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名将如云的三野与四野齐名 授衔时的规格 为何比不上四野?

名将如云的三野与四野齐名 授衔时的规格 为何比不上四野?

时间:2019-12-04 14:20:19

相关推荐

名将如云的三野与四野齐名 授衔时的规格 为何比不上四野?

在我党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四大野战军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其中第三、第四两支野战军主力部队,更是在三大战役中,立下了不世功勋。

四野的林帅,东北逆攻守,三野的粟裕,中原定乾坤,这都是足以夸耀千古的不世战功啊。

然而,在1955年授勋的时候,两支野战军在待遇上,却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无论是在人数还是排位上,四野都稳压三野一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挡枪的三野

比如说十大元帅里,排名第三的林帅和排名第七的罗荣桓元帅,都出自第四野战军。

而第三野战军上榜的,仅仅只有排名第六的陈毅元帅。

甚至一开始议定元帅排名的时候,陈老总都不在元帅的选拔范围之内。

上海解放之后,陈毅元帅就从华野政委的职务上卸任,转而担任上海市市长,从属于行政体系。按我党的规定,政工人员是不能评定军衔的。

按理说,三野的元帅头衔,应该落在战功卓著的粟裕将军头上,中央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粟裕

可粟裕将军的崛起时间,比同一年出生的林帅要晚得多。

林帅在红军期间就担任军团长,独当一面,粟裕直到红军长征之后,留在南方开展三年游击战时,才崭露头角。

粟裕的资历在军内属于小字辈,如果他担任了元帅,那很多老同志就不好安排了。

为了顾全大局,粟裕主动向中央请辞元帅之位,退居大将。

但三野功劳那么大,总不能没有一个元帅吧?于是作为三野二把手且资历极高的陈毅市长,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

可以说为了平息当时功臣们的排位之争,三野是做出了极大牺牲的。

陈毅

至于次一级的大将名单里,第三野战军只有战功最大的粟裕,以及资历最老的张云逸入选。

而第四野战军却出了三位大将级别人物,分别是谭政、黄克诚、肖劲光。

这么安排,也是有抑制争功风气的意思在里头。

粟裕功劳极大本可评为元帅,却甘居大将,有他作为大将之首在那里镇着,其他人就算心有不服也只能闭嘴,难道你的功劳比粟裕还大不成?

而排名第六的张云逸,是所有将帅里资历仅次于朱老总的一个。

他曾跟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等革命斗争,堪称是一部活着的革命史。

张云逸

在张云逸和粟裕之间的大将,分别是徐海东和四野那三位。徐海东由于身体多病,早就退出了战场,他能名列第二,是因为他在我党最为虚弱的时候,曾有过雪中送炭的义举。

所以这个排名安排,显然就是拿三野的张云逸,来给四野那几位挡枪的。

不服?不服就把你们的资历拿出来亮亮,人家张老将军这么老的资历,都愿意甘居人后,你们还有什么不服的?

至于第三级别的上将军衔,那就更离谱了。

第四野战军足足有20人入选,第三野战军仅仅只有十人入选。两支野战军组建时间相近,战功不分伯仲,为什么中央却如此的偏爱第四野战军呢?

精英荟萃的四野

解放战争初期,我党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式,把原来分散在各大根据地的军队进行了合并,将这些原先各自为战的军队,统编到同一个作战集团里,以便集中力量打大仗。

经过此次整编之后,一共形成了五个野战军集团。

他们分别是第一野战军,也称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元帅指挥,党中央亲自统领。

第二野战军,也称中原野战军,领导人物是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等人。

第三野战军,也称华东野战军,这支军队开始由陈毅掌舵。

陈毅

但由于陈老总的军事水平,跟不上战争的需要,在鲁南、苏北等战役中,屡屡为国民党名将薛岳所败。

中央当机立断让他转任政委一职,而让年纪比他更轻、资历比他更小的粟裕,当了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

第四野战军,也称东北野战军,这支虎狼之师的领袖人物,就是众所周知的林、罗、刘。

最后一支野战军,是由聂荣臻元帅所领导的华北野战军。

但是,这支军队在解放战争期间,表现差强人意。在华北军阀傅作义手上,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要中央派朱老总和刘少奇过去指挥,才挽回颓势。

聂荣臻

有一种说法说是一野最苦,二野最惨。

因为彭德怀的一野,一直以2万对20万牵制陕北的胡宗南兵团,所以说一野最苦。

二野最惨,则是由于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牵制了国民党最多主力,被杀的死伤惨重。

正因如此,他们无缘发起三野、四野那种百万兵团的大决战。

而在剩下的两支规模相当的野战军中,又以第四野战军的成分最高。

他们有原先东北各方抗日势力组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还有跟随苏联红军杀回国内的,刘亚楼领导的东北抗联残部。

刘亚楼

后来又加入由我党领导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武装。

再往后,党中央又陆续从陕甘宁、晋察冀、山东军区等地,调过去一大批干部新兵。

四野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可以说是五湖四海炖成一锅大杂烩。

那当初党中央为什么要整这么一锅大杂烩呢?

这还得从抗日战争后期说起。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的伪满洲国,是日本人侵华的大本营,日军在这一带的力量非常强大。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国共两党在东北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抗日武装存在。

唯一一支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共产党建立在东北家门口的冀热辽根据地。

但是这个根据地力量太弱,根本不足以完成消灭东北日军的重任。

而就在胜利前的一年,国民党在豫湘桂大会战中,创造了37天丢38城的世界纪录。

鉴于我们无力单独收复国土,于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把剿灭关东军的重任,交给了前苏联。

在钢铁洪流面前,关东军如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东北全军就全部落入了苏联红军的手上。

由于当时东北集中了我国将近80%的工业基础,这块无主之地,霎时间就成为了国共两党眼中的香饽饽。

毛主席为了抢夺东北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可谓是下了血本。

不仅派了他最信任的林帅、罗荣桓前去主政东北,还从陕甘林、晋察冀以及山东军区抽调了大批军官干部,前往东北插队。

不惜一切代价,力求以最短的时间,组建一支可堪一战的武装力量。

所以,不要看东北野战军的来源复杂,但那全都是各军区的精英骨干啊。

在人才配备上,东北野战军天然就压其他野战军一头。

因此,四野的将帅自然也会比其他野战军更多。

罗荣桓

居功至伟

就在东北野战军组建的同时,重庆蒋介石那边也发现,东北有被共产党捷足先登的风险。

为了赶上我们,蒋介石就通过美国人的军舰和飞机,运送国民党士兵前往东北。

这批被美国人运往东北的部队,正是国民党最精锐的中国远征军。

这支远征军的领导人杜聿明、郑洞国、孙立人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

看来毛主席和蒋介石想到一起了,为了争夺东北,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这意味着,谁能把对方尖刀给砍断,谁就能取得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东北从一开始就是决定两党兴亡的地方。

蒋介石和杜聿明

如果不是第四野战军在辽沈战役,把国民党这柄钢刀给折断,后来第三野战军的粟裕,也不可能有条件发动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在各个战场排兵布阵,双方的兵力可谓集中到了极致。

这时候,如果谁能够在战场上最先取得突破,那么就意味着获胜的一方,拥有的一支可以随时支援其他战场的机动部队。

这对整个战局而言,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因为林帅干掉了国民党的东北兵团,所以第四野战军才可以顺利入关,支援华北野战军,把傅作义给围了起来。

傅作义

如果傅作义的军团没有被第四野战军围住,粟裕是断然不敢发动淮海战役的,因为这意味着他有被南北夹击的风险。

不仅如此,东北丰富的资源,不仅极大的缓解了我军当时的经济困境。

而且我们还可以拿东北的原材料,出口到苏联,换取我们急需的武器装备。

正因如此,哪怕粟裕有逐鹿中原,歼灭国民党主力兵团的功劳,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是四野给的。

谁的重要性更高一些,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粟裕

红军嫡长子

说完功劳,我们再来说一下资历。

第四野战军的成员来历虽然复杂,但他的主力部队是由罗荣桓从山东军区带过去的老兵。

这个山东军区的前身,就是当年的115师。

要知道,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兵力拮据,总共加起来也只有四个师而已。

除了一个师的兵力留守陕甘宁根据地,其他三个师都被派上了抗日战场。

而后来的八路军,基本上就是以这三个师为骨干发展起来的,而115是正是三个师之一 。

而这个115师的前身就更了不得了,他是当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的王牌主力:红一方面军。

他们是当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手培养出来的。

就连第三野战军的领导人粟裕,都是从红一方面军出来的,你说他的资历能不老吗?

此外,这支部队的师团级干部,大多都是经历过五次反围剿,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革命元勋。

党中央对他有所偏向,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之相反,第三野战军的资历跟他比起来,就差了不少。

第三野战军是由山东军区和新四军合并而成的。

但由于当初罗荣桓为了支援东北建军,带走了山东军区大多数老兵,所以组建这支野战军的,基本上都是山东新区的新兵,在资历上就差了一截。

而华东野战军的另外一支资历稍微老一点的新四军,也没办法跟东北野战军那些红军、八路军时期的老干部相比。

新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红军长征时期因伤留在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作战的那些伤残红军所组成。

虽然他们也打得很艰苦,但问题是他们没有参加过万里长征。

要知道,在我党的资历评判体系里,有无参加过万里长征,那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啊。

不仅资历比不上人家,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发展水平也比不上北方的八路军。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发展到31万人,八路军却已经发展到了90余万人。

八路军有平型关和百团大战这些辉煌战绩,而新四军却经历了“皖南事变”。

新四军之所以混得这么差,主要还是因为领导人不行。

抗战初期,以王明为首的留苏派,一直反对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路线,认为一切都要服从统一战线,也就是一切都听蒋介石的。

双方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为了避免党内意见不一而干扰到抗战大局,大家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设立了中共北方局和南方局。

北方局主要管的是八路军,南方局负责的就是新四军。

南方局成立初期,主要负责人就是王明、项英这些留苏派。

由于王明的错误主张,导致新四军在国民党和日本人的包围中,发展起来束手束脚,迟迟无法壮大。

后来更是由于相应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皖南事变的惨剧,使得新四军元气大伤。

要知道,在皖南事变的发生之前几个月里,北方的八路军已经发展到打百团大战的规模了。

新四军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最终只能成为八路军的陪衬。

哪怕他们在解放战争期间,狠狠挣了一口气,灭掉了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但落下的差距已经补不上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