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早期胰腺癌基因诊断治疗

早期胰腺癌基因诊断治疗

时间:2022-07-14 06:15:03

相关推荐

早期胰腺癌基因诊断治疗

胰腺癌的病因有很多,一些饮食或者职业的环境都可能是胰腺癌的致病因素,下面给大家整理出一些易患上胰腺癌的人群。

1哪些人容易患胰腺癌

胰腺是一个包含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消化腺体,可以分为头、体和尾三个部分,发生在胰腺的恶性肿瘤就被称之为胰腺癌。虽然相对于其他大癌种来说,胰腺癌的发病率比较少,但是就其本身的对比来说,胰腺癌的发病率是呈现上升趋势的。

几类更易患胰腺癌的人群,分别是:

1、抽烟的比不抽烟的更易患胰腺癌;

2、化工厂工作的比普通环境下工作的更易患胰腺癌;

3、有糖尿病史的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更易患胰腺癌;

4、有过胃切除或者胆囊切除的人比没有切除过的更易患胰腺癌;

5、高脂肪饮食人群比健康饮食的人更易患胰腺癌;

6、有慢性胰腺癌病史的人比普通人更易患胰腺癌。

有研究显示,有家族性胰腺炎、家族性肠道息肉、黑斑息肉综合征等人群有可能诱发胰腺癌。

健康网温馨提醒:了解了胰腺癌易发病人群以后,有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因素的人群要定期做胰腺癌筛查,做好胰腺癌的各项预防工作。

2诊断早期胰腺癌?难!

1、5%~80%的病人有腹痛,常于夜间更为严重。平卧位和坐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延误诊断。

2、体重减轻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在确诊为胰腺癌数月前即开始发生。

3、黄疸是第三位最常见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癌肿发生在邻近总胆管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这种难以解释的黄疸应仔细评估。往往这类肿瘤较易于切除。黄疸常伴有上臂、小腿和腹部烦人的瘙痒(瘙痒与皮肤胆盐潴留有关),特别在夜间加重。

胰腺癌的非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包括:

1、糖尿病可伴随发作。

2、厌食,上行性胆管炎,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泻,吸收不良,胃胀气,或肠胀气)。由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直接受到侵害,或是由于胃功能的紊乱,可并发胃排空障碍的症状。

3、中年人可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一般认为是由胰腺癌引起的。在胰腺癌病人中偶尔也可见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这种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半数以上其精神症状比生理体征和症状的出现早6个月。

4、通常与肺癌相关的转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体征。

正是由于有许多非特异性的和模糊的体征和症状,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近年来,在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中发现,2.2%病例伴有胰腺癌,这一比例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高出了近一百倍。

几点必要提醒:

1、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

2、胰腺癌的遗传因素尚未被明确证实,但也有家族发病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认为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

3、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人们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

胰腺癌致病原因——多因素反复作用 高蛋白饮食相关

长期以来,肿瘤研究工作者运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年龄、性别、种族、遗传、饮食、营养、职业、咖啡和烟草等因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胰腺癌是由多种因素的反复作用所致。高蛋白饮食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病有关,其他如肉类和高热卡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是有关因素,这一点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而饮食结构中有较多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

3胰腺癌的诊断方法

究者认为40岁或40岁以上的有下列任何临床表现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胰腺癌:①梗阻性黄疸;②近期出现的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10%;③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④近期出现的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⑤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庭史,或者是肥胖;⑥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⑦自发性的胰腺炎的发作。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

(1)最初应选择的诊断性检查是CT扫描。这种扫描器不依赖手术,不受病人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可确定肝脏转移灶、淋巴病变和周围血管侵犯,但对小于2cm 的损害或腹膜小结节的诊断不可靠。CT可判断病人所处的病期,并对不能进行手术的病例提供信息。如发现有远处转移、邻近器官的侵犯,血管被包裹或侵犯,以及淋巴病变则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然而,CT对可以切除的肿瘤的诊断却不够精确。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因为需确定组织学诊断,尤其对不能手术的病人更为重要。

(2)超声检查比CT费用低,易于得到,并可见到肝脏、肝内和肝外胆管肿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0%。超声波诊断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肥大的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通常,超声检查作为CT的补充检查来运用。

(3)核磁共振(MRI)在确诊胰腺癌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它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

(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确定胆管结石,对胆管损害进行诊断以及获取十二指肠和壶腹部癌的组织活检方面均特别有用。如发现有压缩或堵塞的情况---称为双管症,可诊断小的胰头损害。胰腺恶性肿瘤存在时,胰腺的图象很少有正常的,不能切除的胰腺癌一般有胆管扩张,ERCP为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的可能性提供依据,并为内修复术定位,这样可避免手术减压。在超声的帮助下插入内窥镜,为诊断胰腺肿瘤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一技术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5)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76%~90%,其特异性几乎可达100%。当没有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时,无论对胰尾、胰体损害或转移病灶,FNA都可能特别有用。

4如何检查诊断胰腺癌

胰腺癌检查

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记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但是,外科医师仍然不能忽视对病人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要评估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所获取的资料比单一的心、肺功能检查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胰腺癌诊断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5关于胰腺癌有哪些常识

帕瓦罗蒂、乔布斯、陈祖德……近年来,不少社会名人都因胰腺癌去世,也让人们对“胰腺癌”多了分好奇。随着健康科普宣传的深入,百姓对很多疾病防治有所了解,但对胰腺癌的认识还较为陌生。胰腺癌为何叫作“癌中之王”,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加以预防?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卫生部北京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乔江春教授,一起从认识胰腺癌开始了解。

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也就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癌叫内分泌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叫外分泌癌,二者恶性程度差异很大。乔江春表示,内分泌癌临床上比较少见,乔布斯罹患的就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不高,这类患者术后存活时间较长。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外分泌癌多数预后较差。临床上90%-95%的外分泌癌是导管细胞来源的胰腺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胰腺癌,“导管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患者确诊后一年死亡率高达95%-98%,也就是说95%左右的导管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能活过五年的微乎其微。医学的发展使很多癌症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胰腺癌恰恰是人们尚未攻克的癌症之一,从预防、诊断、治疗到预后效果都不理想,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有年轻化倾向。

多数患者发现已是晚期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里排名第六位,在全身所有肿瘤里发病率排在第十三位。比起胃癌、肠癌等疾病,胰腺癌算不上“主流”,胰腺的“知名度”也远不及相邻的器官。其实,胰腺的作用非常强大。从功能上看,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兼而有之。人们熟知的胰岛素、对抗胰岛素的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等20余种激素都靠胰腺分泌。从位置上看,胰腺深埋在腹腔中心,位置非常“霸道”,胰腺一旦长了肿瘤,对周围器官影响很大,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这也让不少医生对胰腺疾病的了解并不深入。

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与胃炎、胆囊炎、消化不良的症状很像,患者可能表现出茶饭不思、胃胀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多数医生首先不会将这些症状与胰腺癌联系在一起,有时医生按照常见病治疗,症状在短期也会缓解,但等到患者出现体重下降或出现黄疸时,可能已经进入晚期。

乔江春告诉记者,北京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中,每100个患者中有手术机会的仅有不到20人,而这20位患者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癌症已经转移、勉强切除病灶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在未转移时进行手术能将病灶切除干净的。所以,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患者,扩大未转移患者的比例,是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CT是确诊“金标准”

一位60岁的患者因腰疼来到医院骨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腰椎有问题,于是准备手术。就在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时,在CT片上,医生发现,比老人腰椎问题更严重的是胰腺部位长了肿瘤……于是立即转到普外科准备手术。

如今人们对健康有了更多关注,定期体检已成为很多市民的习惯。但对胰腺癌而言,诊断的“金标准”是CT检查,而普通体检项目中大多不包含CT,也使得早期胰腺癌患者不容易被发现。乔江春表示,目前研究人员也在尝试找到胰腺癌在血液中的相关因子,也就是寄希望于肿瘤标志物检查筛查出早期胰腺癌患者。目前,糖链抗原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但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不强,准确率不高。

历来,高危人群是疾病预防的重点,遗憾的是,对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因为胰腺癌的病因医学还不明确。目前,能够得出肯定结论的是胰腺癌与吸烟有关。近年来随着胰腺癌发病的变化,传统认为的胰腺癌高危人群范围也在扩大:60岁以上,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吃肉过多、职业精神压力大、接触化学品、接触射线人群应提高警惕。此外,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乔江春指出,胰腺癌与胰腺炎是有一定关系。从理论上推断,很多疾病的出现都是渐行加重,细胞突变都有一定过程,比如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如果胰腺完好无损突然间长了恶性肿瘤也不太可能。临床上很多胰腺癌患者病理结果显示伴有胰腺炎。总之,对可能转化成胰腺癌的可控疾病要尽早处理。

健康人群:症状要看清

虽然胰腺癌患者一旦被确诊后,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但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近年来有关胰腺癌的国际会议都达成共识,将来胰腺癌的突破要在预防上下功夫。除了上述高危人群,健康人群也不能觉得“高枕无忧”,有必要了解早期胰腺癌出现的症状。

第一,出现不明原因的腰痛、消化不良甚至出现黄疸。胰腺肿瘤部位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长在胰头部的肿瘤因为压迫胆管,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问题或黄疸;但胰体和胰尾的肿瘤即便到晚期也不会出现黄疸。

第二,非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升高。乔江春强调,首次出现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得了糖尿病,继发性血糖升高很可能是胰腺长了肿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三,没有刻意减肥却体重下降也是明显的信号。

第四,胰腺癌患者会出现疲劳。

出现上述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到专科医院重点检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