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顾城《弧线》赏析三篇

顾城《弧线》赏析三篇

时间:2019-02-08 06:11:18

相关推荐

顾城《弧线》赏析三篇

诗歌《弧线》透露着淡淡的爱憎情感,为著名的现代诗人顾城所创作,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顾城《弧线》赏析三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顾城《弧线》赏析篇一:

在诸多的诗歌体裁中,我们既需要浓墨重彩的宏篇巨制,也需要色*调淡雅的抒情小品。这首诗就是由一帧帧精致的小品画组成的。

这首诗共有四个画面,用“弧线”这一共同特征串成一个整体。用新诗的形式,通过具象画面表现事物抽象的线条美,顾城是一个创造。疾风中转向的鸟,捡拾分币的少年,葡萄藤的触丝,海浪耸起的背脊,从形象上看都包含着弧线。在线条中,弧线是美的,是最富表现力的,因为它是圆的一部分。圆给人的美感是完整、圆满,而作为圆的一部分的弧线,同样也给人美感,如九曲桥、彩虹、半月这些带弧线的事物,往往给人优美的感受。诗人选择这几个带弧线的画面,排列在一块,引导人们产生美的遐想。

此外,在这些具象画面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淡淡的褒贬色*彩。但是这个意义,对于这首诗的美感作用,关系不大。该捡拾分币一节时,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弯着腰的小孩子,也许是穿着白衬衫,胸前还飘着红领巾,这个弧形的造型本身就给我们美感了,何必再去追究他捡了钱是装入自己的腰包,还是去交给警察叔叔呢?形象本身是看不出褒贬意义的。欣赏者在读这首诗时,由于题目的引导,自然会偏重于形式美的感受,社会内容方面的联想就弱得多了。再如“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也很难说它就包含着倒退、开历史倒车的政治含义,如果须要这样理解,这首诗的美感就被割裂了。

因此,我认为这首小诗的意义不在它的社会内容上,而在于它把抽象的形式美也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从而使新诗的表现对象更加扩大,使新诗的审美内容更为丰富。正是在这方面,这首小诗有不容忽视的美学价值。

诗歌《弧线》透露着淡淡的爱憎情感,为著名的现代诗人顾城所创作,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顾城《弧线》赏析三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顾城《弧线》赏析篇一:

在诸多的诗歌体裁中,我们既需要浓墨重彩的宏篇巨制,也需要色*调淡雅的抒情小品。这首诗就是由一帧帧精致的小品画组成的。

这首诗共有四个画面,用“弧线”这一共同特征串成一个整体。用新诗的形式,通过具象画面表现事物抽象的线条美,顾城是一个创造。疾风中转向的鸟,捡拾分币的少年,葡萄藤的触丝,海浪耸起的背脊,从形象上看都包含着弧线。在线条中,弧线是美的,是最富表现力的,因为它是圆的一部分。圆给人的美感是完整、圆满,而作为圆的一部分的弧线,同样也给人美感,如九曲桥、彩虹、半月这些带弧线的事物,往往给人优美的感受。诗人选择这几个带弧线的画面,排列在一块,引导人们产生美的遐想。

此外,在这些具象画面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淡淡的褒贬色*彩。但是这个意义,对于这首诗的美感作用,关系不大。该捡拾分币一节时,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弯着腰的小孩子,也许是穿着白衬衫,胸前还飘着红领巾,这个弧形的造型本身就给我们美感了,何必再去追究他捡了钱是装入自己的腰包,还是去交给警察叔叔呢?形象本身是看不出褒贬意义的。欣赏者在读这首诗时,由于题目的引导,自然会偏重于形式美的感受,社会内容方面的联想就弱得多了。再如“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也很难说它就包含着倒退、开历史倒车的政治含义,如果须要这样理解,这首诗的美感就被割裂了。

因此,我认为这首小诗的意义不在它的社会内容上,而在于它把抽象的形式美也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从而使新诗的表现对象更加扩大,使新诗的审美内容更为丰富。正是在这方面,这首小诗有不容忽视的美学价值。

顾城《弧线》赏析篇二:

诗人不仅要具备超过常人的感受力,还要有胜过常人的概括力,有时甚至还要把别人看来是互不关联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完成一种境界的创造。这恰如夏夫兹博里所指出:“真正的诗人事实上是一位第二造物主,一位在天帝之下的普罗米修斯。就象天帝那位至上的艺术家或造形的普遍的自然一样,他造成一个整体,本身融为一致而且比例合度,其中各组成部分都处在适当的从属地位”(《给一位作家的忠告》)。就此而论,青年诗人顾城也该是“一位第二造物主”,而其《弧线》就是他造成的“一个整体”——一个颇有争议的整体。

从字面上看,《弧线》是最简单不过了,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有文字关;从描绘的对象看,也只不过是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四种近似几何中弧线的生活现象。正因为如此浅显而且简单,所以,这种文字是否成为诗也就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其次,如果是诗,那它表明或暗示什么呢?这也是争议的一个热点。事实迫使作者出来解释:“《弧线》外表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乎在说:一切在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

诗无达诂。我认为,作为一种独特的发现和概括,《弧线》作为诗还是当之无愧的,还可以说是一首好诗。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取决于语言的深奥,表现对象的怪解,而在于有否诗美。在画家眼里,弧线是最美的,顾城发觉了这点,这与他长期学画亦不无关系;而作为一个诗人,他又比一般人,也包括画家,更加敏锐,因此,他,也就容易更自觉地把自然的弧线动作叠加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一个整体”的建造,给人以自然的愉悦。《弧线》的独创和审美价值也就在于此。对于弧线的象征或暗示对象,读者可以进行联想,但对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之说,我并不以为然。实质上无论就人就事而言,都有一个由初生发展到极盛,转而衰落、死亡的过程,如用数学上的曲线表示,就是一种弧线,谈不上是什么嘲讽,当然也并不具备弧线的美。

顾城《弧线》赏析篇三:

上一首我们在赏析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美人鱼》时,谈到诗歌文本的陌生化问题。现代诗的陌生化大约有三种,一种是意象的陌生化,一种是思维的陌生化,一种是语言的陌生化。但归根结底,陌生化都要落实到语言上,因为诗歌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形式。

上次我们还谈到,诗歌语言区别于日常语言的原因,是因为日常语言是一种机械的、自动的、反射式的语言,这种语言在人们的长期使用下,像泥土一样沉积下来,变得板结僵硬,缺乏活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学语言来破除日常语言的僵化。

但文学创作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僵化的东西,比如古典诗词要讲究平平仄仄,讲究起承转合,一定要严格地符合标准,按套路走,这就把写诗变成了机械的车间劳动。模式化最终让古体诗词玩不下去了,新诗应运而生。新诗相对于古体诗,语言是完全陌生化的。但现在新诗写了一百年,套路也多了,语言也开始出现问题。所以,语言创新始终是诗歌创作进步的重要推手。

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为什么那么流行?首要原因在于语言变化了。我们说,心灵的解放首先表现在语言的解放。1949年以后,中国新诗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象贫乏,思维枯竭,主旨单一(歌功颂德),变成了押韵的口号和标语。朦胧诗一反当时的文革语言,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春风,让诗歌重新回到多元化的审美的轨道上来。下面,我们来赏析朦胧诗派代表诗人顾城的这首《弧线》。

这首诗给予了读者很大的阅读空间,呈现出理解的多种可能性。你可以说它是哲理诗,也可以说它是意象派,还可以说它是童话诗、叙事诗。但无论你如何理解,它都是美的。它纯净而动感的美,总能打动你。

这首诗不长,每段两句,一共四段。我们把它们分为两组来进行分析。

第一二段为第一组:“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将鸟儿在疾风中转向与少年捡拾分币的这两种弧线组合起来。个中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大家想,一枚分币数量极小,成年人可能理都不理,也可能一脚踢开,少年却会去将它捡拾起来,会珍惜这一份小小的收获。少年这一捡拾分币的动作是不是就像鸟儿在风中转向那样,自然而然,毫无做作。

第三四段为第二组:“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将葡萄藤延伸的触丝与海浪耸起的背脊这两种弧线组合起来。这两段各有一个关键词要注意,第三段的关键词是“幻想”;第四段的关键词是“退缩”。

两种弧线看上去那么相似,但一种是因幻想而产生,一种是因退缩而产生。这两种弧线都是很美的,因为能进能退是人生策略,是从生活熔炉里锻炼出来的大智慧。有的人耽于幻想,只有因幻想延伸而产生的弧线,却没有适当退缩、自我调整的弧线;有的人过于现实,只有不断退缩产生的弧线,却没有敢想敢为、向前延伸的弧线。这两种人生都是欠缺的。

上面的讲述,是把诗分开了看。如果再从整体上看,第一段的主角是鸟,第二段的主角是少年,第三段的主角是葡萄藤,第四段的主角是海浪,它们分别代表着动物、人类、植物和物质世界。也就是说,这八句诗四小段呈现的是整个“大自然”的美。

这个大自然美在哪里?顾城告诉我们,美在单纯,美在弧线,美在能进能退,美在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大家想想,如果这首诗变成了三段,没有其中任何一样,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能想象没有鸟类的大自然吗?能想象没有植物的大自然吗?能想象没有海浪的大自然吗?

当然,我们更不能想象没有人类的大自然。

关于顾城,我还想多说几句。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学写诗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本诗集就是《顾城舒婷诗选》,薄薄的,几十首诗。我尤其喜欢顾城的诗歌。我个人觉得,顾城是朦胧诗派最有天赋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也与“朦胧诗”这个名称最为搭配。

然而,顾城又是一个永远生活在孩童时代的诗人,是一个永远生活在梦幻中的诗人。他看到了弧线的美,写出这么优美的诗篇,但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却从不想退缩,从不做自我调整,而只是一味地耽于幻想。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个孩子生活在成人世界里,就像一个梦漂移在现实中,所以,他总是很无助、无奈、无辜,常常也很无聊。他这样想,既然我是一个孩子,你们都是成人,那我就有权利在你们面前撒娇、撒野,我就可以童言无忌,倚小卖小。只要你们一刻没注意我,我就会炮制出一些奇谈怪论、不可理喻的行为、不可思议的想法来,让你们围着我团团转。但即便是全世界的人都把他当作“独子”,围着他团团转,他也觉得“全世界都在欺负我”。当他由于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最终发展到仇恨这个世界时,孩子式的残忍是最不考虑后果的。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的最后岁月,他先是向亲生儿子施暴,只因为他认为谢烨只能做他的妻子,不能做儿子的母亲,使得妻子不得不将儿子送给当地的土著;接着他为了保护自己养的鸡,企图用老鼠药毒死邻居家的狗,不料错杀了人家的猫;由于邻居不满,法院干涉,顾城提着刀将自己鸡圈里的数百只鸡活活砍死;最终,他用斧头砍死了妻子,自己在一棵大树上自缢身亡。

一个闻名天下的“童话诗人”,为何以这样的惨剧告终?我只能说,一个天才,才气注定是成就他的宝物,也很可能是杀死他的利器。顾城纯靠才气写诗,他的诗也才华横溢,但是,对这个世界,他缺乏学习,缺乏沟通,缺乏理解。对于任何收获,无论是诗歌的灵感还是崇拜他的女人,他认为这都是上天理应赐予他的礼物;对于任何困难,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纠纷,他认为这都是全世界在与他为敌。这个长不大的孩子,以一种孩子气的极端残忍的方式,告别了童话,告别了人间。

“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这是顾城结婚前写给谢烨的情诗,憧憬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看到,在这首诗里,顾城压根儿没有想过生活的艰辛,没有想过两人应如何携手应对人生的困境。顾城纯净的心地里,完全只有童话这一株植物。当时谁也没想到的是,在这株植物旁边,还悄然埋下了“残忍”的种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