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红尘昼夜飞 风吹满城黄 看看宋代诗人笔下的沙尘暴到底有多嚣张

红尘昼夜飞 风吹满城黄 看看宋代诗人笔下的沙尘暴到底有多嚣张

时间:2020-11-11 11:27:00

相关推荐

红尘昼夜飞 风吹满城黄 看看宋代诗人笔下的沙尘暴到底有多嚣张

3月15号,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地区遭遇了一场凶猛的沙尘天气。据专家说,这次扬尘是近来出现的最强的一次沙尘突袭,给我国北方多个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像北京、张家口、包头、银川等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已经爆表。

上午,北京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公里,很多建筑物在土黄的天色中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作家马伯庸见了这种情景,无奈地调侃道:好家伙,沙尘一到,北京立刻变成北宋了。

其实,认真地讲,马先生的话也不能算是调侃,应该算是事实——我们国家在北宋时期也确实是经常刮沙尘暴的。

不说别的,就是从北宋端拱二年到北宋末年这一段时期吧,仅京师一带记入史料的“大型”沙尘暴就有13次之多,更别提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型”沙尘暴了。

北宋时期,沙尘多由西北风带来,不仅发生在京师,其他地方也有。就连远在在江南的浙江江山县,每年春天都会出现扬沙,当地人称之为“黄沙落” ,这些在历史书籍和地方志当中都有所记载。

在北宋前期,扬尘天气大多发生于春末以及夏季,到了北宋后期,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天。这是因为从北宋后期开始,我国的气候整体变冷,与蒙古高原之间的气压差逐渐降低。《宋史》中记载得比较“厉害”的沙尘暴大多发生在2月、3月和6月。

根据史料描述,北宋的沙尘暴和咱们现在的沙尘暴没什么区别:“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暝”、“尘沙日壹日,人不相辨”,看看,是不是和现在的情景一样?

宋代很多文人也在自己的文章和诗句中记录了沙尘暴来临时的情景。

司马光的《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都门路》这样描写沙尘:

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傍柳,惨淡少颜色。

司马光在诗中描写了沙尘肆虐的时候,京中的景象,天地昏黄,日月无光。细心的司马光还发现,在沙尘的摧残之下,街边的杨柳都黯淡了许多,再没有了往日娇嫩的颜色,这叫诗人感到十分的心疼。

而王安石是这样形容宋朝沙尘的:

去秋东出汴河梁,已见中州旱势强。日射地穿千里赤,风吹沙度满城黄。近闻急诏收群策,颇说新年又亢阳。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王安石心里装着老百姓,对那些于农业生产不利的灾情特别重视,他的这首《读诏书》中提到了旱灾和沙尘暴。一句“风吹沙度满城黄”给沙尘画了一副画像,让相隔千年的我们也感受到了宋代沙尘暴的巨大威力。

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还写过一篇《风异赋》,专门描写了康定元年三月二十日的一场沙尘暴:出屋远望,西北之锤,亘天接地,混混赫赫,不见端涯。

原来啊,在北宋康定元年三月二十日的这一天,梅尧臣和朋友在城外踏青、赏春,走累了就在一处亭轩里面休息。刚坐下不久,就听到外面有人大喊大叫的,还有人说着火了。大家都出去看,梅尧臣也跟着出去了,结果大家发现根本不是失火,而是西北天边刮来大量的黄沙,瞬间就把天地都淹没了。一时之间,白天都变成了黑夜,风沙走石,人们都看不见同伴在哪里了“莫辩谁何,执手相对”。后来,直到风势减弱,天色才慢慢变亮,人们连忙结伴回家了。

从这些古人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北宋时期的沙尘暴是比较频繁的,对天气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沙尘暴不仅给北宋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也给北宋人的精神信仰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我们知道,在古代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古人对各种自然现象——特别对一些天灾是抱有迷信的想法的。所以,在沙尘暴来临之后,人们都很害怕。以为是上天对人间有所不满,在以这些可怕的方式惩罚人类。

而古代的统治者因为一直被当作上天的儿子,自然会首先受到大家的质疑:是不是天子德行有亏?这些天灾是不是上天在警示天子?

所以,在古代,如果出现什么异常的天象,皇帝一般都会出来向上天承认错误,再举行一些仪式,祈求上天不要降灾给人民,这其实是统治者们安抚民心的一种手段。

就在梅尧臣记录的发生了沙尘暴的第二天,北宋朝廷下发了诏书,暂停了宫内和各位大臣家里的大型宴会活动,同时还号召各界人士对皇帝本人和北宋朝廷展开批评与建议活动。

太宗皇帝还颁布了《大风诸道德音》,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而乃霾风示变,昼景中冥。震惧以思,咎谴安执。实繇灵眷,申戒朕躬。

一场沙尘暴,引得朝野震动,连皇帝都出来做了自我批评,可见,这沙尘暴的威力是多么巨大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