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金华市婺城区:做足“水文章” 擦亮生态底色

金华市婺城区:做足“水文章” 擦亮生态底色

时间:2023-10-02 06:03:51

相关推荐

金华市婺城区:做足“水文章” 擦亮生态底色

近些年,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婺城美丽经济新意浓活力足。

一湾清水,萦绕美丽乡村

省市县乡四级河流76条、中小型水库87座、引水堰坝634处……丰富的水资源是“江南名城”婺城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优势,但同时也是环保和生态治理的重中之重。

安地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森林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森林覆盖率达98%。

“水清了,水压也足了……”如今,婺城区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9.81%、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9%。“生活在婺城真幸福,拧开水龙头,就是哗哗流淌的天然矿泉水。”琅琊镇高田塍村村叶金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对于家乡的水,婺城百姓一向引以为傲。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婺城还是遇到了治水问题。

“老金华”王毅德发现白沙溪水开始变味变色,夏天尤其严重。“水是金华的命脉,水不干净,就缺了灵气、少了活力!”让王毅德感叹不仅仅是白沙溪。

“清淤整治高峰时,20多人一天能清出发黄的水葫芦80多吨。”回忆起三年前长湖打捞水葫芦时的情景,环卫工王自友仍记忆犹新。

清理垃圾、清水葫芦、生态清淤……婺城干部身先士卒,企业大力支持,百姓广泛参与,形成全民治水的好局面,前后完成长湖清淤约6万多立方米。

如今,按照“水岸同治”的理念综合施策,水清岸绿的画卷重现。在乾西乡长湖景观公园,新建了一道治水长廊,记录着7月以来长湖的巨变。作为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垃圾河整治观摩点,长湖的整治工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点赞”。

而在竹马乡金店村,污水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让污水处理终端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提升改造后,处理后的污水不再有异味,我们计划在这里增设一个凉亭和游步道,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又多一个休闲好去处。”竹马乡党委书记姜建军说。

“水清、点绿、景美、无味”。依靠创新手段,婺城区构建“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精准施策、定期考核、监管巡查,建立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目前,婺城区共建成729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建有处理终端646座,72643户受益。同时,今年还将投入3000万元,对婺城全区水源保护地、旅游景点、生态廊道等100个重点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提升改造。

“坚持“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上下齐治、全域共治”的治水路径,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金华婺城区委书记蔡艳话语铿锵。目前,婺城区45条河流,64个乡镇支流交接断面中,Ⅰ-III类水质断面63个,占98.44%,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实现四年四连升。

十三五”期间,婺城区投入的五水共治资金就有86亿多元,打造白沙溪、武义江、莘畈溪3条省级“美丽河湖”,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省级示范美丽乡镇4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

一缸清水,青山相依

盛夏时节,漫步婺城的村畔田间,从“一处美一时美”到“一片美持久美”,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婺城山居新画卷呈现眼前。

“森”呼吸、“林”距离、“绿”动力。莘畈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首批国家级生态乡,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妈妈,这里又有好多石斑鱼呢……”在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清澈梅溪穿流而过,孩子堰坝戏水,大人绿道骑行,村民们有说有笑,一派欢乐祥和景象。

而距梅溪30公里外的白沙溪琅琊段同样热闹。“上面是饮用水源地,是禁止游泳、垂钓的,我们老百姓都很熟悉了。”琅琊镇一帮小伙子正扎堆来到白沙溪游泳,“现在大家都习惯往水库下游跑了。”

守护好百姓“大水缸”,“云端科技”不能少。现在不论是河道水质断面,还是百米烟囱口,都有“千里眼”24小时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超标?轻点鼠标便一目了然;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各类污染源头精准识别、实时跟踪……如今,生态环保工作数字化变革,正在成为婺城擦亮生态底色的“点睛之笔”。

“原来在婺城南山有那么多隐藏的美景,有那么多被我们忽略的奇妙的生物。”婺城南山生物多样性夏令营的实地科考,带给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无限遐想。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婺城优质水资源禀赋是金华这座全国宜居城市一张响亮“金名片”。沙畈、金兰、九峰、安地等4座中型水库,总库容3.3亿立方米,总集雨面积570平方千米。护好清水进万家,自然也成为了婺城区中小学生的“第一课”。

如何知行合一,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和教育一体化的探索实践?如何携手八方共护“一缸清水”、共筑浙中生态屏障?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一年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大、昆山杜克大学等17所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等40余人对婺城区南山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开展夏令营科考活动;同时,北山、南山“山山来驰”: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牵手北山脚下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持续开展开合作与交流。

一渠活水,激活绿色经济

“仅二季度就已超25万箱了……!”清晨鸟鸣,金华市金琅饮用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琅山泉)负责人戴豪杰便在厂里忙开了。

金兰水库位于白沙溪中游,承担下游21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和保护30万人口及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的防洪任务。

金琅山泉和享誉全国的金华冷水茭白,“追根溯源”同处金兰水库坝体下方不远处的琅琊镇山后金村。“有了‘一缸清水‘,才有了我们一瓶好水。”戴豪杰说,现在每年可生产优质天然饮用水35万吨,其中瓶装水2.1亿瓶,桶装水800万桶。“不仅学到管理,还能在家门口拿到不错的收入。”10来位来自周边山后金、琅琊徐、上盛等村的农民已从田间走进了车间。

引出一汪清水,扎进一片林地,满目葱郁。“仙草”金线莲在沙畈山林里绿意蔓延。

“好山好水才能种得出好药材。”潭背村村主任包根玉很是感慨,一年多前试种,好品质给他带来了约15万元的收益。种植面积也从最初5亩增加到现在近50亩。

乡亲们看到包根玉种的中草药成了响当当的“金药匙”,认识到自家门口气候、土壤、水分有着种好药的天然优势,大伙便动起手来:金线莲种植,从沙畈到安地,再从南山竹蓬尖,到北山大盘尖……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金线莲等中草药的种植,十里八乡“闻药香”正成为现实。

因地制宜做足“水文章”,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实现特色显出来、经济活起来、百姓富起来——箬阳的茶叶香飘京城,琅琊的冷水茭白‘种’进了大江南北,莘畈的水库鱼、安地的小溪鱼‘游’到上海滩,沙畈的鲜笋成了舌尖上的最爱……

这些年,婺城区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山更青、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一间间精美民宿客栈,在各种绿植、“微景观”映衬下,一道道灵动的乡间风景清晰可见。

“每到周末,村里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就是白沙溪边的水车和水碓。”白沙溪畔,康养民宿多了喧闹声的同时,更是让村里低效闲置用房、山林等村级资产“活”起来。

在发展美丽经济的实践中,婺城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充分挖掘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活性服务业、美丽牧场、文化创意产业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新型的绿色低碳生态产业,加速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婺城美丽经济“升级版”。

“婺城过去是下山移民的贴心人,现在是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将来还要争做中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模范生。”蔡艳坚定地说。如今,全区207个村庄中有40%的村达到A级景区村标准,通过举办“卢文台治水”、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等活动和赛事,全域开展文旅体融合、“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游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百亿元。(文:应飞舟 婺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责编:张靖雯

本文来源:海外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