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唐代三位诗人各自登上这座楼 分别写了一首诗 你认为哪首最佳

唐代三位诗人各自登上这座楼 分别写了一首诗 你认为哪首最佳

时间:2018-07-25 19:10:48

相关推荐

唐代三位诗人各自登上这座楼 分别写了一首诗 你认为哪首最佳

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西面,黄河的东岸,矗立着一座四檐三层的楼台。这座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两宋七百余年,到了元代曾经一度毁于战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永济市政府决定重新建造这座楼,五年后的本世纪初,建成后开始接待第一批游人。这座“前瞻中条,俯瞰黄河”的楼台,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鹳雀楼。

鹳雀楼,起初是因为常有鹳雀在楼上栖息,因此而得名。因为楼体雄伟壮观,建筑结构奇巧无比,再加上周围山水秀美,风景独特,在唐宋时期,有很多文人墨客登上此楼,在观赏风景的同时,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唐代诗人李益,曾经写过一首《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李益,唐代有名的诗人。曾经在幽州节度使等处当过幕僚。公元87月,诗人的好友崔邠登上鹳雀楼,并且写了一首诗《登鹳雀楼》。李益读到这首诗后,作为唱和,写了这首《同崔邠登鹳雀楼》。至于李益是否登临过鹳雀楼,目前尚无定论。当从这首诗来看,如果没有身临其境,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感怀的。

这首诗,是作者在傍晚时分,登上鹳雀楼极目远望所见的情景。面对百尺危樯、汀州云树,诗人的思绪,跨越时空,穿越到汉代,耳畔汹涌的河水,仿佛汉代皇家的萧鼓铮铮。思绪再往前伸展,仿佛看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山河,因为这里在战国时期,曾经属于魏国的疆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千年过去了,当年兴盛一时的大汉王朝和鼎盛的魏国,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身后的中条山和面前的黄河水,风景依旧。身处战乱中的诗人,更加激起思乡的情怀,即使现在不是春天,也免不了惜春和感伤。

唐代的另一位诗人畅当,也写过一首《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人站在鹳雀楼上,仿佛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是在自己的脚下盘旋。自己好像站在尘世之外,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极目远望四周,但见中条山好像一幅巨大的屏风,围住了中间的原野;而汹涌的黄河水,却像一条巨龙,把中条山冲开一个缺口,然后奔腾流入大海。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志向高远,超凡脱俗,有一股冲破世俗篱笆的激情。即使站在今人的角度,诗人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鹳雀楼上留下墨宝的,另一位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王之涣,他的《登鹳雀楼》最为大家所熟知,也是歌颂鹳雀楼的众多诗词中,唯一一首入选教材的五言绝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性格豪放不羁,经常拿着一把宝剑,击地为拍,慷慨悲歌。他的很多诗,都被当时的乐工谱曲,教给伶人演唱,曾经名动一时。他的诗,多以边塞内容为主。这首《登鹳雀楼》,是作者35岁时写的。傍晚时分,诗人信步登上鹳雀楼,举目西望,这时的太阳,已经失去了中午时分的耀眼光芒,显得很苍白。沿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回头再看脚下这滔滔的黄河,在远处拐了一个弯,然后掉头东去,奔向大海。

诗的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座鹳雀楼,共有三层,显然诗人是站在第二层极目远眺,才能看到诗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远景。这最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同时也阐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是一层楼。最后两句,把全诗推向了一个高潮。向广大的读者,展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把人们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作者深入浅出,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出一个深奥的哲理。使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以上三位诗人,在登上鹳雀楼时,各自书写的一首描写鹳雀楼的诗篇。各自有各自的着眼点,因此看到的景物不尽相同,所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古今诗话》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河中府的鹳雀楼,唐人留诗者极多,唯王之涣、李益、畅当的诗最佳。而在这三个诗人所书写的三首诗中,李益写的是一首七律,畅当和王之涣所写的都是五言绝句,不论从韵律还是激情,以及所阐述的人生哲理等方面来衡量,还是得让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独步千古。不知道大家是否赞同小编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奉献,如不慎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