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父母如何和宝宝一起做情绪游戏

父母如何和宝宝一起做情绪游戏

时间:2021-04-11 15:34:10

相关推荐

父母如何和宝宝一起做情绪游戏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父母如何和宝宝一起做情绪游戏。

一些视力不好或戴高度眼镜的孩子,因被人叫成“小眼镜”、“小瞎子”而自卑。怕打碎镜片而不敢参加体育运动,容易形成孤僻、沉闷的性格。他们的童年欢乐,被封闭在“瓶子底”镜片的后面了。而当内心缺乏喜悦时,很可能被其他的几种情绪所取代,如痛苦、愤怒、恐惧、悲伤、冷漠或无意识等,都会在身体中产生压力,使呼吸短促、肌肉紧张、眼神拘谨。这种内心情感僵化的结果,往往导致沟通的障碍。

为孩子设计的情绪游戏,就是帮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用愉快的情绪去融化不好的情绪,让好情绪带来好视力。一般来讲,对于自己觉得不被认可、被否定的感受,总是拼命将它往下埋压。现在就用游戏的方式把它挖出来,然后找出与它对立的感受去体会,将爱恨、美丑、成功与恐惧等情绪融合。若能从小让孩子学会这个方法,长大后也能自己调整情绪上的挫折,使自己眼明心亮。

情绪游戏包括表演游戏、融合气球游戏、深呼吸游戏等。

表演游戏

好视力的眼睛善于眉目传情,视力不好的眼睛就显得目光呆滞,缺乏眼与眼的交流,性格容易内向消沉。表演游戏就是要训练孩子丰富脸上的表情,学习用眼神与人交流,增加眼睛的魅力,带来更多的欢乐。

找几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用表情、眼神、动作、语言表演出“快乐的天使”、“悲伤的小兔”、 “愤怒的狮子”、“恐惧的小猫”等。每天要有一些时间和孩子做愉快的交谈,要双眼注视孩子的眼睛,用夸张的眼神和表情给孩子讲故事,也让孩子做配合表演。

人的情绪都有多变性和灵活性,外向的人喜欢向外宣泄不愉快,内向的人喜欢把不愉快埋起来,但埋起来问题还存在,即使是再小的孩子,对他的精神都会有负面影响。只有把不愉快的原因找出来,用正面的情绪去融合它,转化它,才能把孩子从否定的感情里解放出来。

想培养感觉统合能力,一点都不难,只要运用身边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个月后,就可以明显看出成效!

1. 摆荡游戏:(0~1岁起)

从宝宝出生起,就得开始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只要由家里的长辈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就可以达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的效果。等到宝宝一岁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条大毛巾,并将孩子置于毛巾中间,由爸爸、妈妈各拉住毛巾的一边,轻轻摇晃。

2. 丢接球:(1~3岁起)

宝宝一岁时,可将直径约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并鼓励孩子主动伸手拿球;待宝宝二岁后,就可以玩进阶游戏,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后与孩子间隔约二公尺,分别坐于地上,用滚球的方式与宝宝玩传球游戏。宝宝三岁就可以完高阶游戏,将您与宝宝的距离拉长至3~5公尺,并改以弹跳的方式传球。如此一来,可以改善宝宝的手眼、双侧,及视觉追踪的协调性。

3.镜子游戏:(2岁起)

从宝宝二岁起,就可以开始玩模仿游戏。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动作的过程中,可藉机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区辨左右方向,这对宝宝的观察,与动作计划能力有长足的进步。不过,一开始不要太难,应从一只手开始,再进展到全身,以免动作太复杂,宝宝一时记不清,而产生挫折。

4.地面探险:(1~2岁起)

仅需不同材质的拼装地毯,就可以提供宝宝触觉及本体觉刺激,有助于改善其动作计划能力。玩法很简单,宝宝一岁时,就可以在家里布置各式不同材质的地毯,让宝宝在地毯上爬或走,或从事任何游戏,让宝贝接受不同材质的刺激。等到宝宝二岁起,妈咪就可以做难度稍高的设计,将地毯高度任意变化,让宝宝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从事各种游戏。

5.叠积木:(2~3岁起)

自宝宝二岁起,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工具是约5公分立方的积木,让宝宝尝试用一手或两手将积木叠高即可。待宝宝长大些,到了三岁,就必须换小一些的积木,约三公分立方来训练,让宝宝试着使用积木,进行叠高或创作游戏,有助于改善手眼协调,并可顺道训练宝宝的创造力,及注意力,一举数得。

6.跳格子:(3岁起)

现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游戏的空间大大缩减,想玩跳格子游戏,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过,也有变通的方式,不能在户外玩,换个地点在家里也可行,只要运用家里的拼图地垫,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将每块地垫放置于地,并固定,注意喔!每块的间距需为20~30公分,然后就可以让宝宝用跳的方式踩地垫,很有趣吧!这对baby的空间概念训练,及本体觉刺激,都相当有帮助,不妨多进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