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欧洲世俗语言18世纪定型 19世纪繁荣 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历史

欧洲世俗语言18世纪定型 19世纪繁荣 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历史

时间:2022-12-03 06:30:15

相关推荐

欧洲世俗语言18世纪定型 19世纪繁荣 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历史

欧洲世俗民族语言18世纪定型,19世纪繁荣,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历史

语言是人类集体创作的由外部世界抽象而成的概念和逻辑组成的人脑程序,它可以记录或驱动着人类思维活动,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文明的载体。人类历史及文化错综复杂,常常难以窥视其真谛与轮廓,而以文字发展线看人类历史大势,或许可以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言语的形成过程也是文化生成的过程,文字是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有了文字后,人类文明可以脱离人脑大规模储存和传播,使之以几何倍速增长。语言文字自身也在海量应用过程中得到赋能,变得更加精美和智慧。共同使用成熟的同种文字作为母语,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最重要标志。所以是语言创造民族,而不是民族创造了语言。

有了文字,文明可脱离人脑大规模储存和传播,使之以几何倍速增长

以这个标准,中文、希腊文是创造和承载了主轴心文明的世俗语言,经历了一次以上文化繁荣的赋能,称得上是高级别的成熟文字。梵文和希伯来文创造了次轴心文明,他们和拉丁文一样大部分时间只作为宗教用语言被少数人使用,只能算是一种普通级别的成熟文字。而其它已灭绝的古代语言由于使用基数不够,很难称得上高级别的成熟语言。法文、英文、德文、俄文等欧洲现代语言,18世纪定型,19世纪迎来哲学、文学和科学繁荣,加之现代全民教育普及,已发展为高级别的成熟文字。以此推算欧洲民族的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

一、上古时期,北纬30°线上四大农耕文明的原生文字系统,承载了人类早期灿烂文化。

是语言创造民族,而不是民族创造了语言,文字发展史彰显着人类文化与历史的发展大势

(一)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楔形文字,是已知最早成熟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一种写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它像汉字一样是单音节的形意音一体文字,前期大概有一千多个,后精简为四百多个,其构字方式与汉字一样也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楔形文字与汉字一样是“形”“意""音"一体的单音节字文字

楔形文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作为唯一或主要官方文字通行于西亚各族,被广泛应用于记账、书信、契约、政令、法律、祭司、寓言、诗歌等各种场合。历经阿卡德、古巴比伦、赫梯、亚述、新巴比伦、波斯等不同语族人传承和使用,日渐成熟,直到公元前后被拼音文字取代,逐渐消失。

巴比伦人(与苏美尔人不是一个民族)在进行数学计算

公元前两三千年间,西亚人民用芦苇在把楔形文字写在湿泥板上然后晒或烤干保存。目前被发现的泥板书大约有三万多块,90%以上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著名汉谟拉比大法典,也是用楔形文字刻在一个黑色大石柱才得以留传至今。

(二)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甲骨文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图画,这些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更早的有七八千年的贾湖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等等。其中后者排列整齐,连字成句,有一定规律性,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共出土了刻有文字的甲骨15万多片,字数应该有上千万了。据统计甲骨文约5000个,已解读的有3000个左右。

甲骨文约5000个,已解读3000个左右

(三)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流域创造的印章文字。

古印度除了一些含有符号的印章,还没有发现成熟的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多为象形符号,还有一些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

(四)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创造了圣书体文字

所谓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其实是一种拼音文字,每个图案代表着一个字母

古埃及很早都有以标音为主的文字,早期约700个左右,晚期发展到1000多个。其中最常用的是25个单音字、137个双音字和72个三音字,还有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范围的限定符。在古埃及意音同形的字不多,即使有也是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古埃及文字可以根据动物字母脸的方向上下和左右书写。

上边僧侣体(Hieratic),下边是圣书体

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中国很多人误以为这些由法国商博良解读的被古埃及人大量使用在金字塔、神庙、碑刻上的图画文字,和汉字一样是“象形文字”。其实这些各种鸟、人、动物等图画是拼音字母,跟鸟和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长期以来欧洲人破解不了——他们原来也认为是表意的!了解真相的古希腊人把称它为“Hierpgluphe”(可直译为“圣书体文字”),以对应由此简化了而成的“僧侣体”和“世俗体”。

世俗体(Demotic)在形体上几乎已经是“字母”,不会有人说这是象形文字了吧

古埃及这种用象形字符表音的作法,让人想到日本人和朝鲜人用汉字创造平假名、片假名和朝鲜拼音——难道那些高高在上驱使人修建神庙和金字塔的法老不是古埃及的正主,或像古巴比伦一样古埃及不是原生文明??

这些鸟都是代表着拼音字母,和动物一点关系都没有

■ ■ 这些上古文字年代久远留传下来的文献极少,都是在近几百年才被人发现或开始解读。他们只有除甲骨文开枝散叶外,其他三种古老文字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它们是人类文化的主根系,不仅承载了人类远古文明,还对将后世语言文字有影响深远:

1、现代中文与甲骨文是一脉相承,在几千年使用过程中它演变形成了“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人类第一大民族14亿人的母语文字,并随着中国强势崛起走向世界,它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将决定人类未来走势。

2、公元前1500年左右,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的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外形基础上,将古埃及人常用的几十个表音字符简化形成22个“腓尼基字母”。除中日韩外,几乎所有后来人类文字都是由它演化而成的字母拼写而成的拼音文字系统,如希伯来文、梵文、印地文、希腊文、拉丁语文、阿拉伯文,以及欧洲新生代法文、英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等。

腓尼基字母来自古埃及字母,是几乎所有字母的源头

二、公元前800-前200年间,同样是在北纬30°,人类意识集体觉醒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他们继承以往文明成果,创造了空前绝后的辉煌文明,成为后来文化的发展轴心,涌现了大批人类精神文化导师,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突破创造了大量文化经典。

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开启了人类精神文化现代化之门

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创造了理性、人本、包容的成熟文化,主张厚物载德,内圣外王,礼乐教化天下。继周公后出现了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孙子、屈原等伟大思想家和爱国者,他们向以前为主的各方向突破,演绎了《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无数经典,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开启了人类精神文化现代化之门。

2、佛陀时代的印度恒河流域,十六国争雄,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向上突破开创以境界营造、精神思辩、超脱出世为特色的佛教。以古雅利安人祭司语言梵文创作的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中国各代朝廷组织中外优秀人才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翻译工作,经过转化、融合、创新和发展,佛教也最终成为一种中国化的宗教,作为中华文化的标配传到朝鲜、韩国、越南和琉球等地。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被大规模赋能,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助推中华文化开启人类文化现代化之门。

古希腊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方向和基调,为科学打下了基础,开启了人类物质文化现代化之门

3、古埃及、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帝国的征战加速了西方世界的文明交流与发展,欧亚非交界的古希腊人吸收地中海沿岸古埃及、两河及更远的印度等文明,站在巨人的肩上“向人以外突破”创造了理性、物本、进取的科学文化,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得等灿若星河的思想家用希腊文创作数不清经典巨著,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方向和基调,为科学诞生打下了基础,开启了人类物质文化现代化之门。

促发欧洲科学产生的两大基础之一的“形式逻辑体系”——几何逻辑学

【比如被爱因斯坦称为促发欧洲科学产生的两大基础之一的“形式逻辑体系”——几何逻辑学,是欧几里得到埃及亚历山大城(马其顿统治下的埃及)收集以往古埃及人长期积累下来的数学专著和手稿,于在公元前300年写成《几何原本》确认的。8世纪的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和叙利亚把希腊文《几何原本》翻译成阿拉伯文。11英国学者Adelard首次把十字军从阿拉伯人那抢来的阿文版《几何原本》翻译成拉丁文后传播到欧洲】

4、来自两河流域的以色列人创造犹太-基督教文化,它以原罪为出发点,突出由上帝从外向内的监督作用;认为人生命是神圣而平等的,主张入世进取、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收集和尝试用各种知识理论去论证上帝的伟大和正确性。这种“先理后证”的推理活动与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真理就是在这个过程无意被发现和传播的(比如传教士利玛窦帮明朝翻译了大量欧洲数学和天文学著作)。这些用希伯来文和古希腊文写下的《圣经》成为教化欧洲“蛮人”的工具,在人类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影响,助推古希腊科学文化开启人类物质现代化之门。

希伯来字母表

■ ■ 成就了人类轴心次文明的梵文、希伯来文都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但因其承载了人类珍贵的文化经典,所以作为古文献研究工具被极少数研究人员传承使用。今天梵语在印度大概有1万多人会用,以色列1948年复国又神奇般复活希伯来文。

■ ■ 希腊地区经历了马其顿、罗马、奥斯曼等帝国两千年的占领,其文化已风光不再,但文字算传下来了。希腊文在欧美也是作为古希腊考古的工具被使用,一些大学设用希腊文专业。

汉字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原生文字,14亿中国人的母语,在科学知识教育普及并引进字母后已科学化

■ ■ 轴心时代晚期,秦统一中国,各诸侯国原本差异化的文字被统一为秦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和学术文字。魏晋南北朝的开始的佛经翻译和传播,使汉字词汇大增,表达能力极大提升。中华文化仍旧灿烂,文学上出现了魏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等;科技方面也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千金方》《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律吕正论》等科技著作,以引领着世界传统科技潮流,在15世纪前贡献了世界一半以上科技成果,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科学中心,特别被誉为现代文明钥匙的“四大发明”,成为解放生产力和促进人类各民族文化质变的主动力。而隶书、狂草、楷书、行书的出现使汉字成为演化为一门抽象而又形象的“书法”艺术,这是人类文明史绝无仅用的特例。

三、罗马帝国统一地中海文明圈,传承希腊文明、基督教文化,其所创造拉丁文更是欧洲18世纪以前的宗教和学术文字,也是欧洲各新生代民族世俗文字的根。

罗马建国后其语言文字依旧粗糙贫乏,罗马人虚心向希腊学习

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完成了统一,把地中海这个人类文明的摇篮变成了内陆湖。但此时的罗马语言也是很不系统的言语,文字系统粗糙贫乏,于是把当时通行于地中海的希腊文作为帝国的第二官方语言。罗马人都知道文明在东方,也十分尊重希腊文化,在学习中完善拉丁文,逐渐撑起了人类文明的西半天。

地中海通用语言——希腊语长期作为罗马帝国的第二官方语言存在

罗马帝国前期奉行言论和宗教自由,鼓励学术研究。但偌大的国家没有统一成熟的文化与信仰,光靠法律和军队是维护不下去的。公元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禁止除基督教以外其他一切宗教的活动,所有罗马帝国的臣民都要“遵守使徒彼得所交与罗马人的信仰”,使得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合法宗教。从此以后罗马人使用的拉丁文和信仰的基督教成为后罗马时代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基石和道路。在15世纪纸和印刷术兴起,知识的传播使古希腊的科学精神复活了,欧洲用三个世纪时间打开了现代科学大门,开启的改天换地的工业文明时代。

被赶跑的凯尔特人后来建立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

罗马在欧洲北部凯尔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游牧民族冲击下日渐瓦解,三大蛮族潮水般占领欧洲,在公元445年西罗马灭亡。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只有口语没有文字的凯尔特、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大大小小的政权。他们一边抢夺西罗马传下来的地盘和财富,另一方面接受罗马文化,信仰基督教,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参照拉丁文构建自己的语言文字,尝试建立本部族文化自信——欧洲各近代民族就在这个过程逐渐酝酿诞生。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称帝,他被誉为“欧洲之父”

公元800年,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首领查理曼皈依基督教,并与罗马教皇达成共识继承了西罗马的世俗权力,加冕称帝,西欧进入日耳曼罗马时代。查理曼大帝后来被誉为“欧洲之父”,他登基那一年也被认为是现代西方文明诞生元年。公元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裂成西、中、东三部分,它们分别发展成现在法、意、德三国。而另一支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驱逐凯尔特人建立了英国。

(一)法语的形成

在公元以前凯尔特人的一支跑到了今天法国境内被罗马人称为高卢,罗马多次派兵围剿并纳入罗马版图。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时,另一支日耳曼人在法国境内建立勃艮第王国。这一时期除极少数高级基督教士会拉丁语外,其他人都是说着各自部族口语的文盲。

罗曼语是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众多现代语种的前身

在公元9世纪法兰克王国时期,日耳曼语和拉丁语融合成罗马化的语言——“罗曼语”,它也是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众多现代语种的前身。公元842年查理曼大帝的孙子秃头查理、日尔曼路易为和兄长争夺王权、领地在斯特拉斯堡宣誓结盟,分别用罗曼语和条顿语(古高地日耳曼语方言)向他们的部队宣读《斯特拉斯堡誓言》。这是迄今为止保存的最早的古法语文献,从中可以看到罗曼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已经与拉丁语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标志着古法语的雏形已形成。

公元9到13世纪的法国诸侯割据,政权分散,方言众多,没有统一标准。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后,诺曼地区的古法语方言一度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13世纪卡佩王朝统一了全国,以巴黎地区的古法语方言为官方文书语言,确立了古法语的民族性地位。14-15世纪在印刷术兴起,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创作和交流增多,法语的词汇迅速丰富起来,各地方语开始融合。

(二)英语的形成

公元5世纪以前和法国一样,英伦三岛和爱尔兰是有凯尔特人占据,西罗马末期罗马人为镇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引进日耳曼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后来趁乱占领了英格兰,被赶跑的凯尔特人后来建立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

罗马人在英格兰、苏格兰边境修建的哈德良长城

在公元6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传教士们为了记录当地口语,尝试借用拉丁字母拼写。所谓“英语字母”,实际上就是古罗马人在其他字母基础上作为改进的拉丁字母。当时原始日耳曼语共有超过40种不同的音,而拉丁字母无法一一对应,于是增加字母、在字母上加变音符号、两个字母连写等方法来对应不同的发音。1886年,由语言学家保尔巴西所带领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基于教学与研究上的需要,在国际语音学协会的赞助下开发出来国际音标,于1888年公布执行使。这标志着欧洲语言系统完成发音的标准化。

1066年诺曼征服后古英语成为平民和农奴的语言

公元1066年,割据法兰西王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王国,成为英格兰国王,所有的英国贵族也都换成法国人,并且和法国本土的贵族通婚。诺曼征服的三百余年间,英格兰王国的君主与贵族都讲诺曼底的古法语方言,教士们则习用拉丁语,古英语沦落为平民以及农奴的语言,这时大量古法语词汇涌入,并在词汇构成和意义方面对后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德语的形成

很早以前现德国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罗马皇帝凯撒大帝将莱茵河以西的各个部落称为日耳曼尼亚,这就是日耳曼的由来。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806年,普鲁士主导的莱茵邦联成立。1871年普鲁士王国吞并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完成德意志统一。

罗马皇帝凯撒大帝将莱茵河以西的各个部落称为日耳曼尼亚

德语源自普鲁士创造者条顿军团所使用的古高地日耳曼语方言,形成时间非常晚。“德语”这个的词根来于日耳曼语中的人民(thioda)一词,意思是老百姓使用的语言。当时法兰克人的高级阶层一般使用“法兰克式的拉丁语”即罗曼语,后来称为法语。德语当时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是许多地方方言的总称,各个德语方言的发展相差很大。

16世纪,马丁路德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德语方言,成为德言文字化起点

德语作为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1483年-1546年)对拉丁语《圣经》的翻译工作。《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德语的基础。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1781年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语字典。

(四)现代欧洲世俗语言文字的成熟与欧洲文化的形成

1、世俗语言的成熟

欧洲在没有纸之前,用拉丁语抄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欧洲民间除了几本《圣经》外,很难有书籍出现。拉丁文是欧洲唯一的知识言语,只有极少数从罗马来的高级教士使用,甚至有很多本土牧师都不识字,像盲人何马一样口头传教。绝大多数人都是说着方言的文盲。欧洲新生国家刚成立,成分复杂的不同部族正在混乱中融合,各国的世俗语言还只是各不统一的方言口语。借助拉丁字母拼写出的所谓“世俗文字”只是少数人的新创出来的“试验样品”,BUG众多,民间很少使用,几乎没有什么文学经典可以学习。

抄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知识被限制不能流通

随着纸和印刷术的普及,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工商业的发展,知识加速在欧洲传播,从传教士的策源地欧洲的对外窗口——罗马教廷所在地意大利北部开始,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欧洲知识界受到了启蒙,纷纷尝试用世俗语言进行交流和创作。世俗表音文字词汇歧义多且拼写多样,语法也不统一,在应用中问题重重,道理讲不清,争吵不休。

英国早期文学家、哲学家、近代欧洲科学之父弗兰西斯培根(公元1561一1626年)对比了从东方转入的中华典籍后说出了这样的话:“西方文字只是发音符号,没有意义;而汉字则是真正的字能表达事物、概念和思想;汉字是各种语言的“通货”——就像钱币一样是“通用媒介”,不受各地方言影响。”从那以后,包括笛卡尔、牛顿和莱布尼茨等欧洲知识精英,都在想办法突破“语言瓶颈”,如何使西方表音文字变得具有像汉字那样富有哲理。

1635年黎世留创立法兰西学院,启动法语词典编撰工作,拉开法语规范化序幕

公元1635 年,路易十三的宰相黎世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其主要职责就是编写一部词典、一部语法书、一部修辞学书和一部诗学书,并制定纯正、易懂的语言规则,维护法语的纯洁和规范。公元1670年法兰西学院编撰的《汉法词典》问世,在这基础上24年后独立的《法语词典》面世了,奠定了古典法语的基础。

公元1668年英国皇家学会讨论威尔金斯一篇论文《真正的字与哲学语言》,这个“真正的字”就是培根说的汉字。会上提到能不能直接使用汉字作为西方的科学文字与哲学文字,但顾虑汉字太多太复杂而作罢。英伦三岛原本是欧洲的蛮荒之地,在西语系列中,英语原本很差劲的,词语十分贫乏。在中古英语即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里,连Art这个词都没有。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开始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经典作品,努力把希腊语和拉丁语词引入英语。还从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五十多种语言借了大量的词。因英文语法基于日耳曼语源,18世纪虽然一些有学者试图把法语和拉丁语的语法应用于英语,但是并不成功。

1755年约翰逊出版《英语字典》奠定了现代英语规则

约翰逊博士是一位中国通,按照巴罗爵士(马戛尔尼使华团成员)的说法,约翰逊编写该词典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汉语思想”。他立志参考汉语和法语字典,于1755年编撰出版了《英语字典》。他给所收的每个词都下了准确、清晰约定义,并把拼写固定了下来,还从英国各时期文学作品里引证了大量的例句来说明词义和词的用法,从而奠定了现代英语的基础。在发音、拼写、语法、词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力求达到语言纯洁(准确、清晰),而且要雄辩(合乎逻辑,有说服力)的目标。

2、欧洲文化第一个收获季,文字在大量使用中成熟

18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眼界,从英国起源的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国王、贵族和教会矛盾日趋尖锐,孕育着社会大变革。

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作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思想,并创作大量哲学、政治学和文学作品,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在工商业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需求拉动下,欧洲开始普及全民教育。欧洲各世俗语言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规范和统一,成为成熟文字系统,人民的集体意识产生并形成了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文化核心的语言文字的形成,标志着欧洲民族文化的诞生,欧洲新生民族的形成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1791年法国人民积极参军抵抗欧洲旧王朝的武装干涉,喊出了“法兰西民族万岁”的口号,标志着法兰西民族的正式形成。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欧洲主要民族和民族国家在19世纪也陆续形成了。

19世纪欧洲哲学、文学繁荣昌盛,是欧洲文化的收获季

直到19世纪前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使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在这动荡不堪的年代,欧洲哲学和文学却空前繁荣。

歌德、海涅、雨果、雪莱、拜伦、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大仲马、莫泊桑 、狄更斯、易卜生 、惠特曼、斯丹达尔、福楼拜、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马克吐温……使用他们原本不太完善的世俗母言,创造性地完成了有思想、有美感的文学经典。

19世纪欧洲思想家塑造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史观,深刻影响着全世界

康德 、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边沁 、密尔、叔本华、尼采 、弗洛伊德 、皮尔士 、杜威、詹姆士……使用各自世俗母语阐述他们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文化学观点,建立起各自的思想或学科体系,塑造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史观。这些文化史观粘连着中世纪的泥土、透露着新创文化的草率、洋溢着种族和文化优越论,成为了西方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深刻影响着全世界。以至于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在许多国人心中他们依然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

100多年了,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欧洲哲人的思想依然是圣而不可及

在18世纪以前,各国文豪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比如歌颂查理曼大帝与阿拉伯人在西班牙作战伟绩的《罗兰之歌》、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也是在其本民族国家成立之后被追认为其民族性的缔造者。

有两样东西我思索愈多愈久,便有更新更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欧洲文化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各新生民族国家的世俗语言文字得到了一次大规模赋能而走向成熟。

然世界很大,你就不想出去看看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