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酒的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酒的礼仪

时间:2023-03-12 15:12:30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酒的礼仪

本文乃作者晓星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酒是把许多粮食进行各种加工酿制出来的,其间损耗掉许多可以煮成饭的米粮,酿制出来的液体于是成为高级的饮料,是待客和祭祀少不了的东西。因此,对酒的饮用也就生发出许多礼节。这些礼节既针对客人和亲友,也是针对酒而来的。人参汤很高级,但是人们喝它的时候就没有这些礼节,更不用说喝生水了。酒礼主要表现在招待客人为客斟酒、敬酒和宾主互相敬酒的时候。在这些酒礼中,体现着人们对酒的尊敬,体现着主人的热情,体现着主客之间的平等和友情,体现着尊老爱幼的精神。彝族人说:“耕地由下而上,端酒由上而下。”敬酒的顺序是由上座到下座。同时,“酒是老年人的, 肉是年轻人的。”端酒时先给年老者或长辈,后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交杯酒就是两个人相互敬酒,只是各地各民族的习俗不同,具体做法也有差异。壮族的交杯酒是将酒倒人碗里,先由主人用汤勺舀一勺,说几句欢迎的话之后将酒灌人客人的嘴中。客人饮尽之后,也用汤勺舀一勺,说几句感谢的话之后将酒回敬主人。有时是双方同时各舀一勺酒,相互敬入对方的嘴中。苗族的交杯酒是两个人各拿着一个酒杯,递到对方的嘴边,两人同时喝下对方杯中的酒,多用在主人敬酒敬到同辈或年龄相仿的客人的时候,表示亲切和平等。口利(又称“口到”)蒙古族人在宴会中主人先尝一口敬给客人的酒,之后才递给客人,或者是客人一手执酒杯,请主人先喝一口,之后自己才喝。

蒙古族非常好客,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来到帐篷内都会受到热情的酒肉招待。但是也有人利用这种习俗,在酒中放毒将仇人毒死。成吉思汗的父亲就是这样被塔塔儿部的人毒死的。后来为了防毒,便产生了“口利”习俗。现在,这种习俗只是主人对客人的尊敬表示。串杯酒(又称“换杯酒”)在宴会达到高潮的时候,全桌的人站立起来,每人端其面前的酒杯,相邻的两人左右手同时端一个杯子, 全场人手连手,之后同时或按先老后幼的顺序把酒喝尽。转转酒彝族人在饮酒时大家围成一个圈,端着酒杯,依次喝下。这种酒俗还附着这样一个传说:古代在一座大山里住着汉、彝、藏三个民族的三个人,他们和睦相处,结拜为兄弟,每逢年节都聚集在一起欢度佳节。

有一年,彝族人在老林中开垦了一块地,收了许多荞子,就去请两位大哥来吃荞面。因为煮得太多一顿吃不完,第二天荞面变成了浓香的一种水,把这种水舀进碗里,三兄弟都舍不得喝,总想让别人多喝,大家围在火塘边你推我让,从清晨到傍晚还没有喝完。后来出现一道闪电,从天上飞来一个神人,告诉他们,劳动所得就应该喝,喝了还有新的。从此这种推让的酒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傈僳族人饮酒时最高的礼节是喝合杯酒,即两个人你用左手我用右手共同捧着一碗酒,一起把酒喝下,而另外一只手必须搭在共同喝酒的人的肩膀上。傈僳语对这种习俗的称呼恰好与汉语的“伴多”谐音。这种酒礼一般只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才使用,一旦饮了“伴多酒”,就表明两人成为情同手足的朋友。台湾高山族也有类似的习俗。

藏族在敬酒的时候,要把手先在裙裤上擦一下,然后双手捧起酒碗,手指不能放在碗口上。藏族人把向客人敬青稞酒视为待客的最高礼节,为客人敬酒的时候,要把杯壶斟满。客人不能端起杯壶就喝,还得先用无名指在酒杯中点三下,向空中弹三下,表示祭天、祭地和祭祖先,然后轻轻呷一口。主人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再喝,直到第四口才一口饮尽。如果不这样,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敬酒的时候要双手交递,受敬的人也要双手接过,喝之前要向在座的人表示“得罪”,喝完之后双手交回酒碗。而且,客人来这里是双脚走来的,因此必须喝双杯。“ 斟酒不过面”,不论从什么方向开始斟酒,都要一个一个来,不能因为其中有老少、主客的区别而不礼貌地跳过某些人。有酒肉的时候,要先掐点肉(除牛肉、鱼肉外)、倒点酒在地上,表示祭祖。如果主人以牛角酒杯敬酒,客人有两种饮法,一是不用手去接杯子,抿一口即可;如果用手去接,则意昧着要把牛角杯中的酒喝干。

佤族有“无酒不成礼,(无酒)说话不算数”的说法。秋后家家酿制水酒,互相祝贺丰收。喝酒的时候必须邀请亲友来家中共饮。主人敬酒的时候,必须双手捧着竹酒筒,走到客人面前,躬身把酒筒从自己的胸前按下,再向上举到客人的嘴边。受敬者的手要向前伸,手心向上,并且五指稍微弯曲。拇指和其他手指不能并拢(手指不分开意为将捏死对方),之后用双手把酒筒接住,再送回主人嘴边,主人喝一口,客人最后喝干。如此一敬毕在场的人。第一个被敬的人通常是场中最受尊敬的人,他接过酒筒之后,要用手指蘸几滴酒滴在地上,并口念祝词,表示敬主人家的祖先。

景颇人外出时筒帕中都装着一个酒筒,熟人相遇要互相敬酒。被敬的人接过酒之后,不能先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人们认为这样才是互相尊重,看得起对方。做客的时候,主人不亲自斟酒,而是把酒筒交给某一个人,让他给客人斟酒,意思是把心都交给你了,让你代表主人给大家敬酒。斟酒的人会根据在场人数和酒的多少,均匀地分配。最后不能把酒筒里的酒都倒光。如果大家用一个碗喝酒,每个人喝酒之后要用手把自己喝过的地方擦一下,再转给他人。

西藏墨脱地区的门巴族人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主妇站立在客人面前,客人喝一口酒,她就往客人的碗里斟一次酒,让客人的碗里总是满满的。许多民族敬酒的时候都讲究“三杯”。各民族对这三杯酒有不同的解释。瑶族说客人喝第一杯,人还在门外;第二杯,就是一条腿迈过门槛了;只有喝了第三杯,才算进人家中。土族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有“三次三杯酒”的礼节。第一次为“临门三杯酒”,第二次为“吉祥如意三杯酒”,第三次是在客人临行前的“上马三杯酒”。不能饮酒的客人可以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对空弹三次,表示领情和谢意。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