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

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

时间:2022-05-13 03:07:50

相关推荐

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密切关系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一种小核糖核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成果促进了对胃部病态

1小核糖核酸: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推手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密切关系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一种小核糖核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一成果促进了对胃部病态形成的了解,将有助于弄清幽门螺杆菌诱发炎症的机制以及胃癌发病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级、多鞭毛、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导致胃部出现炎症,引发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不过,其诱导细胞异常增殖的详细机制则一直没有弄清。

小核糖核酸是一类不编码制造蛋白质的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主要参与控制基因表达,调节各种基因的功能。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长爪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约两个月后收集了沙鼠的胃上皮细胞,全面调查了小核糖核酸的表达,发现一种名为miR-210的小核糖核酸表达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调查了miR-210的功能后,发现它在胃上皮细胞中表达后,细胞增殖就受到遏制,但是遏制其表达,则会促进细胞增殖。

研究小组在实验中确认,miR-210直接控制着STMN1基因和DIMT1基因。miR-210的表达降低后,上述两种基因的表达就会明显增加。STMN1基因被认为是在包括胃癌在内的肿瘤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的癌症基因,而能促进胃上皮细胞增殖的DIMT1基因也被认为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癌症基因。

研究人员计划今后通过更加精密的分析,弄清幽门螺杆菌如何影响miR-210的表达,为利用这种小核糖核酸进行胃癌检查和治疗作出贡献。

2幽门螺杆菌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口臭的发生率较高,如何判断患口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呢?

可根据医疗条件及个人经济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一、非创伤法:

1、抽血查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2、C13—呼吸实验:准确但价格高。

二、创伤法:

1、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测定。

2、胃镜时取活检送病理进行嗜银染色查幽门螺杆菌。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药物有抑酸药、抗生素及铋剂等。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方案为宜。随着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治疗,口臭会减轻和消失。

如果没有口腔和牙齿的病变,首先考虑你一家人可能患上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由于幽门螺杆菌有高度活性的尿素酶;可分解胃内尿素为氨和二氧化碳,所以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愈合及复发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中国是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自然人群感染率为40%—60%,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检出率为60%—70%,胃溃疡检出率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0%—100%。儿童也可被感染,易感年龄在5—8岁。

本病有传播性,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经口——口的途径传播,有家族聚集现象,家庭内可存在着传播可能。

如何判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呢?①抽血查幽门螺杆抗体;②C13—呼吸实验;③胃镜检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幽门螺杆菌。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很多,药物有抑酸药、抗生素及铋剂等。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疗效高、副反应小的方案。

幽门螺杆菌引起口臭的发生率较高,随着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口臭可减轻或消失。

3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联合用药可根除

患有癌前病变的人群更容易患胃癌,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

需要强调的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率不是很高,主要是我们在监测的过程中大家还会听到另外一个词,即“非典型增生”,现在病理上把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样瘤变”(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以前都称为“非典型增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非典型增生,如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了非典型增生,用现在的病理名词叫 低级别瘤变或者高级别瘤变,尤其是高级别瘤变就要非常重视,高级别瘤变就需要临床干预了。

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

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国人约60%感染该菌,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哪些情况下必须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在这几个情况下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定要根治。第一,消化性溃疡,胃溃疡,球溃疡;第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这是一个发生在胃的淋巴瘤,这个病是跟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第三,胃里有多发的糜烂,有萎缩,有肠化;第三,已经发生了胃癌,手术后仍有 幽门螺旋杆菌。

除此以外,消化系统以外的一些疾病,有的也是需要根治的,比如难治性贫血,尤其是在儿童里面的难治性贫血,还有在血液科有一 个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认为可能也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如果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要筛查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根治。另外,如 果你同时合并了胃食管反流病,要长期吃强烈的抑酸药,也需要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

如饮食不规律、高盐饮食、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和隔夜菜;喜食烧烤、常食用霉变食物、少食新鲜蔬菜等。长期酗酒及吸烟的人群,酒精可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

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

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某些特殊职业

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的工人,其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居住在地质、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地区

在火山岩、高泥炭或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水中Ca/SO4比值小,而镍、硒和钴含量高。火山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3,4-苯并芘,高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黏膜。硒和钴也可引起胃黏膜的损害,镍可促进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胃癌怎么预防?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细菌: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现在学术界已经公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的革兰阴性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有1-3个螺旋或呈S型,常在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在4°C的水中至少可存活1年。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丰富,能够分解尿素,这是区别其他弯曲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联合用药可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联合用药。近年来国际上抗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加上两种抗菌药物的三联治疗方案,疗程7天-14天。临床证实其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一些喹喏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

PPI及胶体铋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溃疡的治疗疗程一般为4-6周,部分需要维持8周,前2周一般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随后继续予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巩固治疗,有条件时可以使用增加免疫力的药物以避免或者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最新感染。

幽门螺杆菌筛查很重要

我国每年由于胃癌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44%,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对于成人,幽门螺杆菌筛查的适应人群应该包括:(1)所有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就诊患者;(2)所有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有胃癌预警指标者(如年龄〉45岁、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有消化道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消瘦等);(4)有检测幽门螺杆菌意愿者。

就儿童而言,除非有明确的消化性溃疡病史,一般不推荐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

4幽门螺杆菌侵害胃?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前检测幽门菌(HP)的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

(1)非侵入性的方法:以免疫学法清中的HP抗体。已有多种方法检测,但公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为优,优点是特异高,可接近100%,且能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不能鉴别既往感染及现疫病人,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尿素呼气试验。

原理是HP在体内产生尿素酶,用13C或14C标记的尿素由受试者服下后,即分解产生带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收集呼气标本,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或用气体核素质谱仪检测标记的二氧化碳,灵敏度极高,可定量,患者无痉,方法简单快速,对检测HP是否根治十分可靠。因14C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目前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

(2)侵入性的方法:即需通过内镜采取胃粘膜组织来检测HP。快速尿素酶法。原理是HP具有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反应变成碱性,由PH指示剂显色,该法简便,快速,灵敏,但有些细菌亦会有尿素酶,因此有假阳性可能。细菌培养法。

取胃粘膜活组织作HP培养,该法准确可靠,但培养费时。病理学检测法。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以银染色法最佳,检测率高,结果可靠。一般对确诊HP,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均为阳性。治疗后长期随访,连续两次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加上血清内抗HP抗体滴度进行性下降持续1年以上,作为治愈HP的”金标准”。

5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一直不非常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

(1)胃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悬液可造成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2)患慢性胃炎时HP检出率非常高,而胃黏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3)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免疫球蛋白,这表明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4)针对HP进行治疗,会使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明显改善。

(5)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胃窦部可检出HP,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HP抗体滴度较高。

(6)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溃疡能愈合。

(7)用HP感染恒河猴,能让之发生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HP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8)在志愿者试验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还会引起难以去除的口臭,口气重。

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即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