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从盛唐边塞诗 看唐代诗人的风骨 探索唐代诗人任侠尚武的精神!

从盛唐边塞诗 看唐代诗人的风骨 探索唐代诗人任侠尚武的精神!

时间:2021-12-14 07:20:08

相关推荐

从盛唐边塞诗 看唐代诗人的风骨 探索唐代诗人任侠尚武的精神!

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鼎盛的两个朝代,出现了唐诗和宋词两种风格不同的文学体式。唐朝的文人形象也大不同于唐以后的文人形象,我们读唐诗感受到的是文人“白马少年”的形象,在唐以后的作品里,这种感受越来越少,文人形象变成了“文弱书生”。

唐诗中的“边塞诗”最能体现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质。边塞诗是唐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唐诗》五万余首诗歌中有两千多首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涵盖战争、和平、爱国、献身、边塞、风光、民族、军政、思乡、亲情、牵挂等诸多方面。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无论在文学艺术价值还是在历史研究价值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唐代历史战争最珍贵的文献。边塞诗可以说是唐诗中地位最高的,最能体现“盛唐之音”、“盛唐气象”。唐朝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写过边塞诗。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多尊奉儒家思想,但是唐代的知识分子却并不完全认同儒家思想,他们骨子里存在“任侠”精神,他们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他们实现志向的方式并不完全是出仕做官这么简单,他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他们的追求是岑参《送人赴安西》里的“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是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里的“万里奉王事,一身何所求”;是高适《塞下曲》里的“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边塞诗表现了唐代文人尚武的精神,“文人”和“尚武”是一个很奇特现象,但是唐朝的诗人普遍有这样的追求。李白《侠客行》是最具代表性的文人尚武;就连杜甫也发出“儒冠误此身”、“壮士耻为儒”的感叹;王维手无缚鸡之力却也有“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的牢骚。

文人尚武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他们对儒生“皓首穷经”的做法很看不起,认为一部经书耗尽一生的生存价值还不如去前线当一名兵卒来的快意。前文高适“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正是对“皓首穷经”的讽刺。唐代文人相较于后世文人多了一份意气风发,多了一份飒爽侠气。

王维在唐代的地位是很高的,诗写得好,画画的好,精通音律,是好多权贵的座上宾,但这并不是王维想要的生活状态,从他早期作品中我们当能看出他对人生的追求。他不但有“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的牢骚,在《少年行》里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意气风发,也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慷慨纵横。

盛唐的边塞诗的盛行,是文人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的一种表达,是因为文人骨子里的“任侠尚武”,是不甘心平庸的做一个太平官。边塞诗的代表人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王翰都是数度进出边塞的文人,他们对建功立业的追求不同于皓首穷经的儒生,他们更向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给我们展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雪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愤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丽雄奇;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思念牵挂……

唐代边塞诗是最壮丽的诗篇,唐代诗人是中国最可爱的文人,他们不同于魏晋名士的特立独行、清静无为,也不同于后世书生的文弱迂腐。他们任侠尚武,有文采,有侠心,不拘泥报国形式。假如没有他们或许金庸先生的文集就会少了一篇《侠客行》,假如没有他们《全唐诗》就会少了两千多首壮丽诗篇,于他们,吾甚爱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