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苏轼忍不住说“我憎孟郊诗” 读一首孟郊的《秋怀》 就明白了

苏轼忍不住说“我憎孟郊诗” 读一首孟郊的《秋怀》 就明白了

时间:2022-10-06 18:07:56

相关推荐

苏轼忍不住说“我憎孟郊诗” 读一首孟郊的《秋怀》 就明白了

我们在前一篇文章,已经探讨过“郊寒岛瘦”的含义,现在就不赘言了。

先看《秋怀》: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孟郊一共写了十五首《秋怀》,这是第二首,被世人公认为写得最好。这组诗写于洛阳,是晚年穷愁潦倒之作。个人认为,这首诗最能代表孟郊“寒瘦”的特点,而且也理解了苏轼所说的“我憎孟郊诗”的缘由了。

人都会有低落悲观的时候,但也要努力调整自己,给自己心灵点亮一盏灯。孟郊在此诗中所表现的,就是完全的绝望和凄苦。

第一句,“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起笔就寒苦、孤绝。

一出场就是一个秋天的寒月,一个“秋”字已经把人们带到肃杀的环境中,先秦楚国才子宋玉曾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然后写颜色,但是诗人又没有用白、雪等字眼,而是用了“冰”来形容月亮。这里就用了一个“通感”的手法,化视角为触觉。触觉上的“冰”字,直刺入人的肌肤,仿佛真的触摸到了挂在天边的那个用冰做的月亮了。这个冰冷的月亮不仅是秋天的一个简单存在,它仿佛还在不断地吸食着人间留存的最后一点温暖。

在这样萧索寒冷的夜晚,诗人年老体衷,客居于洛阳。这是诗人们常写的,如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是诗人接着写“志气单”。“单”字既写自己孤单,又写志气单薄。

对比杜甫的那句诗,会发现,杜甫即使如此潦倒,但仍要登台远望,以排遣抑郁。而孟郊却只是守着自己的一点可怜得不能再可怜的志气,并不去寻找出路。他的天地是闭塞不通的。

第二句,“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推波助澜,比上一句更甚。

秋天露冷,非常正常,但是每一滴都正好滴在自己可怜的残梦上,让这个孤单“志气”更加残破,连梦都没得做,这是多么绝望。梦境与现实全部都是残破的、冷湿沉重的,让人何以堪?

秋风又来雪上加霜,像峭拔之山一样的寒风,不单吹到室内,还穿过人的肌肤,像用梳子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刺着寒骨,每寸寒骨都不放过,都要密密地梳了又梳。孟郊的世界是寒到骨髓的。

第三句,“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疾病缠身,孤寒交迫。

席上有了花纹,这个花纹,是由于人长期卧病而形成的渍印。一句话写出了孟郊自己已经病卧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病到一直卧床不起的人该是什么样子啊,那还有人形吗?不可想象。

“肠中转愁盘”,用“盘”字来形容愁之多。这个“盘”字,不仅给人大而沉的感觉,而且还给人永远无尽的联想。一般诗人写愁,用丝一类较多,如“剪不断,理还乱”,如“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而孟郊用“盘”字,沉甸甸压在心头,充满愁肠,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第四句,“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他的世界是虚妄的。

他的疑虑不满,如果是有所指,是具体可感,那还可以对症下药,但现在他生活中加给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又不知道找谁去质问。屈原在流放泽畔,还能不断地问天,但孟郊却无处可问,周围全是虚空,无所依着。谁能化解?

第五句,“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所见所闻,无人刺眼扎心。

梧桐树叶虽然早凋,《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但落叶之梧桐也不会变得如此峥嵘可怖吧。在孟郊看来,梧桐这种古人心目中的佳树,也变成枯槁、嶙峋,刺破了苍天,刺破了他的心。风吹过树间,也仿佛是有人在悲哀地弹奏。他的世界是长满尖刺的,声音是凄惨伤心的。

苏轼曾这样说:“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苏轼虽然也学着孟郊写了一首悲苦的诗,但诗中有灵动,有出口,更有幽默。

其实当时,孟郊是在河南尹幕中充当僚吏,生活实质上并不如他所说。

孟郊的“寒瘦”,让苏轼忍不住要说“我憎孟郊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