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一起品读《论语》 感悟人生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一起品读《论语》 感悟人生

时间:2023-06-16 02:30:48

相关推荐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一起品读《论语》 感悟人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炎炎夏日,琅琅书声,犹如清风阵阵,带来丝丝凉意,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赏经典,好不惬意!

“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携手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 与浙江古籍出版社,邀请浙江媒体记者周大彬、丽水市少微书院执行院长卢朝升,围绕国学经典《论语》,在钉钉群直播阅读分享会,“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主持本次活动。

关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经典的意义,在于它不但历久弥新,常读常新,而且不同年龄段的人从自己的人生出发,会有不同感悟。

跟古人学:《论语》予写作的启示

分享嘉宾:周大彬,浙江媒体记者,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著有《老爸,去图书馆》《老爸,作文我不怕》《作文,我们都不怕》《作文PK谁怕谁》等书。

周大彬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一起诵读了《论语》的前几段,简单的互动热身,让人不自觉地沉浸于《论语》含蓄隽永的文字中,正如周老师所说,诵读经典,并不在于读得有多标准,多字正腔圆,而是要用放松的心态去诵读,去感受,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过程,便是我们与古人接近的过程,与中国核心文化贴近的过程。

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时,周老师用了一个传神的比喻来形容一本书的打开方式:打开一本书就像是一个孩子的出生,然后合上一本书,就像是人生的结束。他与大家分享了有关《论语》头尾有趣的现象,打开《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像一个孩子刚落地,第一天开始就是要读书,读到最后一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结合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意蕴: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然后不断地去学,学完这本《论语》,便明白做人要知命、知礼、知言,然后达到知人。终生学习,就是这个意思,而《论语》这本国学经典,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对生命的敬重,让周老师印象深刻,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敬重,对所有一切大自然的敬重,这是我们至今仍在遵循的一个准则。经典正是如此,这样的几句话,短短12字,便把一个历史事件、一种理念、一种哲学思想,甚至一种人性关怀准确地表现出来。周老师通过这一个例子,向我们表明阅读这样的经典,我们便会越来越谦虚,越来越谨慎,慢慢地读,循序渐进地深入,不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爱写作的周老师,更是从《论语》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他以《里仁》第四篇为例,发现其中多用三个字和四个字,简短精炼。这与我们的时代与语言习惯特别契合,建议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多用短句,不断推敲,精准表达。

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经典,历经了历史的积淀,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思想,凝结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多读,走近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内涵。

润于心,践于行:读论语,知天命

主讲嘉宾:卢朝升,丽水市少微书院执行院长、丽水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后,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发起了“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

从丽水远道而来的卢朝升院长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读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卢院长表示,读书改变了他前半辈子的命运,读《论语》丰富了他后半辈子的人生。

卢院长五十岁时再读《论语》,从字里行间里体味到孔子深邃的思想,而孔子的一生仿佛就像是他自己的镜子。贫瘠的童年,让他只接受了的全日制学校教育,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卢院长也是从十五岁考上中专,开始立志要多读书;孔子“三十而立”,卢院长三十岁的时候调到地区行署办公室,成为地方上的“一支笔”;孔子“四十不惑”,卢院长亦是在经历人生低谷时,依旧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卢院长从自己的人生中品出三重含义:第一个是每个人要明白上苍赋予我们的使命;第二,所谓知天命,就是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怕不一定能达成目标,也必须去做。正如孔子五十五岁以后开始周游列国,推行“道”,到六十八岁才回到鲁国;第三,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有的事情只要他是正确的,哪怕不一定有结果,但是必须要做,要去做。

“不随意”“不刻意”“不放弃”,卢院长结合朋友的理解,给予 “知天命”自己的定义,于是,他为了自由的生活,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五十岁时向组织提出辞呈,重读“四书五经”。

“人到中年后,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首先是做成己惠人的事,也就是对自己和对社会都有好处的事;第二,从吾所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第三,自知者明,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卢院长向大家娓娓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底,他负责少微书院,发起“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读书,旅行,文章,五十岁后的卢院长在图书管理找寻“有趣的灵魂”,对自己提出一个“三不”目标:无书不能读,无友不可交,无菜不能吃,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他表示,我们与孔子的差距也许不在天智上,而是在学习的努力上,主动学习,继续成长,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无悔的人生。

两位主讲嘉宾的分享精彩纷呈,随后几位书友的交流,更让人体味到《论语》给予彼此人生的启迪。

丁香园网站副总周树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阅读体验,分享了三句话:一是 “切磋琢磨”,在学习书法后,他听取你的意见,开始阅读经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感受成长的意义。二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的时代,我们更多需要有仁爱之心的人,去设计、控制机器,去创造更美好的事情。三是 “道不远人”,学习不一定要太刻板,坚持去做自己认定的有意义的事情,影响身边的人,便会不断向“道”靠近。

作为语文教师,再读《论语》,有着别样的情愫,那些清风拂面,给人无声滋养的文字;那些深邃独到,让人细品玩味的思想;都促使着我们在静心阅读和不断吟咏中了解教育的本质,领悟人生哲理。

“语文缘”系列讲座由“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发起,本期讲座为第十三讲,并开启杭州语文教研“杭州语文课代表”与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联盟的进程。

期待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语文的魅力!

(供稿:“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作者:茹琳 策划:朱林春 监制:金瑞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