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云南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云南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2023-08-27 17:07:58

相关推荐

云南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要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我省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特色浓郁,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基本形成。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云南民族文化日益繁荣,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成709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

培养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

打造102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

创建102所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师范学校;

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9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780个特色村寨……

回顾5年来,云南省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在此,本报专题采访了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处长沙云生、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普学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陆天梅、曲靖市民族宗教委文化教育科科长李忠莉,从不同的视角讲述5年来我省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问: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云南民族文化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省在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处长沙云生: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工作从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精品打造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推动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

5年来共投入资金21205万元,扶持项目1103个。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709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110个,省级民族文化机动金文化项目82个,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培养项目100人,民族文化“百项精品”扶持项目102个,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囊括了云南26个世居民族,涵盖了语言文字、文物古籍、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服饰、节庆、仪式、口头传统、体育、医药、建筑等众多文化领域。

“十四五”开局伊始,民族文化工作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共同的精神谱系凝心铸魂,用共同的文化认同积基树本,用共同的价值共识革故鼎新,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作为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的主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美美与共”上来。

通过调整充实、总结完善、科学规划、聚焦主线,在加强保护传承、打造文化精品、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等举措上发力,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

,我们将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统称文化惠民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投入经费4013万元,用于我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其中投入2513万元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92个,投入1500万元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40个。工程扶持范围覆盖全省16个州市和20余个省级单位(社团),涉及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工艺、服饰、医药、体育、节庆平台等10余种文化类型,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力图多层次、宽领域推动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

此外,、、,文化惠民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连续三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10件惠民实事之一。通过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和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全省各族群众的高度认可。

问: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过去5年,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普学旺: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数十年积淀基础上,省民语委办公室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是抢救保护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流传的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籍取得新成绩。,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启动中华文化认同典籍抢救保护和翻译出版工作,迄今已翻译出版《董永记》《唐王记》《白扇记》《磨房记》《唐僧取经》《齐小荣》《毛洪记》《凤凰记》《卖花记》《张四姐》《红鱼姑娘》《刘秀走国》《柳荫记》等13部,计800余万字。在出版译注基础上,起,编撰《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套书,现已翻译编撰完成10卷,收录相关典籍40余部,1200余万字。其中1至4卷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图书,其余各卷将陆续出版发行。这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得到国家民委好评。

二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籍研究取得新成果。为发掘云南与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事实,始,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加强对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工作,并将清代彝文《董永记》的研究作为重要研究任务申请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经过数年的努力,作为中华孝文化载体的董永传说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本项目研究成果《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一书在结项评审中被评为优秀成果,为重构云南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开拓了新的基础研究领域。

三是辐射中心建设工作取得新成绩。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讲好中国故事,省民语委办公室从始开展跨境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典籍抢救保护和翻译出版工作,现已完成100部跨境文献长诗3000余万字的收集、抢救任务,并已翻译出版《中国傣族长诗选译丛书》之《孟拉王子》《占达罕》《穿木屑衣的阿銮》等三部长诗,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积极贡献。

问: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文山州在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的情况如何?

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陆天梅: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文山州民族宗教系统向省级争取到民族文化项目共63个,资金805万元,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48个,“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6个资金,“双百工程”和民族民间优秀传承人培养工程项目9个。项目涵盖了壮、苗、彝、瑶、回、傣、布依族等7个少数民族。内容主要有:民族文物征集、文化传习馆建设,民族文献古籍、口碑古籍抢救保护,民族民间工艺、歌书、童谣、语言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培训,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戏剧、歌舞乐精品打造等。通过项目实施,使一批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抢救保护、一批歌舞乐精品得到提升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民间艺人和文化骨干,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增强了“五个认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民族文化项目的实施中,文山州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如壮族歌舞诗画《坡芽歌书——壮乡天籁》、傣族歌舞剧《顶家女儿》、苗族舞剧《幸福花山》、民族歌舞《花一样的民族花一样的家》等。其中,云南省“双百”工程项目、传播“云岭楷模”“西畴精神”的苗族舞剧《幸福花山》,热情讴歌文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以激发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具有民族特点、时代精神的文山精神。《幸福花山》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展演,以精彩的艺术表现、感人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民族元素获得此次展演的优秀剧目奖和舞台美术奖,得到国家民委充分肯定,这也是我省民族文艺工作领域获得的荣誉。

民族文化项目在文山州的实施,推动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传承,培养了一批民族文化优秀人才。如壮族纸马舞、乐西土戏、古诗歌、童谣、“侬人古乐”、弄娅歪、八宝歌书、壮剧;苗族响篾乐器、传统体育吹枪等苗族文化;彝族民间传统乐器三眼土洞箫、神灯舞、“脱帽”仪式、芦笙舞、铜鼓舞;壮族苗族彝族手工刺绣技艺、民族语言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文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的保护传承,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问:据了解,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曲靖市民族工作部门坚持把繁荣民族文化作为实现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在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否介绍一下?

曲靖市民族宗教委文化教育科科长李忠莉: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曲靖市民族工作部门持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项目资金作保障,有序开展抢救保护传承工作。省民族宗教委、省财政厅自起开始设立少数民族文化专项资金以来,曲靖市共获省民族宗教委立项109项,资金1224万元。省级项目的实施为曲靖市挖掘、抢救、整理、收集、传承、保护、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曲靖市民族工作部门启动了项目实施成果调研,据初步统计,88个项目涵盖了7个世居少数民族,共8大类,其中:历史文化、古籍挖掘整理、出版类25项,语言文字、民间文学类4项,音乐、乐器、戏曲、舞蹈类17项,民间工艺类9项,服饰、用品等实物收集、展馆展示10项,仪式、节日节庆7项,传统体育类4项,综合类10项。

二是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内容。近年来,曲靖市民族工作部门共争取3400万元省级民族专项资金,倾心打造涵盖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3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各创建村镇以特色民居、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民族文化陈列室等文化元素充实创建内容,并结合各个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节庆活动与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并充分利用开展各种活动之机开展对外交流及民族团结宣传。如:国家民委确定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宣威市花树脚彝族村长年举办火把节,形成了“芙蓉彝寨风情游”产业,师宗县壮族、罗平县布依族特色乡村举办的“三月三”活动等,期间开展民族歌舞表演、各族文化体育表演、比赛,丰富了各族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传承了民族文化、促进了五个认同、增强了凝聚力。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终审:胡娇

责编: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