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极限写作磨练编剧创作思维 48小时快速转换编导演身份

极限写作磨练编剧创作思维 48小时快速转换编导演身份

时间:2019-07-31 02:16:24

相关推荐

极限写作磨练编剧创作思维 48小时快速转换编导演身份

“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活动现场

青年戏剧创作人才的成长和接续,决定了整个戏剧行业创作力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培养路径,重点在于挖掘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升青年编剧创作力,推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通过互学互鉴,促进戏剧创作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新剧本杂志承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年编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青年编剧探索全新的创作方式、开拓新的创作思路,助力青年编剧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创作方法和理念。项目在4月6日至4月16日期间举办“戏剧大师课”“跨界对谈”共计20场,30位戏剧、戏曲、影视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通过授课和对谈的形式,与20名学员一起分享对当代戏剧和影视创作的经验和思考。新浪微博、新浪新闻、大麦戏剧一直播全平台观看人数总计180余万人次。

为提升青年编剧的创新能力,“加压”激发创作活力,本次项目特别设置“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环节,打破了以往编剧所习惯的工作和写作方式,是对编剧的综合能力的一次高强度的全面考验。工作坊覆盖本期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每位学员在24小时内抽签完成一部由其他学员提供创意的、15分钟左右体量的短剧剧本,再通过24小时的排演,最终进行“线下呈现、线上传播”的8小时剧本朗读活动。20名学员演绎20个剧本中的68个角色,这次创作和排演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短时间内的创作和协作能力。每位学员的身份在编剧、导演和演员中不停地转换,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编剧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活力,同时短时高效地提升编剧的思维广度,促使其能够更好地从导演、表演角度看待剧本文学的创作,并能够更加勇敢地面对自我,在创作过程中寻求与他人合作共赢的契机,也让学员们进一步收获了友谊和信心。剧本朗读活动进行了8小时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达15万。

“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

4月22日,“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剧本朗读活动现场邀请了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风雷京剧团、大麦超剧场、中间剧场、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等院团、剧场、平台的出品方代表、评论家、导演、制作人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各位评委对工作坊中产生的学员短剧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表示在短时间内的创作极大展现了学员的编剧能力和创作激情,约三分之一的作品在创作动机、戏剧结构、成熟程度上体现出令人惊喜的亮点。他们将继续关注学员们的创作,希望能够早日合作。剧本朗读会还邀请了部分学员所属的院团领导前往现场观看点评。其中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评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曲艺团负责人分别在现场及线上观看,并表示院团方下一步将考虑在此基础上推进学员作品,适时纳入排演计划。

作为新文艺工作者的青年编剧周昀表示:“‘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让我感受到创作的能量。作为戏曲编剧第一次创作和演出话剧作品,扩展了自己的创作范畴,在某种程度上也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的黄骁表示:“如此的创排经历让人难忘。自己大多数时间从事研究工作,能够投入到创作和排演中来,让自己获得了另一种快乐。”一直从事喜剧创作的青年编剧蔡紫薇表示:“第一次做导演排演作品,遇到了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今后的创作中将会更加严谨,创作出对得起观众的作品。”北京曲艺团青年相声演员张天雷表示:“曲艺和戏剧的创作有很大的区别,这一次能够参与到话剧创作当中,完成挑战自我的任务,更收获了好的创意。”

“48 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是一次紧张而有趣的创作体验,更是一次真诚而深入的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员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创作方法上形成新的“破题”思路,极大缓解了创作中的孤独感,深化了学员们对于创作与排演之间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编导演的固定思维模式,转换了学员们戏剧创作的认知模式。工作坊模式不仅推动了成果转化,促进了作者、作品与院团的直接对接,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青年编剧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尝试。

据悉,“青年编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还将持续到5月中旬,20位学员将会在专家的辅导之下,针对自己的大戏剧本进行完善和提高。《新剧本》杂志将推动成熟学员作品与多平台之间的对接,促成作品早日在舞台上亮相。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李晓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