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神童莫宣卿:17岁成状元 皇帝亲自赐诗 34岁赴任途中病逝

神童莫宣卿:17岁成状元 皇帝亲自赐诗 34岁赴任途中病逝

时间:2022-04-08 13:16:17

相关推荐

神童莫宣卿:17岁成状元 皇帝亲自赐诗 34岁赴任途中病逝

唐代诗人孟郊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来形容金榜题名之后内心的激动和得意,金榜题名是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毕生追求。

科举之路与如今的高考不同,古代科举是三年一考,而且只会出现一个状元,想要科举高中可是非常困难的,有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未能中举,也有人一生都在科举考试,直到老年时期满头白发方中举。

他则是个科举考试中的例外,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7岁作诗,12岁时中秀才,17岁时一举高中状元,成为科举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可惜天妒英才,34岁时上任台州途中患病身亡,他就是——莫宣卿。

父亲离世成为遗腹子,随母改嫁

莫宣卿,唐文宗太和八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他的父亲名叫莫让仁,是个老实敦厚的农民,依靠养鸭子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一次外出放鸭子的时候,他因好奇碰到了岸边生长的黄茅草并且被割伤,流血不止,最终因失血过多身亡。

等到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人世,由于家里过于贫穷,连口棺材都买不起,几个兄弟就商量把他埋在了一个水沟旁边,对准对面的一个名叫荔枝村的村庄。大师来看这个墓地风水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独木不向向荔枝,得了英雄失了尸,没人能想到,大师的话道出了日后莫宣卿的命运。

父亲离世的时候,莫宣卿还在娘胎里没有出生,他成为了一个遗腹子,莫家家境贫困,又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莫宣卿的母亲梁氏一介女流之辈,手无缚鸡之力,生下孩子后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一个孩子长大,看着孤苦无依的孩子,她不得不带着孩子改嫁给了南丰的莫及芝。

继父莫及芝家里的家境富裕,乐善好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善人,他对待莫宣卿和梁氏都很好。莫宣卿随着母亲来到继父家里生活以后,继父便让他和两个异母的哥哥一起去学堂里面读书,他非常聪明,在学堂里读书的他基本上是闻言即悟,一学就会,回家之后也是手不释卷,经常看书。

写诗回应孩童嘲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莫宣卿聪明好学,但他直到六岁的时侯都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基本上都能流利地说话,村里的一些人就嘲讽他是个“白痴”。

有一次他与众孩童在一起,他不喜欢和这些孩童们在一起玩耍,就坐在一旁自顾自地看书,孩童们看到这一幕又嘲讽他是白痴,只知道读书,不会说话也不知道和孩童们一起玩耍。

听了这话的莫宣卿非常愤怒,他在沙地上写下了一句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他用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这句诗后来被《全唐诗》所收录。

这个时候的莫宣卿只有七岁,他的这句诗,让许多乡亲震惊不已,一个小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的诗,这可了不得,他七岁能写诗的事情传出去以后,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便纷纷夸奖他,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神童。

莫宣卿在年纪稍大以后,就读于梁明甫先生门下,梁明甫可是名师,在他的指导下,莫宣卿才思大进,十二岁时便选中了秀才,名扬乡里。叔父莫让义知道他的聪明好学后,帮助他在家附近的麒麟山下,搭了一间简易的草棚当作书屋,让他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专心攻读。

在这里,莫宣卿也写了一首诗:“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这首诗表明了他内心的追求,以麒麟自况,走得再不是一般的“牛马路”了,他要读尽床头放的万卷诗书,将来登科及第,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这首诗与他小时候写的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一脉相承,都可见他内心的远大志向。

争取到机会,进京赶考

莫宣卿非常聪明,对知识是过目不忘,但是他不太听话,很叛逆,在私塾里也有一些懒散,这就让老师对他产生了误解,生气之余老师便要他回家。回家就学不到知识了,莫宣卿自然是不愿意的,他和老师商量可不可以不回家,结果就是留他在学校里做杂工——烧水和扫地。

有一年,朝廷要进行科举考试,老师挑了整个私塾中最优秀的一班学生上京赶考,在学校里烧水和扫地的莫宣卿自然是没机会的,但他一直都有一个登科及第的梦想,也为这个梦想做了充足的准备,他找到了老师,要求以杂工的身份进京。

最初老师不同意,架不住莫宣卿苦苦哀求,老师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一路上照顾学生的生活,得到机会的他很开心,赶忙回家收拾了行囊,和这些人一同出发进京赶考。

新科状元,皇帝亲自设宴庆祝

来到京城后,大家纷纷报名去参加考试,莫宣卿也报名了,没有人看好他,但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一次考试莫宣卿榜上有名,再经过复试,莫宣卿又入了选了,这让他非常开心。走在大街上,他的开心溢于言表,他看见有卖沙田柚的人,走过去买了一个沙田柚捧在手里,他没有吃沙田柚而是抛上抛下。

沿街还说着:“波爱响三声,高中状元第一名。”街上的行人纷纷转头看向他,看见这样的他,都以为他脑子不正常,是个傻子,但莫宣卿仍是抛着他的沙田柚,不顾街上人的眼光。

后来,莫宣卿又参加了第三轮的殿试,殿试中,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

昼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在夸赞皇帝的皇恩浩荡,人民安居乐业,皇帝看到这首诗,龙颜大悦,状元自然就是莫宣卿了。十七岁的他殿试成绩第一,成为了皇帝钦点的新科状元,他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在科举制度的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轰动京城,岭南第一个状元

莫宣卿中了状元之后,皇帝亲自给他赐宴,并且在宴会上赐诗一首: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菜。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从皇帝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有多欣赏莫宣卿这个人,他是皇帝眼中的奇才,他的高中轰动了整个京城,也轰动了整个岭南地区。

在古代,岭南地区被北方人称为是“蛮夷之地”,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自隋朝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到唐朝唐宣宗的将近250年,岭南一直没有出过一个科举状元,莫宣卿是第一个出自岭南地区的科举状元,他也因此成为了岭南人民家喻户晓的人物,岭南人民非常骄傲,到处都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备受皇帝恩宠,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莫宣卿高中状元后,皇帝非常重视他,让他任翰林院编修,赐内阁中书学士。唐朝时期的翰林学士是科举进士进入政权中枢的一条捷径,也是诸多文人墨客进士及第后渴望得到的官职。

莫宣卿能够进入翰林院,成为中书学士,可见唐宣宗对他的恩宠有加,这个时候的莫宣卿非常满足,自己的宏图大志就要实现了,他可以为朝廷效力。然而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他的梦想终究是没有实现,莫宣卿所处的年代,是唐朝中后期,政局动荡不安,权力斗争异常激烈。

翰林院在朝廷的权利斗争中处于非常微妙地位,翰林学士具有宫官和朝官双重身份的特殊官员,也曾有人想要拉拢莫宣卿,他表示自己的才能不够,回绝了这个人。莫宣卿和很多文人一样,是洁身自好清高独立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不愿意参与权力的斗争,因此他逐渐被埋没了,在京城待了几年,也没有混迹个什么名堂出来。

为照顾母亲,上书陈情回到地方做官员

莫宣卿在京城当官的时候,曾多次回到家乡看望母亲,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于母亲,他非常孝顺,曾几次提出要带着母亲北上去京城定居生活,不过母亲拒绝了他提出的要求,一个人生活在家乡的小村庄里。

眼看着母亲逐渐年纪大了,自己又不能陪在母亲身边照顾,莫宣卿很内疚,他在朝廷上混迹了几年没能混迹出名堂,也无法适应京城的权力倾轧,不会有所作为,志向也不可能实现。因此他有了一个想法,回到地方上做点实事,顺便可以孝敬年迈的母亲,于是上书陈情,恳求皇帝允许自己出任南方地区的地方官员,以便供养母亲。

皇上看了他的上书之后,非常感动,嘉许莫宣卿的孝道,任命他为台州别驾,还派自己的亲信进行护送。得到了皇帝的恩准,莫宣卿回到了家乡接了母亲带着家眷们一同去往台州上任。

天妒英才,上任途中病逝

不幸的是,一行人还未到台州,莫宣卿便在路上患了病,天妒英才,他最终因患病离开了人世,年仅34岁,他途经福建省莆田境内的时侯因病离世,尸体便被当地莫姓同宗族人就地安葬。

莫宣卿的三个儿子在家乡封开县听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赶忙赶去了莆田,然而古代交通不便,几个孩子赶往福建莆田的时侯已经是几个月后,父亲早已经入土为安。

福建莆田的莫氏宗族在莫宣卿去世后,有意保留了他的一只靴子当做纪念,后来交给其长子莫齐带回封开安葬,莫宣卿的结局应了曾经大师的那句话。

唐懿宗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莫宣卿17岁中举,是我国科举历史上最为年轻的状元,也是两广地区的第一位状元,他从小就有宏图大志,用努力了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可惜天妒英才,年仅34岁时他就离开了人世。

他对如今两广地区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身上的那种精神,励志做更好的人,不断学习,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莫宣卿

莫宣卿

2022-03-24

莫宣卿墓

莫宣卿墓

2019-10-13

唐·莫宣卿·诗词作品

唐·莫宣卿·诗词作品

2019-11-13

【赋得水怀珠】原文-唐.莫宣卿

【赋得水怀珠】原文-唐.莫宣卿

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