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我的腊八节和奶奶的腊八粥 我独特的记忆:为什么不吃腊八面

我的腊八节和奶奶的腊八粥 我独特的记忆:为什么不吃腊八面

时间:2023-01-31 12:39:35

相关推荐

我的腊八节和奶奶的腊八粥 我独特的记忆:为什么不吃腊八面

此文为《我的腊八节和奶奶的腊八粥》连载的终结章。

(连载)腊八面,首先作为鲁中山区的农民,我不能说我们那里没有面,哈哈哈,我们是小麦的主产区,我们非常习惯食用面食,我们的小麦种植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不仅在田野里,甚至在山间,在山顶都有种植,而且我们也用面食来做各种民俗、民间文化的表达情感的道具,比如用馒头、用面条走亲访友,祭奠祖先,祭祀神明,并且我们在二月二也一定会炒黄豆,炒面旗子的,那为什么我们却又不吃腊八面呢?这里面还是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我们那里有一种比面食还要稀有的贵重的食物更适合对这个节日的表达。它的准确叫法是“黍”一种类似小米的特别古老的黏性食物,如果磨成粉状以后可以用来做年糕,是我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老人们在腊八这个重要的节日会以这种特别稀少的食材为主来熬制腊八粥,也有会用更稀少的粘高粱来做的。当然事实上我们那里的方言是没有腊八粥这个叫法的,我们的方言索性就是把腊八节这一天吃的这个腊八粥叫做“糕”的。(这两种食材好吃但是产量低工艺麻烦所以种植的少)

(顺便看了一下现在网络上对五谷的解释,完全的风马牛不相及,建议大家还是读一些靠谱的书,吸取一些真正的知识。其实很多农作物都有一些相对应的黏性的古老物种,这些都是用来做年糕的食材,比如粘的大米,粘的小米“黍”,粘的高粱“秫”,粘的玉米,有没有粘的小麦我就不知道了,欢迎大家补充)。

第二,既然是腊八粥那就不是一种食材咯,既然主食材我们选用了特别稀有珍贵的“黍”和“秫”,那么辅助食材就彰显出农民的本色,勤俭持家来咯。那么辅助食材就是各种豆,以各种老了没法当菜食用的豆类为主,在秋天去田野采集来各种老去的菜豆,储存好用来熬制腊八粥,既美味,又有营养还能不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这依旧是重点,熬制这种豆类的粥需要时间和火候,也只有在冬天,在每家都有火炉的冬天,勤俭的农民才有时间和源源不断的火的能源来完成这个工作,使取暖和熬制食材两不耽误,也不浪费。这就是为什么在不生火炉的季节里我们用容易熟的面食来祭祀天地,而在冬天却用不容易煮熟的腊八粥来表达情感,这些东西无一不展示了农民的智慧和农民的诉求,回到起初的观点:一定是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文化的形成。(又想到了某些规定哦,农民用火炉不单单是取暖,还是用来做饭的哦)

好了,不多说了我的奶奶已经把腊八粥熬好了,喊我去吃呢!黏稠的腊八粥,喷香喷香的各种菜豆,上面还有一勺没有化掉的白糖!

大家节日快乐!(连载完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