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志说武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

「志说武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

时间:2021-06-28 06:16:17

相关推荐

「志说武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

在武义县俞源乡,有一个充满神奇的古村落——俞源。村口的田野形似巨型太极图,据说村里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是按天空中的星象二十八宿排布,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俞源村被首批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神秘的古村落,抹不去600余年的封尘,走进俞源犹如走入历史的迷宫。俞源古时称朱颜村,由朱、颜两姓家族组成。据县文史专家古梁考证:北宋11方腊在浙江、江苏一带起事,两地大乱,加上北方金国内侵,四年后北宋亡。在此动乱之中,义乌凤林俞氏八派之中的麻园派的俞世昌迁徙武义城内。后人俞庭坚(1211~1287),元初朝庭以换官阶形式敕封俞庭坚为“校尉”,然而俞庭坚负气不仕,迁居武义的颜村,另起栋宇,后遂发族,从颜村南迁到今俞源村,成为原处州府的一个大村落。相传,明初开国谋士刘伯温与俞源文人俞涞为同窗好友,感情甚笃。刘伯温从婺州、杭州回老家处州青田时,常过俞源。有感于俞源旱涝交替常发瘟疫民生多艰,好堪舆之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刘伯温,遂改村口直溪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并设计了村庄建筑的星象、八卦布局。

登上俞源村后的山上俯瞰,一条山溪从村庄东南方流入,改为东西方向横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脚,复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的溪流与四周环山在村口仿佛一个巨大的太极图。而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极两仪”。溪南“阴鱼”古树参天,鱼眼处现有公路穿过;溪北“阳鱼”稻谷金黄,鱼眼处种着旱地作物。经仪器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8公顷。据说,太极图置于村北口子上,一则可以档住北方的寒冷空气和“邪气”,二则好似一座“气坝”,防止村庄祥瑞之气外泄。

俞源是中国古代村落生态建设的典范。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俞源村的布局具有朴素的生态学意义,是古代生态环境意识在村落建设上的体现。在村口造一个太极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水利改造工程。俞源村地形四面环山,仅在北面有一个小缺口,整个村庄就像一只口小肚大的瓶子,一条小溪就从瓶颈处笔直地流出村外。雨季时,每当大雨过后,山上的水纷纷涌入小溪,溪水流量陡然增加。由于出口狭小,溪道笔直,溪水下泄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瓶颈处就会滞留大量溪水,进而造成漫溢,形成涝灾。将溪流改成S形,把溪道变长,溪道容积加大,可使溪水下泄速度减缓,使瓶颈口处的水量不至暴积,溪水可以缓缓流出村庄。

俞源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村内古屋、古桥保存完好,名胜古迹甚多。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1027间,墙上壁画保存完好,木雕、砖雕、石雕精细,巧夺天工,将功能与艺术,实用与美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建筑主体结构完美地融合起来,独具江南风格。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声远堂,厅内桁条根根浮雕。沿口三根桁条所雕九条鲤鱼,活灵活现,会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黑、黄、红变换,堪称奇观。中间的桁条雕有四只麒麟,还有鹿,牛,羊等,称“百兽大梁”。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裕后堂,梁上无灰尘,无蜘蛛结网,无苍蝇蚊子,无鸟雀过夜,堪称“奇屋”。

俞源学风蔚然,历代人才辈出。明、清出过进士,举人、秀才等293人,现存俞源古诗百余首,宋濂、章溢、苏平仲、冯梦龙、凌蒙初等名家与俞源有着不解之缘。隆庆元年重建的俞氏宗祠,内悬宰相严讷赠送的“壬林堂“大匾一块,被誉为“处州第一祠“,祠内雕花戏台有“金华八县第一台“美称。

整理:陶峰松

编辑:钟琳莉

审核:周云芳 何灿

监制:吕观德

【来源:武义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