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六岁男孩写诗控诉妈妈:《我不感谢妈妈》 看到最后一句暖哭了

六岁男孩写诗控诉妈妈:《我不感谢妈妈》 看到最后一句暖哭了

时间:2021-01-16 05:46:33

相关推荐

六岁男孩写诗控诉妈妈:《我不感谢妈妈》 看到最后一句暖哭了

近日,一个六岁男孩写的诗流传于网络,标题为《我不感谢妈妈》。从字面看,这显然是一个小男孩对妈妈的控诉。

读起来也的确是这样,小男孩在诗中描述了妈妈罚站、逼他写作业、给他上语文课、让他背古诗等种种“罪行”,让人觉得十分可怜。

看到这里很多人心中都应该在想,“这个妈妈强势又可怕,孩子小小年纪就有了心理阴影!真是句句血泪呐!”然而等到看到诗的末尾的时候,很多人又流下了眼泪。

在描述完母亲日常行为之后,男孩又是转折又是反问地写道,“没有妈妈,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不感谢她,还能感谢谁呢?”

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一个六岁男孩写出来的诗句,虽然稚嫩,却饱含了对妈妈的爱和尊敬。

据了解,这个男孩的妈妈是大学老师,平时十分注意孩子的教育,在学前便教孩子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并鼓励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诞生了这首诗。

大家都看到了男孩的优秀,却没想到妈妈在背后的付出。如果没有妈妈的逼迫学习,就没有小男孩娴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就无法写出这么动人的诗句。

妈妈是孩子人生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人,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到复杂的教育学习,每一个家庭几乎都是靠着妈妈来操持这些。然而很多人并不理解妈妈的付出,甚至认为不就养个孩子有那么大的“功劳”吗?

其实妈妈们的不易,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细数一下,为了养育孩子,妈妈们付出了什么、承担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1、付出了无限的时间和精力

书上总把小婴儿描述得十分可爱,仿佛一出生就会自己吃饭自己睡觉,基本不需要照料。实际上呢?没有人会在书里写婴儿需要每隔两个小时喂奶,也没人提起婴儿不会自己入睡需要大人哄。从孩子落地起,妈妈就担负了养育的职责,起居饮食无一不精心对待。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学校的各项作业,几乎全都要妈妈来参与完成,孩子每次生病住院,也都需要妈妈陪护安抚。

2、承担了隐形的攻击压力

每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第一个被问责的似乎总是妈妈。刚出生的婴儿吃不饱,妈妈要被怪罪奶水不充足;幼儿时期的宝宝动手打架,妈妈要被质问怎么教养的孩子;上学以后就更不用说了,一旦孩子成绩不好作业没完成,那肯定又是妈妈的错误。比这种四处可见的攻击还可怕的是,对着妈妈不断批评指责的,恰好是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等等。来自陌生人的斥责不可怕,来自家人的压力最伤心。

3、放弃了事业与自我

生育是女性事业中难以跨越的一道坎。在生了孩子之后,女性一般是主动承担照料职责的一方,相应地也就等于放弃了事业。毕竟养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精力,有老人的帮扶还好,若是没有的话,那女性很可能要面临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全职照料孩子之后,就会社会脱节,以后要是再想回到以前的状态,那就非常困难了。而且,很多全职妈妈都是高学历,选择回归家庭既无奈又遗憾,但是为了孩子只能如此选择。

4、操劳是妈妈一生的主题

小时候我们总是对歌颂女性操劳的话题不屑一顾,待到自己为人母之后才发现,事实就是如此。有了孩子便有了牵挂,妈妈好似突然有了使命感,不自觉地变得唠叨和操心,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妈妈们习惯从早到晚围着孩子忙碌,每一样事都要亲力亲为才放心。在妈妈心中,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是需要自己照顾、呵护的。

我们总是觉得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却没有想过她为什么这么全能。如今曾被娇生惯养的女孩们也做了妈妈,瞬间她们能抱得动30斤的孩子、开车每周奔波于1小时路程的补习班,再也没有了曾经稚嫩的模样。原来是养育孩子的本能在催促着妈妈成长,愿时光对每个妈妈都温柔以待,愿大家对妈妈多一些宽容,也愿每个孩子都能对妈妈道一句——“您辛苦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