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环境影响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环境影响因素

时间:2024-03-10 07:07:33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环境影响因素

本文乃作者晓星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感觉蒙古族把奶食品称为白食,一方面是指奶的颜色,另外一方面是视其为纯洁、高贵。奶食分为食品和饮料两类。奶制食品有奶皮子、奶酪、奶油、白油、奶豆腐、奶饼、奶果子。奶类饮料则有酸奶、奶茶、马奶酒、奶酒(牛奶酒)。

过渡的奶粥:人类从狩猎到游牧再到农业,尽管不是所有民族都要经历的过程,但还是有一些民族因为分布和迁徙的原因,恰好经历了游牧之后才进入农业经济时代,其饮食中则经过了奶食和粮食的“杂烩”期。中国西北和西南的许多民族的饮食就是如此。这种混合或过渡的奶粥不仅仅在文化史上反映了从畜牧到农业的过渡,还反映了地理上处于农业和畜牧两种地带的交界而带来的饮食文化交叠现象。

契丹人很早就开始了这种奶粥的饮食,文献中记载为“酪糜”、“酪粥” 或“乳粥”等,它是契丹人在节日和待客时候的食品。辽朝廷盛典佳宴以及款待各国使臣的时候都必须要使用乳糜。

北宋诗人梅圣俞《送景纯使北》诗中提到“朝供酪粥冰生碗,夜卧毡庐月照纱”。朱彧《萍洲可谈》记载:“先公至辽,日供乳粥一碗,甚珍,但沃以生油,不可人口。”在南人看来“不可人口”的食物,在契丹人却是“甚珍”的东西。

在南人看来“不可人口”的食物,在契丹人却是“甚珍”的东西。

东北的达斡尔族也是从狩猎、畜牧过渡到农业经济的,在这个民族现在的主食中,牛奶粥和牛奶干饭可谓是把畜牧饮食文化和农业饮食文化“煮”为一锅了。牛奶粥是把燕麦去壳后加水熬成粥,再加牛奶而成;而牛奶干饭是把稷子米煮成干饭,盛出之后拌以牛奶。史学界有人认为达斡尔族先民是契丹人,如果这种观点靠得住的话,那么达斡尔族奶粥的历史就很长了。

小编感觉在西北,饮食受到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混合影响比较典型的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历史上从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周围地区西迁到新疆的游牧民族,与那里的农业民族融合而成的。这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饮食中既有畜牧民族的特点、又有农业民族的特点的原因。维吾尔族饮食中的游牧特色是奶茶、清炖羊肉、烤肉、酸奶、马奶等,其农业饮食风味则是馕、拉条子、面片汤、包子、炒面、馄饨、果酱等。“颇罗”是用大米、羊肉、油、胡萝卜、洋葱焖成的。此外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中也加入了许多农业的成分,如“西仁吉鲁西”(奶油甜米饭),是把大米饭煮熟之后,放人酥油或羊奶,它在柯尔克孜族习俗中是待客的佳肴。

有些地方的土族自称“白蒙古尔”,古代在许多方面曾与蒙古族有过密切的交流和往来。而现在土族主要从事农业,已经基本上放弃了畜牧业。但是,土族的文化中还残存着畜牧文化的因子,如仍有许多赞美牧草丰美和牛羊肥壮的民歌,一些地方使用牲畜作为尊贵的礼物;一些老人在祝福新婚夫妇的时候,还说“人畜兴旺”。土族的饮食已经不再以肉类和乳品为主,但是人们仍然喜喝奶茶和酥油茶。在招待贵客的时候,桌上要摆一个用花装饰的炒面盒子,另外在一个正方形的木盘上盛放一块与盘子大小相仿的肉块,上插一把长五寸的刀。敬客的酒壶上还要系有一撮白羊毛。这些既有受周围藏族习俗影响的成分,也有保存了自己古代畜牧文化的成分。

西南的藏缅语系民族(即彝族、白族、纳西族、羌族、普米族等),今天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有一种观点认为他们的祖先原本居住在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后来才南迁到川滇地区。在甘青一带的时候,他们以畜牧为主业,吃奶食是必然的。文献记载,在秦代的时候,“河湟间, 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无弋爰剑教之田畜”。但是直到南北朝的时候,还“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原先即使有农业,种植的也是粟米,到公元前后则改种麦类了,《后汉书●西羌传》说青海大、小榆谷等地种植麦子。

《后汉 书●冉骏传》说当地“不生谷粟麻菽,惟以麦为资,而宜畜牧”。

这种种植一直延续到这些民族的先民进入南方之后,如《北史●吐谷浑传》中记载在青海一带种植的植物有“大麦、粟、豆、芜青”,而《隋书●附国传》则说在四川巴塘一带有“大麦、青稞”。

奶食作为一种残存的因子,在西南地区的藏缅语民族中或多或少地一直保存下来。当他们来到今天的云南一带的时候,当地已经生活有其他土着,而且这些土着是从事定居农业的民族。今天生活在云南和四川一带的藏缅语民族,是南下的游牧民族和当地土着农业民族融合的产物。他们的奶食当然也不会保留得明显和广泛。《新唐书 ●两爨蛮传》中说“妇人食乳酪”。唐代人樊绰也在《蛮书●名类》中记载永昌北部的“望蛮”、“外喻” 部落“妇人惟嗜乳酪”。

清康熙《云南通志》卷三十七说黑倮倮“ 在微江者能,为乳酪,杂樵苏,鬻于市。”

清代人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关于“宁番卫”引《上南志》说纳西族(麽些人)“常以羊肉、青稞、荞面、乳饼、酥油煎茶充饥”。如果当地没有足够多的居民食用这种奶制品,乳扇制作也不会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以至于写志书的人把它载入史册。四川凉山牧区彝族现在的奶食以羊奶为主,多以“尤尼杜洛”草根的白浆点奶成豆腐状,加水煮沸而食。或制成干酪。有的地区也吃奶茶或酥油茶。

在以稻米为主食的民族尤其是壮侗语民族和苗瑶语民族里,糯食曾经是主食,现在虽然不再是主食,但是还保留着过去的高贵地位,作为待客的佳品和节日的佳肴沿袭下来。南方民族之所以喜欢糯食,有人认为是在稻作之前,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多生产糯性芋类,当稻作出现之后,这种饮食习惯转移到稻米上来。

小编认为南方汉族也吃糯食,但他们对糯食的认识却使他们有所顾忌,有所保留,正如明代王象晋在流传甚广的《群芳谱谷谱●稻谷》中说的那样,糯稻“米可炒食,可酿酒,可作糍,可煮糕,可蒸糕”,但是,“糯者,儒也。性粘滞难化,多食令人身软,雍诸经络,气发痈疽,疮疖中痛,令酒食醉难醒,小儿及病人最忌。孕妇杂肉食之,令子不利。小猫犬食之,脚屈不能行。马食之,足重。”糯食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看来并非全是好的食物,但是没有像王象晋所总结的如此圆满周全的“知识”和“理论”对糯米饭许多民族长期采用传食法,即在糯米饭蒸熟之后晾干就捏着吃,筷子只用来夹菜。这种食用方法,也是这些民族。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文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