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多动症儿童与智力低下弱智儿童的鉴别

多动症儿童与智力低下弱智儿童的鉴别

时间:2023-07-05 03:41:39

相关推荐

多动症儿童与智力低下弱智儿童的鉴别

多动症儿童虽有多动,注意力涣散、任性、冲动及学习困难等症状,但他们并不是弱智低能儿。相反,他们中有的人天赋很高,只是由于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没能专心学习,因此学习成绩落后于同龄儿童,对于小学1-3年级的

1多动症儿童与智力低下弱智儿童的鉴别

多动症儿童虽有多动,注意力涣散、任性、冲动及学习困难等症状,但他们并不是弱智低能儿。相反,他们中有的人天赋很高,只是由于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没能专心学习,因此学习成绩落后于同龄儿童,对于小学1-3年级的学生,由于多动症儿童智力正常且学习内容简单,虽有注意力涣散,但只要能听讲少许也尚容易理解,所以他们学习成绩并不太差,不被重视,随着年龄增长,升入高年级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涣散,不能认真听讲,也不集中精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故对应掌握知识不知也不会,成绩明显下降,常不及格或留级,常被当作低能儿被送往低能学校学习。

多动症与智力低下儿童鉴别依据,有以下几点:

(1)多动症儿童学习不稳定,时好时差,若在家长或老师严格督促下,成绩会很好,若一放松,成绩明显下降,好坏差异悬殊,判若两人。而智能低下儿童虽严格督促加强辅导,但成绩提高不明显,有时甚至无效。

(2)低智能儿童除了成绩差外,常伴有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他们不会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动作呆板、幼稚、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他们常有出生后窒息、惊厥等致病因素,头颅CT常显示有程度不同的脑萎缩等改变。

(3)智力低下儿童经智力测试,智商常低于70,而多动症儿童智商大多正常或偏低。

(4)智力低下患儿除智商低学习困难外,常伴有注意力障碍,多动症状,当二者难以区分时,可服用治疗多动症药物进行鉴别。多动症患儿服药后,注意力集中,学习专心,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上升,智商测试显示智商明显提高,而智能低下儿童服药后,可变得安静些,注意力集中一点,但学习成绩及智商不会提高,智能状况无明显改变,故智力低下儿童的多动行为是继发性的。

2新生儿太乖警惕智力低下

新生儿太乖警惕智力低下

有些新生儿活动少,面部缺乏表情,很少哭闹,家长认为孩子很“乖”。殊不知孩子在“乖”的假象下,可能隐伏着智力低下的疾病。年轻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正常孩子2个月左右就会笑,4个月时能放声大笑。假如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则是智力低下的信号。

眼睛功能发育不全一般来说1个月的孩子就会用眼睛注意周围环境,再大一点就会转动眼球,跟踪他有兴趣的事物。但是智力低下的孩子则对周围的人或物常常表现为无动于衷。

对声音反应差新生儿对周围的声响常常特别敏感,会害怕很大的噪音或者打雷之类的巨响。如果他对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即便是听到不普通的声音也显得特别“老实”,则常常是智力障碍的征兆。

平时哭声少新生儿会经常哭,饿的时候哭,尿湿的时候也哭。如果哭得很少,遇到什么事情只会尖叫,或者对外界刺激显得很淡漠,往往是智商低下的表现。

动作笨拙出生3~5个月的孩子特别喜欢玩自己的手,但到6个月后仍不会玩手或到2~3岁还喜欢将玩具往嘴里放就不正常了。与同龄正常孩子相比,智力低下的孩子动作笨拙,等到学会走路后两脚还是相互乱踢。

3弱智儿童常伴有的行为问题

多动、注意力缺陷

弱智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别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弱智儿童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伴有多动行为者,则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喜欢多嘴,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弱智儿童冲动、攻击行为男孩较女孩多见,重度以上学生较轻、中度学生多见,表现为易激惹、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别人;幼小者则表现咬人、咬物、好打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带有破坏性。有些弱智儿童则内向攻击,表现为自伤,如达不到要求或者愿望受到约束时出现捶胸、打头、咬自己的身体、撞墙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3.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较大年龄弱智儿童特别是程度较重学生也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有的则采取面墙独处、躲避等方式。

4莫让孩子“智力厌食”

杜勇刚满2岁时爸妈就开始教他学写字,3岁开始学计算,4岁前就参加了许多比赛,捧回不少奖杯。杜勇的爸妈觉得儿子是个天才,不仅安排了家教老师开始对他进行钢琴、绘画的同步训练,同时还让孩子学英语。杜勇常常从一个班下课,又急急忙忙向另一个班奔去。上了小学后,妈妈嫌杜勇加减计算速度太慢,又给他报了数学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速成”后,杜勇虽然比以前运算得更快,但妈妈发现他的错误也比以前多了。新学期开学后,杜勇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以往的那种兴趣,不仅上课时经常“中”“英”文混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连老师都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

点 评:

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孩子的“智力厌食”却为许多家长所忽略。近几年来,许多年轻的家长把全面教育和特长学习当作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内容,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他们让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补课、学弹琴、学绘画……可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升反降。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予过多的智力刺激,使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减弱,患上了 “智力厌食症”。

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必要的,但凡事都要适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对身心发展才有积极作用。这和饮食上的厌食一样,吃得过多过饱,就会促使他出现厌食症。同样,在智力培养中,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多地给予孩子被动刺激,也会使孩子出现“智力厌食症”。

家长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最好使孩子感到“还很想吃”,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感”,有利于激发其下一步的兴趣和求知欲。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因此,在孩子产生需要时,就要避免过多地给予不适宜的刺激,如在选择图书、玩具时,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在于多、杂,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应把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在“智力开发”上,应当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改变生硬的方法,寓教于乐才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在最关键的地方注意稍做停顿,启发孩子自己去“续尾巴”,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的想像、判断、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孩子产生迫切希望了解故事发展的心理需要。

孩子“智力厌食”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兴趣不稳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家长只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其正确有度的引导。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孩子的身心都会不堪重负。重负下的孩子不仅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长大后也会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也要慎防孩子“智力厌食”。

5早期如何智力开发

现在离异家庭增加了, 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开发要进行早期干预,当然以下这些干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普通家庭的孩子:

1、加强口语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加强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扩大感知觉的刺激范围,加强注意的广度,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思维的提高和想象的丰富。刺激的方法主要有: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模仿大人说话、鼓励孩子用正确的口语表达自己的需要、积极创造孩子彼此之间进行口语交往的情境和条件。

2、重视智力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导活动。通过游戏,孩子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能显著发展起来,如视觉敏度显著加大,记忆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等。

3、组织观察活动。这对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发展观察力,培养记忆力,提高思维水平,促进言语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量多地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孩子掌握观察方法,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见所闻,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编讲益智故事。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不但能扩大知识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语言要明白、通俗、生动,要讲究故事的智力价值,发挥益智功能。

5、抓好早期学习。学龄前孩子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智力。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不能够把学习和游戏完全分离开来,因此,以游戏为手段抓好早期学习十分重要,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注意力,增进思考力,提高记忆力,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

6、鼓励孩子提问。好问是孩子特有的强烈好奇心的表现,也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大好时机。因此,既要在孩子发问时回答好孩子的问题,更要积极启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扩大提问的范围,帮助孩子提高提问质量,形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