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进入阴阳师的世界——《阴阳师之晴雅集》剧情解析(含原著对比)

进入阴阳师的世界——《阴阳师之晴雅集》剧情解析(含原著对比)

时间:2023-03-20 11:29:49

相关推荐

进入阴阳师的世界——《阴阳师之晴雅集》剧情解析(含原著对比)

#阴阳师#本文涉及严重剧透,没看过的慎入。看过且想讨论剧情的欢迎读完。本片确有不足之处(文中也会提到),但真的没有剧情bug。

敞开胸怀才能进入阴阳师的世界。

《晴雅集》改编自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小说。我曾这样形容这部小说:

《阴阳师》融入了日本历史人物、日本四季风物、日本的萨满文化、中日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诗词、佛教、近现代西方语言学和美学理论等等,在短小的篇章和口语化的表达背后,可谓包罗万象。《阴阳师》的畅销秘诀可能是内里借了别人的美学理论,外表披了张神鬼娱乐化的皮。《阴阳师》的“复古”,也是套了一层时代背景,内核思想是现代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妙打通古今中外文化的方式。

《晴雅集》的改编或许会让更看重小说哲思部分而非神鬼内容的读者失望(比如我)。但也并非无法理解。如果要改编成商业电影,确实也不可能大谈特谈什么是咒。由梦枕貘亲自参与把关剧本的《晴雅集》直接去掉了那些更适合小说来讨论的内容,大大降低理解难度。一个完整的故事串联了好几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除了推动剧情发展,同时还是晴明和博雅情感升华的“垫脚石”。并巧妙地把故事发生地点移动到东土天都,以便适合中国演员出演。原著中的樱花(树下有妖鬼出现)变成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梅花(反复看了不是桃花,貌似是道具假花),符号学契合阴阳五行、天圆地方等我国传统(穿行术图形是五角星加圆形,片中还出现了在日本是神纹的巴纹,这没毛病,与漫威无关,大家都是借鉴祖宗而已)。晴明来自日本,沿袭日本的服饰特点,公主是我国服饰,南疆来的泷夜服饰更具异域特色,全部重新做了本土化改编。

这种改编涉及人物后会怎样?举个例子。日本皇室贵族博雅虽然在片中还是武士,但少小离家斩妖除魔,变成需要出街打斗的真武士,当一群人喊他“大师兄”的时候,原著读者可能是惊讶的。但这种适配电影的改编梦枕貘自己同意了。我们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或许是因为除了为适配电影做的这些改动外,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生改变。比如博雅就被诠释得非常传神,和书中的博雅一样可爱。“生就一副耿直的模样,神情里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可爱劲儿。”(《黑川主》——《第一卷》)。书中会嘟嘟嘴,被怼后气鼓鼓,说话带点气声(啊,呀,哦),遇到事情先行动再动脑的博雅活了。在作者看来,博雅是“人间罕有的宝物”(《鬼之笛》——《生成姬》)。邓伦说,他要把博雅的纯带给观众。而纯恰恰是博雅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难演的。

我曾总结过,“《阴阳师》中为人生提供了两条出路。一条路是晴明走的,他拥有极高的智慧,看透世间善恶,并且全知全能。另一条路是博雅走的,他啥都不理解,嘴快过手,手快过脑,我就做我自己,但我可以感受。博雅吹出绝妙的笛声,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背后意味着什么。博雅拥有极致的纯粹。《阴阳师》通过晴明和博雅和谐长久且互相离不开对方的关系,表现这两条路是相互吸引的,并且都可以走通。”

自然野趣的庭院(片中晴明家的建筑太高级,以为升级成了豪华庭院,植物倒是布置得符合自然野趣的特征,这是至关重要的布景),晴明和博雅“两人之间放着半瓶酒和碟子,碟中石撒盐的烤香鱼。碟子旁有一盏灯,一朵火焰在摇曳。”(《黑川主》——《第一卷》),端茶送水的蜜虫,一早就喝青梅酒,大部分时间看起来很闲的晴明,怀旧典故在了。

因为人物本身性格不变,影片也是前半段晴明和博雅斗嘴多,后半段打斗多,你可以认为晴明和博雅依然是熟悉的晴明和博雅,电影是晴明和博雅的又一次捉妖经历而已。

特别一提,电影中晴明和博雅就是演员当前年纪,并非原著中晴明已经自立门户并和博雅成为知己后的年纪(书中某些章节博雅已经35了)。

1 玄象

第一个小故事是盗取玄象的杀生石闻博雅笛声而来,此处博雅登场,这个故事也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电影改编的通俗化倾向。原著中这位痴男是来自天竺的汗多太,死前曾经也是乐师,他潜入宫中,爱慕一位和自己妻子长得一样的女官。“我可以凭借鬼神之力将女官据为己有,但是我却不忍心。于是退而求其次,拿走玄象,以怀念往者,怀念妻子悉尼亚,弹奏着琵琶抚慰自己的心灵。”(《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第一卷》) 杀生石闻笛声而来,是因为在原著中,博雅的笛声世间绝美,可以让一切人妖仙神都为之动容。博雅的鬼笛叶二也是他在明月之下,于朱雀门吹笛后由鬼赠送的。博雅遇到妖其实不需要斩,他只要一吹笛,妖就已经服服帖帖。贼人放下屠刀,小偷归还失物,神仙云集起舞。这是小说中非常精彩的地方,而且晴明和博雅的对照具有象征意义(前方已解释,智者和致纯之人)。但可能导演敢这么拍,川井宪次也要“抗议”,这曲难度太大,没法谱了。 在电影中博雅的母亲被狐妖害死,博雅执着于斩杀妖。而晴明是狐妖之子,两人价值观矛盾对立。晴明不仅不斩妖,还挺身而出,救下杀生石,说了句妖也有情。两人第一次见面在一段调情意味浓郁的打斗中展开,杀生石得以逃命,玄象也未被弹起。博雅人生经历的巨大改动让矛盾冲突变得更直接,矛头指向如何看到人以外的其他生灵(类似X战警的平权主题),和原著关于咒的讨论毫无关系。

2 蛊虫

晴明驱蛊虫是名场面。片中晴明追踪城里奇闻逸事,追踪到蛊虫(片中叫缠念)进入公主寝殿。蛊虫到底谁放的?是不是会使用蛊虫且从一开始就怀疑并监视着公主的泷夜?或许是为第二部《泷夜曲》做铺垫?毕竟泷夜的动机是抛出去的线头,没有被收回。

还没来得及追究,博雅就上演了一出营救晴明的好戏。在一个被动场景下,两人开始尝试建立信任。此处憨憨的博雅看到公主脱衣羞涩地转过身去,又无法分别是晴明在对他说话呢,还是被蛊虫暂时控制的晴明在对他说话,着实可爱。

3 发妖

发妖的故事有原著味道,但也揉杂过。如果说杀生石是原著中痴男的代表,而发妖就是怨女的集体化身。原著中不少被负心汉迫害的不幸故事,比如著名的《生成姬》。被负心汉辜负的女性,死后留在人间不愿离去,伺机报复,甚至可以几生几世不停打击报复。举个例子,蛇妖的故事,“我恨啊,我恨之入骨,连呼吸都变得疼痛起来。于是我化为生灵,去看了他与那女人苟合的场面。那竟然比我们俩相处时还要缠绵悱恻,这让我更加痛恨。最终我依附在那女人身上,把她活活折磨死了……”(《蛇之途》——《萤火卷》)

原著中,发妖有一个类似于抱脸虫的招式,“贵子的眼、鼻、口都被堵塞了,无法呼吸。她在地板上痛苦地扭动着身体,自己用手揪着那把头发要将它弄掉,但无济于事。”(《缠鬼》——《第二卷》)此外发妖还可以缠绕在人体上,进行缓慢勒杀。片中发妖更具攻击性,可以直接缠绕在脖子上一击毙命。

片中为了适配主线故事,留下了发妖的怨恨,改变了发妖的经历。她死于60年前。发妖爱着宫中画师,但画师爱着女皇(后来的公主),画师为了表真心,杀死了发妖(画师可能是女皇的上一任情人)。后来发妖被守月收作式神(收式神只要法师知道对方名字即可操作,不需要经过同意),发妖被守月控制,直至守月被忠行的符纸控制,发妖60年来首次得以自由行动,便立即去杀害公主,并获得解脱,得以逃离。完成复仇的发妖,长长的叹息中依然透着巨大的遗憾。 发妖的故事让晴明发现公主不老不死,意识到泷夜“死前”说的话是“女皇是公主”。泷夜之死是一场行云流水的打斗,并展示了每个人的立场。此时晴明和博雅立场并不同。打斗后晴明和博雅的对峙也同样有意思。博雅认为和公主从小玩到大(公主现在30岁,18岁入宫,博雅二十多岁,比公主小,初见公主是博雅小时候),晴明反问,公主的执念那么大,一己之力可唤醒青龙,你真的了解她吗?博雅便不说话了。博雅真的和公主接触很多吗?还是因为处得好,就被自己的记忆欺骗了呢?好感也算是偏见的一种吗? 此处晴明和博雅分头与公主和守月谈话求证。公主叫停博雅对守月的试探,趁博雅走神,守月获得了杀死博雅的机会,但博雅最终只是昏睡地上,也可见公主无意杀害博雅。此前的法师也为守月操纵发妖所杀,公主甚至不知情。真正凶手只有守月一人。但晴明非常担心博雅,从此处开始到石棺救博雅于沙堆之中,晴明的搭救为后续博雅愿意把自己的命交付晴明做了铺垫。

4 白比丘尼

电影的核心故事取自《白比丘尼》(《第一卷》),片中提到公主不断改变身份,曾经也做过僧尼,暗示《白比丘尼》的出处。这个故事的视觉恐怖程度被减弱,但故事本身依然恐怖。

原著中祸蛇每三十年降临一次,上一次是晴明师父忠行用刀砍杀祸蛇,这一次轮到晴明。白比丘尼吃过人鱼肉,不会变老,“永远保持那副刚好二十岁的容颜”,她“靠向男子卖身活着”,“那位女子的身体是不能怀孕的。接受了三十年不能成孕的精子,又与体内积存的无法老去的岁月结合,变成了祸蛇。”原著设定过于刺激(可能也无法过审),电影调整为传说中公主吃过人鱼肉,得以长生不老。她以肉身充当容纳不死不灭祸蛇的容器,因为祸蛇可以提供永恒之力,所以公主长生不老,每六十年斩杀一次祸蛇。 祸蛇的降世过程原著里非常“邪典”(此处不展开),电影里做了简化,但保留了关键环节:“那东西是从股间出来。一条黑亮的蛇从女子的股间探出头来。”一个略有些宗教感的恶魔降世过程(类比处女怀孕生耶稣)。必须等蛇全部出来(完成“生产”),再用刀将其斩杀(将恶魔扼杀在摇篮里)。

电影中拍了两次祸蛇降临。第一次忠行是斩蛇之人。因为看起来风平浪静,推测进行得很顺利,蛇刚诞生还很小的时候就被成功斩杀。当时公主还是女皇(《阴阳师》原著有一定时间跨度,本片设定处于华夏第二帝国时期,差不多遵循原著时间。你可以看作女皇是武则天,毕竟也曾“出家为尼”,但明显不是一回事),忠行和公主都动了情。但公主不能动情。祸蛇靠吞食情欲为生(已从原著实体的精液升级到非实体化的情欲),片中公主听到泷夜提到忠行的名字,小小动了一下情,体内祸蛇获得给养(“胎动”了一下),万物蚪就立即游向公主。为此,忠行不得不离开公主。但忠行爱公主,于是用自己20岁之前的情感浇灌了一个和自己法力一样深厚的式神鹤守月。

郭敬明说守月这个原创人物灵感来自于一部他未发表的科幻小说(等于说无从考证)。如果在人造替身和人之间只能留下一个,你会如何选择? 第二次祸蛇降临的时候,为公主“接生”的不再是忠行,改为守月。守月因为忠行的离世,本来即将消散(忠行其他式神是有独立生命体的妖,不会消散,忠行死前将式神的符纸都给了晴明,完成了交接。但守月是人造的“纸片人”,物种不同)。传闻公主吃过人鱼肉,长生不老,守月认为,公主没有祸蛇也可以长生不老。如果祸蛇进入自己体内,自己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于是可以继续执行忠行交给他的任务:永远守护芳月(公主)。但公主认为自己活得太久了,爱的人都老了,死了,忘记了,一心求死。祸蛇离体后她既可以满足守月长生不老的心愿,也可以满足自己求死的心愿。岂料守月有更大野心(此处有一点《人鱼传说》的设定参考。有的人吃了人鱼肉可以长生不老,而有的人会变成怪物。公主吞了祸蛇后一切如初,甚至于公主本人还是凡人,没有法术。守月却长出了蛇鳞,成了怪物,祸蛇在不同人的操控下有不同的变异)。 当公主从对忠行的怀念中醒来决心自杀时,守月惊讶地问,你不是长生不老的吗,你是不是骗我(守月认为公主隐瞒了她其实可以死去的事实)。公主说我从来没骗过你(守月在谋划的时候可能并未当面和公主讨论过人鱼肉的事情,默认公主长生不老)。公主反问你有没有骗过我(比如守月杀害两位法师都并未得到公主认可,还谎称发妖操控失误,并想继续杀害晴明和博雅。并且守月没有直接封印祸蛇,也没有扑杀祸蛇,而是让祸蛇吸收更多人间欲念,变成巨大的怪物,超出了公主预期)。

守月的心愿是,我们能否一起离开这里,永远在一起,浪迹天涯。而公主说的是,我们能否一起去死。对人来说,白头偕老和共赴鸿蒙其实是一样的。公主和忠行虽然人不在一起,但都在做着守护苍生的事。而守月只是忠行的式神,说白了是一个替身。一个和公主一样容颜不会老去的完美陪伴者。即便只能陪伴到忠行自己死亡,那也已经有了60年时间,忠行尽力了。但守月坚持的不是爱情,永远守护公主成了执念,是责任,是任务。公主沉迷于回忆,对忠行的爱成了她的执念,她可以为守月做到放弃生命。这是一段很扭曲的情感。晴明认为,“摆脱有生必有死这一无常的痛苦,并且消除心中的迷惘,就能获得心灵的安宁,这才是真正的安乐”(《骑在青鬼背上的人》——《第二卷:凤凰卷》)。但他又承认,“要从人的内心真正灭掉鬼,除非把人本身灭掉,没有别的办法。”(《生成姬》)。公主只有死去,守月只有消散,才能获得解脱。

在对付祸蛇的过程中,晴明和博雅成为生死之交。镇守天都的四方神兽中,由于守月只是捉妖(并且让博雅和泷夜看到),并没有捉完去唤醒朱雀(为什么偏偏是朱雀?可能因为博雅月明之夜往往在朱雀门上吹笛,朱雀是和博雅有关联的神兽),导致守护失败。博雅用自己的血肉唤醒朱雀,重启守护罩,让祸蛇无法逃出城。博雅对晴明说,让我成为你的式神,指的是让他唤醒的朱雀在他的意志下去做晴明的式神,人本身不能成为式神(风平浪静之后晴明调戏博雅现在都肯做式神了,嘴硬的博雅说那是朱雀)。而博雅本人失血过多,又处于灵肉分离状态,完全没有意识,非常危险,晴明拒绝这种操作,但博雅还是说了并且做了。所以朱雀博雅为晴明挡蛇毒而死是没有关系的,博雅并没有死。如果守月最后刺杀博雅肉身成功,博雅就会死去。穿着衣服的肉身是真的博雅。而裸上半身还长着翅膀的博雅是朱雀(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会穿着礼服吗?朱雀和祸蛇理论上都不该着装,观众需要接受,朱雀和祸蛇并不是人)。

守月在死了要守护的人之后,第一反应是攻击给予自己致命一击的博雅,而非直接殉葬。晴明第一时间看博雅醒了没有,在即便自己被捅穿受伤的情况下也要先保住博雅。守月带着执念消散,而发出最强守护咒的晴明成为了真正的阴阳师。特别建议处于中二时期的年轻人看这部片。青少年商业片里很常见的少年成长主题偷偷贯彻在痴男怨女的故事中,而原著中对晴明的成长其实几乎没有描绘(不存在发不出守护咒的情况),只描绘过他儿时就天赋异禀,连百鬼夜行都不惧怕。在一部电影里要浓缩式地展现晴明和博雅从初识到成为知己的过程,此处又做了一个对位。武力值爆表的博雅拿到了意识提升的剧本(能接受妖了,意味着不再偏执,放下对妖的恨),而本来理念就很“先进”的晴明拿到了技战术升级的剧本(有了要守护之人,有了情)。没了恨,有了情。 加上川井宪次的配乐(《攻壳机动队》),韩国特效团队的特效(《雪国列车》、《汉江怪物》、《寻龙诀》、特别推荐《田禹治》),东方奇幻领域中日韩最强阵容保驾护航,燃的感觉就有了。

5 月亮

关于电影是如何改动的还有一个例子。比如原本的白比丘尼故事发生在一个雪天。在其他篇章里博雅说自己一遇到这种大雪天就想起白比丘尼。晴明说,“一想到分开后没有音信的人们,上空都在下这么一场雪,我突然觉得,这雪变得可爱起来。”(《鬼小槌》——《第三卷》)然后大家抬头望雪,感慨万千。电影中公主更直白地表达自己想要变成一轮明月,用月亮替换了雪。博雅送晴明,也是在一轮明月之下。影片的最终画面上,晴明的“穿行门”化为类似月亮的样子,明月当空,水光粼粼。看着这轮明月,博雅会想起公主的故事,“分开后没有音信的人们”(比如晴明)。有短评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邓伦送我情。 晴明曾经说过,“光有源博雅,没有月亮,就没有美。而光有月亮,没有源博雅,也没有美。有源博雅,又有月亮,美才产生了。”(《东国人遇鬼》——《太极卷》)月亮和博雅同时出现,也是极致的美。原著中晴明说这句话是为了举例说明“美要存在于世上,必须有观赏美的人和被观赏的东西”,不是为了夸博雅美。电影不至于让人物直接这么说,但最后正是美景和看景的观众共同构成了美。博雅在睹物思人,而我们在看画中人。

“所谓咒,不妨说就是人本身。生命本身就是咒。”

《晴雅集》的深度追得上原著吗?追不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