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掌握礼仪话语权者方可执掌天下 明天子与群臣之间的礼仪博弈

掌握礼仪话语权者方可执掌天下 明天子与群臣之间的礼仪博弈

时间:2024-05-02 09:33:22

相关推荐

掌握礼仪话语权者方可执掌天下 明天子与群臣之间的礼仪博弈

全文共166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封建王朝向来讲求君臣礼仪,掌握礼仪话语权的人往往都是在朝中说一不二的人,也就是皇帝自己,关于礼仪的制定和执行都是最高权力者意志的产物,但是这种决策也会受到外部干涉。

比如外戚势力、宦官势力甚至有影响力的臣子。明朝时期关于礼仪之争的博弈从未间断,从太祖皇帝废黜丞相之日起,皇权与臣权的博弈就一刻都没有停歇

关于朝堂权力的掌控,明朝皇帝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严格的,但最终还是走向被架空的境地。明朝后期困扰皇帝的往往内忧大于外患,努尔哈赤的威胁被挡在关宁锦防线之外,真正瓦解明朝的还是其内部体制

自明太祖皇帝起,皇权与臣权之间的争斗就从未停止,针对礼仪制度的争议也时刻存在。皇权至上的理念在明朝被格外地强调。那么,明朝礼仪的掌控者是如何紧抓手中的权力的?又是怎样步步被各方势力蚕食的呢?

一、礼仪的重要性

1、皇权至上

我国封建王朝自秦朝起,皇帝就在不断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统一思想,虽然秦朝仅历二世,但是其留给之后王朝的宝贵经验是可贵的。

西汉集权,武帝穷兵黩武,加强中央集权,再到王莽篡汉,外戚势力干涉朝政,最后又出现刘秀建立东汉,加强集权政治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又酿成了之后群雄逐鹿的割据局面

隋唐时期,地方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末藩镇割据,凸显地方与中央的深刻矛盾,到了宋朝,重文轻武压制武官,分化文官手中的权力。

到了明朝,皇帝对于手中的权力看得更紧了,废丞相、锦衣卫还有内阁体制,都是依附于皇权的存在,明朝皇权至上更加突出。

2、礼仪象征

在封建王朝中,遵循礼仪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君臣之间、军队内部、朝堂之上,都十分重视遵循礼仪之道,礼制一直以来都是规范秩序,笼络人心的手段。

掌握了礼仪话语权的人往往就掌握了国家的实际领导权,而此人一般都是皇帝自己,而掌握礼仪的人都拥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礼仪话语权就是至高权力的表征

二、明朝礼仪之争

1、大礼仪事件

嘉靖帝即位之后不久,朝堂上就爆发了关于嘉靖帝生父尊号的争议,而争议双方正是嘉靖帝自己和武宗旧臣杨廷、毛澄之间。臣子们认为嘉靖帝应该认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

这样继承皇位才更具合法性,而嘉靖帝却只讲孝宗敬为伯父,这场事件逐渐转向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博弈,事件的最终结局就是嘉靖帝用强权压住了众臣,彰显了皇权。

2、宦官干政

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明显,包括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独揽大权,铲除异己,祸乱朝纲,促使明朝由盛转衰。宦官干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皇权与臣权的斗争中,需要借助宦官的力量。

而作为身边的近侍,宦官在宫廷之中往往容易培植自己的势力。与皇帝亲密接触的机会多了,自然渐渐地会向权力中心靠拢,并且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3、东林党争

东林党原本都是一些在官场上失意的人组成起来的联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东林党的势力渐渐推进官场中心,成为一股和宦官势力相匹敌的政治力量

他们大多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朝廷利益,东林党争时期党同伐异聚拢人心,甚至一度权势胜过皇帝,但是在军事压力面前又显得怯懦,缺乏战略眼光,且多迂腐之辈。他们占据了利益的话语权,明朝自然颓势向下发展。

明朝时期的礼仪话语权争夺尤为激烈,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体系中,外戚、宦官、武官、文官集团都是可以威胁皇权至高权力的存在,而明朝时期以宦官和文官集团为主。嘉靖帝即位不久的大礼议事件,其实质就在于皇权与臣权的争斗,礼仪宗室不过是幌子,一切都根源都在于话语权的把控。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严重,土木堡之变就是宦官干政的最直接负面影响。

明朝从此一蹶不振,而后来的魏忠贤更是号称"九千岁",成为明朝实际的控制人。文官集团方面,明朝时期文官势力依旧庞大,在南京仍有一套独立班底,这为之后的东林党形成奠定了基础,而皇权、宦官、文官集团在某一时刻达成平衡,才是明朝稳固发展的保证。

而一旦平衡被打破,再加上外患侵袭,内忧外患之下明朝的江山自然不保,各方势力瓜分权力,其结果就是内耗加剧,朝廷入不敷出,政令不通,崇祯帝主动打破朝局平衡,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参考文献:《明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