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这里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这里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9-12-31 11:51:34

相关推荐

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这里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亿万华夏儿女,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说着不尽相同的方言,却共同书写着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不仅是沟通交流的介质,更是维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

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有一座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汽车停靠在博物馆广场一侧,一座庞大的金文“字”造型的字坊映入眼帘,中间部分刻有“中国文字博物馆”七个大字,古朴大气,设计精巧。广场两侧是竖立着28片青铜制作而成的甲骨片,暗含因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时代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

文字博物馆共分七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介绍汉字的出现及其演变,第二展厅要介绍金文的出现及发展,第三展厅主要介绍隶书的发展及演变,第四展厅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及发展,第五展厅主要介绍文字载体的发现及演变,互动与影像厅利用互动和影像的方式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到我国文字的发展及演变,特别展主要展示各类书法及书法介绍。

馆内真实再现了当年考古学家挖掘殷墟的场景,这一重大发现,揭开了三千多年古中国的神秘面纱,它的发掘工作为中国文字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史料,殷墟也成为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块块早已泛黄斑驳的甲骨,承载着汉字的文明起源。甲骨文,指的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主要发掘于安阳殷墟,其刻辞大致可分为占卜性刻辞和记事刻辞两类,记录着商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信仰、祭祀等内容。

汉字的发展演变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刻画符号到隶楷行草的过程,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时期,人们只能将传达的内容刻画在陶片等器材上,作为简单符号流传下来。

卜甲,顾名思义,用于占卜的甲骨。在鬼神崇拜的商王朝时期,国内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甲骨占卜来预测吉凶,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甲骨占卜好比用硬币正反面决定结果一般荒唐,却是当时唯一可以慰藉心灵的介质,也为后世留下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卜骨多出土于殷墟,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中曾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字甲骨为689片,且以大片完整的居多,眼前这块卜甲就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

除了卜骨,另一种重要的记事刻辞甲骨则为记录了商朝王室、贵族的婚丧嫁娶等史实,不过,这些记事刻辞甲骨的内容还有很多没有被释读出来,浩瀚的古代岁月仍等待着人们揭开其神秘面纱。

出土于小屯南地的卜骨经过复原后面世,骨片现已残缺不全,不过依然能看到骨片表面钻、凿痕迹,据说这是商王占卜过程留下的印记,进一步佐证了先人生存的足迹。

钟鼎千秋,金文传世。商王朝为华夏文明史重要的两大贡献,其中之一便是青铜器,随之而生的金文,则成为文字历史上璀璨的一页。这一展厅内最显眼的位置,收藏有商朝晚期的“司母辛鼎”,这个大鼎是为了纪念商朝第二十三位商王武丁的妻子——辛而锻造的,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吉金文、钟鼎文,虽然与甲骨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二者实质上是一种文字,只是承载的介质不同,因而有了不同的名称。

东周温县石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用于记载誓词的文书石器,尽管在风雨的侵蚀下,盟书表面的文字早已变得模糊难辨,庆幸的是,这些文字已被专家成功释读,也为后人了解商周时代提供了窗口。

文字不只是人类沟通的冰冷工具,更是融入各民族文化结晶的生命之魂,通过形声、象形等造字法,将世间万物包罗在方寸文字之间,代表了浓缩的精华,象征着文化的灵性。(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