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早上皮包水!扬州“三春”的早茶文化

早上皮包水!扬州“三春”的早茶文化

时间:2023-12-09 15:43:24

相关推荐

早上皮包水!扬州“三春”的早茶文化

管世俊 王蓉

江苏扬州人喜饮茶,民间有“早上皮包水(吃早茶)”之说。扬州饮茶之风兴于唐代,聚会品茗为扬州茶宴的最初形式。清代,扬州已有荤茶肆、清茶肆、书茶肆之别。清乾嘉年间,李斗著《扬州画舫录》,记载了20多所茶楼茶坊。如辕门桥有二梅轩,教场有文兰天香,埂子街有丰乐园,花园巷有小方壶,皆城中荤茶肆之最盛者。民国期间,扬州的茶馆茶社有20多家,可以“三春”(富春、冶春、共和春)为代表。无论是遍布街头巷尾的茶社,还是挑个担子摆地摊的流动小吃,无不遵奉顾客至上的经营之道,这就是扬州早茶文化生生不息的秘诀。

扬州早茶 (资料图片)

富春的堂口

富春茶社是一座始以花局起家,继以茶社兴盛,又以餐饮享誉的百年老店。富春茶社的创始人是扬州邑人陈霭亭先生。他本来只是位以挑花担叫卖于扬州巷陌为生的小商贩,小有积蓄后,于1885年租赁扬州得胜桥一个巷内(后称富春巷)房屋十余间,几分空地,创设了富春花局,以卖花、租花为经营项目。

19,陈霭亭去世,其子陈步云继承父业。其时正逢辛亥革命,社会动荡,花局的业务随之萧条。陈步云在花局中辟出两间房子做茶座,取名“藏春坞茶社”“借园俱乐部”,数月后定名“富春茶社”。茶社的顾客多半是当地士绅和政界、学界的上层人士。他们来品茶、赏花、吟诗、对弈、清谈以消永日。从19开始,富春茶社供应点心。茶社请来的黄姓、陈姓两位点心师傅,制作出“翡翠烧卖”“千层油糕”“酥饼”“双麻烧饼”等别具风味的点心。茶客们能在赏花品茗之余,品尝到富春点心和新鲜别致的“烫干丝”。

早年,富春堂口的名称堪称奇特,为业内绝无仅有。堂口名称几经变化,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按茶客身份分室而居的“乡贤祠”“大成殿”“土地庙”“义冢地”等四个堂口。来“乡贤祠”的多为地方上有地位、有名气的人物;“大成殿”是读书人的聚集之地;“土地庙”里,常为商界老板、管事、高级职员们谈生意的场所;至于“义冢地”,其实只是个有柴棚遮盖的小广场,十分简陋,客人自然多是一些“下等人士”。富春茶社雅俗兼备,各色人等均可在此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富春点心闻名遐迩,陈步云注重在花色品种上大做文章,首创“杂花式”供应方法,一笼罗列八种点心,客人可一次尝到富春的各种主要点心。富春的“魁龙珠”,文人评价其是“一壶水煮三省茶”。

烫干丝 (资料图片)

冶春的水榭

“城内有富春,城外有冶春。”这是流传在扬州当地的一句话,就可以见得冶春的地位和名气了。冶春,意即游春,陶冶于明媚春色中也,乃民间习俗之雅称;冶春,也为一处地域名称,指扬州北郊“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东段一处风景秀丽的所在。冶春,又是一处茶社的名称,位于古城扬州丰乐下街,是一座为数不多的自然园林式的茶社。

提到冶春,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草庐水榭。这里三面环水,倚窗凭栏,水光树色尽收眼底。茅草结顶,沿用至今,倒映水中,金波荡漾。水榭地板留有缝隙,不知是日久而形成,抑或是有心人故意为之。孩童喜欢揪碎手中的点心,一点一点从地板缝中丢下去,俯首观看水中鱼儿争食。

夜幕下的冶春,人们还可以听到精彩的扬州评话,欣赏婉转的扬州清曲。在这里,浓郁的乡情与传统的地方文化融为一炉,洋溢着极为高雅的情调,留有人们许许多多鲜活的记忆。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一文中说: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

撑船的都与茶社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这与冶春茶社主人的“博学儒雅,亦文亦商,以商养儒,以儒促商”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茶社延续几百年,此风相承未曾变。待客故事传乡里,儒商风范聚人气。

月牙蒸饺 (资料图片)

共和春的饺面

扬州“三春”中的共和春,可谓最平民化的一家早茶店,1933年创立。共和春始终坚持亲民的小吃作为主打,也可以说是“三春”中性价比最高的一家茶社了。

晚清,王学成的父亲在缺口街开设长胜园小吃店,扬州饺面即是他首创。王学成13岁随父在长胜园学徒。20岁时,其父将其送到钞关三河园饺面店当工人。王学成从跳面开始,又干了3年,学会了跳面、发酵、制馅、包饺、起鲜等等。

19,王学成在蒋家桥开设四美春饺面店,1933年,时年39岁的王学成关闭了四美春,在大儒坊开设共和春。共和春意义有三:一是“驱除鞑虏,实现共和”;二是“公共和顺,春色满园”;三是“面饺和谐,顺心如意”。

共和春成立之初,只设大堂,不设包厢,作间与店堂相连,中间只隔半截矮墙,操作情景,尽呈眼前。八仙桌、长条凳、青花碗、白木筷,清爽简洁。扬州人吃饺面,有时还自带个把生鸡蛋,王学成安排面师傅打成蛋瘪,让顾客和饺面同时吃。为适应顾客的不同口味,可免青(不放青蒜)、免辣(不放胡椒)、重辣、宽汤、半汤、干拌等。王学成在他的店里规定,饺面之面得用跳面,饺面之汤必用虾子熬成,饺面之饺须用皮薄肉鲜的单饺。由于坚持规格质量、薄利多销,共和春生意兴隆。

饺面 (资料图片)

茶社“做中”

扬州除了这3家名闻遐迩的“春”字号茶社外,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茶馆,为了招徕顾客,都在千方百计地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经营方式。

“惜余春”原名可可居,位于扬州教场,陈设古色古香。每至午后,高乃超拧开留声机,放京昆剧唱片。自撰灯谜若干条,悬诸墨牌,任人猜射,中者即赠以店中酒菜。“四壁粘贴诗笺,琳琅满目,不啻诗城。门首窗棂间,为各吟社张贴课题处”。惜余春卖茶、卖饭、卖菜、卖点心,甚至还卖粥,均为家常风味。

别具特色的惜余春成为一群文士们的雅集之所。19,康有为路过扬州时,不惜屈尊小憩,一睹惜余春诸人物的风采。

19,余永如收购蒋家桥“庆福园”,与教场的九如一样,定名九如分座。民国年间,扬州有个喝“讲茶”的习俗,民事纷争先不告官,往往由地方士绅、社会贤达等“做中”,约到“教场茶馆评理”。余永如一般都不介入具体纠纷之中,在相持不下时,余永如好言相劝,析事明理,促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