而且到了二线化疗阶段,癌细胞会比以前更凶猛。所以说,一线化疗后的休息其实是个无奈的选择。

今日研究:为治疗找到新方案

鉴于化疗的不足,张力教授和一众专家开始寻思其他治疗方案。既然癌细胞会在化疗的停药阶段卷土重来,那可不可以在这段时间换一种药,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目的,不让癌细胞有喘息的机会呢?于是张力教授想到了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靶向药物,过去主要应用在化疗失败的病人身上。在的一项全球临床实验中表明,对某些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病人(如亚洲人、女性、非吸烟者)而言,如果一线治疗时用吉非替尼代替化疗药物,其效果和化疗相当,这说明在一线治疗期间,吉非替尼和化疗的治疗效果是一样的。在其后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吉非替尼对亚洲人、女性、非吸烟患者效果显著,是因为这类人有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有临床实验表明,在一线治疗阶段,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客观有效率达70%,使用化疗的有效率是40%;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客观有效率则只有1%。到了二线治疗阶段,化疗的有效率是10%,吉非替尼对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有效率是60%,无基因突变患者是10%。这说明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吉非替尼无论在一线还是二线治疗阶段都有明显作用。

现在,张力教授他们正是想打破这种常用的治疗模式,在一线和二线化疗之间不停药,而用吉非替尼进行持续治疗——这就是此次INFORM研究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是296例一线化疗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和安慰剂观察对照组。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使用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了58%,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随后张力教授继续做了亚组分析,发现治疗组中有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约占组内3分之1),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6月;而安慰组中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2.7月。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是次INFORM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维持治疗中患者生存获益最大的临床研究,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数据支持。

推荐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加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癌或不同于非吸烟者肺癌

加拿大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吸烟者罹患的肺癌与非吸烟者罹患的肺癌有着不同的基因突变,看起来不是同一种癌症。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应该针对不同肺癌的不同基因变异进行相应的研究、治疗和诊断,而不是对所有患者采用同一套方法。

据《温哥华太阳报》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分析技术,比较了两组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一组是30名从未吸烟的患者,另一组是53名当时吸烟或曾经吸烟的患者。

分析发现,从未吸烟者肺部肿瘤里的DNA突变数量是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的近两倍,两类患者的肺癌可能有着不同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8日在美国费城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一个会议上提交了相关报告。

研究人员说,香烟中的致癌物引发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生长,而新研究显示,导致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可能是其他致癌物,并非来自香烟。

由于人们常常以为从未吸烟者不会得肺癌,因此非吸烟的肺癌患者被确诊时通常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晚期,如何早期发现非吸烟者的肺癌是一个重要课题。

据报道,加拿大正在开展如何有效进行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过去30年里,加拿大采用现行的管理方法,仅使肺癌死亡率下降了3%。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一套有效的肺癌筛查方法,能让肺癌死亡率下降20%。

3“懒癌”或源于基因:研究称懒是基因突变所致

医药前沿据新华网讯 外媒称,研究人员说,一个在脑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可能解释为何有些人是“懒癌患者”。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月14日报道,这个被称作“重大发现”的成果是由中国和苏格兰的科学家取得的。这项研究结果还提出:今后有可能研发出药物来促动那些“懒癌晚期患者”。

报道称,研究人员不仅用老鼠进行了实验,还在400名中国超重患者中进行了代谢综合征筛查,发现其中两人存在这种基因突变。

科学家把正常老鼠和名为SLC35D3的基因发生突变的老鼠加以比较,发现这一基因产生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人脑多巴胺系统中发挥一个关键的信号作用,从而影响对身体活动的调节。

基因发生突变的老鼠脑细胞表面上的这种多巴胺受体要少得多,而且是位于细胞内部,从而使这个信号传递过程无法进行。但这些老鼠在用刺激多巴胺受体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后,老鼠变得更加活跃,体重也降低了。

领导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IGDB)教授李巍说:“我们发现,具有这一基因突变的老鼠是典型的沙发土豆。它们活动的时间只有正常老鼠的1/3左右,而且它们走得更慢。”他说,这些老鼠变胖,而且出现其他与罹患人类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类似的症状。

他还说,这项发现标志着人们对肥胖的态度有可能发生改变。对抗肥胖的一个老处方是管住嘴迈开腿,但基因问题导致一些胖人不愿动。今后将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适应个体独特的基因组成。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和IGDB工作的约翰·斯皮克曼教授说:“虽然大约每200人中只有1人可能具有这些‘罕见的’基因突变,但全世界罹(整理)患代谢综合征的人数非常巨大。可能受益于多巴胺受体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能达到几百万。”

4贵州发现结核病4种新的耐药“基因突变”

日前,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科研团队发现4种新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且均系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经美国基因库委员会确认后,4种新的耐药基因突变已注册了基因库号,并同时向欧洲和日本基因库开放、共享。

据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医学研究室带头人陈玲教授介绍,这4种新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与耐多药或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有关,均系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基因库数据,有助于揭示当地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布特性,并对全世界研究结核病耐药机制及诊疗方法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明显回升,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产生和传播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耐药率为全球第一。

据陈玲介绍,由于用药不规范,一些结核病人对最有效的两种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了耐药性,这就会发展成耐多药结核病,其治疗时间需要2至3年。此外,被耐多药结核病人传染的感染者,从一开始就是耐多药的结核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广泛耐药结核病人,就更难以治疗。

据了解,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医学研究室将与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进行进一步合作,共同致力于耐药性结核病的诊疗研究。

5研究指出: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治疗

结直肠癌是高危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据统计,我国发病的上升速度超过2%的国际水平,直逼5%,每年新发病例达40万,这其中很多都是30-~40岁的中年人。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林锋教授指出,得了肿瘤并不等于判了死刑,结直肠癌是可以治愈的,新的研究发现,KRAS检测,这一检测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很关键。

哪些患者适合靶向药物?

在长期的观察、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们逐渐发现,同样性别、同样的年龄,甚至同样的分期的病人,用同样药物的时候,疗效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实施个体化治疗,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选择适合他们的药物。而个体化的靶向药物治疗目前较热门,哪些患者适合靶向药物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林桐榆教授指出,新的研究发现,KRAS检测,这一检测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非常关键。

KRAS是一个重要基因,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的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开关”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KRAS基因检测有助筛选出针对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的大肠癌患者,从而帮助医生选择对肿瘤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原发病灶患者切除大肠也要警惕

即使是刚切除大肠原发病灶的患者,也并不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毕竟大多数病人5年内终究出现复发转移,病情分期越晚者复发转移的风险越高,早期检测KRAS可以及时了解该基因的状态,从而了解到病人的复发转移风险,为将来选择最佳治疗做好准备。

林桐榆教授指出,这是因为,KRAS基因可以是正常状态(野生型)或异常状态(突变型)。正常状态的KRAS基因发生突变,一般发生在肿瘤恶变早期,突变率为30%~35%。未发生基因突变的KRAS野生型早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筛选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的结直肠癌患者,真正实现肿瘤病人的个体化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对于KRAS基因已经发生突变的患者,则效果不是很理想。

当然对于结直肠癌的患者如何治疗,是否需要做相关检测,都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目前在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301医院、307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城市医院都可咨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