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诗行天下|嵊州:千年剡溪唐诗路 万年文化小黄山

诗行天下|嵊州:千年剡溪唐诗路 万年文化小黄山

时间:2021-09-25 20:43:50

相关推荐

诗行天下|嵊州:千年剡溪唐诗路 万年文化小黄山

这里是百期经典文化传播系列《诗行天下》,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

这首《秋下荆门》,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诗中妙用典故,满含着的是秋日出游的愉悦与饱览山河的豪情。

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约作于公元725年,当时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全诗。

荆门山的树木经秋霜而叶子枯落,山空更显江面空阔。旅途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天助人愿。大丈夫志在四方,此行远离家乡,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山水。

鲈鱼脍:鲈,鱼名。脍,指细切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而行,于是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张翰的故事。只是张翰是为了鲈鱼,他却是为了剡中的名山名水。

“剡中”指的是剡县,也就是如今的嵊(shèng)州。

嵊州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

中国有四大戏剧:国粹京剧、湖北黄梅戏、河北评剧、河南豫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甚至被称为“中国歌剧”。

而嵊州便是海内外闻名的“越剧之乡”。古时就有“锣声响响,田稻长长”之说,今天则有“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的美誉。

越剧是一种来源于农村田头的草根艺术,由生活在嵊州民间的多才多艺的农民创造。1851年前后,嵊州一部分农民开始用田头歌唱、山歌小调等民间说唱艺术去“沿门唱书”,这便是越剧的前身。

此后,越剧又历经了小歌班、绍兴文戏、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以其细腻真切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一路走红全国,成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千年剡溪唐诗路”这个称谓,则成为嵊州令人魂牵梦萦的另一个原因。

“唐诗之路”是浙江新昌县学者竺嶽兵先生最先提出来的,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通读完二十多册的《全唐诗》和部分《全唐文》,统计出《全唐诗》记载的2200余名诗人中,有300多位到过剡溪一带;《唐才子传》收录的278位才子中,也有170多位游历过这条风景线。

在这里,他们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吟咏剡溪风光,其中仅李白一人,就曾三次入剡中,写到剡中的诗有十多首,除了前面那首《秋下荆门》外,最有名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四次到越,三次入剡,两次登天台,李白对剡中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在他的数十首诗歌中,对剡中这片山水都极尽赞美,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竹下溪水绿,荷花镜里香”、“风流何啻到剡溪”等。

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剡地高僧名士的追慕,和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其他如孟浩然、杜甫、王维、崔颢、刘长卿、元稹、温庭筠等诗人均有访剡的名作。

东汉时,中原大地纷争不断,战火弥漫,人们饱受流离之苦,也就越加想要找到一个和平宁静的避难之地。

当时古剡地区位于会稽山腹地,还是一片荒莽,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所以当时也便流传着“两火一刀可以逃”的谶言,“两刀一火”即是“剡”字。

后来谢灵运带领数百门客和奴仆到天姥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开辟了由剡入台的通道,进一步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古剡地区。

至唐代,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大多崇尚仙佛,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为人生乐事。

而剡县地区,不但有名山秀水,还是六朝佛宗道源,诗人们出于对前贤高情的追慕和剡中山水的向往,纷纷来到剡中。

杜甫的《壮游》:“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孟郊:“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

贾岛:“何当折松叶,拂石剡溪阴。”

温庭筠:“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

有唐三百年间,诗人们以剡溪为中心点,纵览剡中山水风光,留下名篇无数。晚唐以后,这条旅游线路逐渐被冷落。幸而近些年来,又重新被发掘,再次焕发光彩。

越剧与诗歌都说了,现在便该说说“万年文化小黄山”了。

只是,此“黄山”非彼“黄山”。

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小黄山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两年的发掘,发掘出面积3200多平方米,发现了壕沟、房基、灰坑、墓葬等一大批遗迹,出土陶器、石器2000多件。

而这一发现也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列为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中华最早古村落”、“中国最早立柱建筑遗迹”、“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的纽带”等。

而今,小黄山遗址已成为了国家文物局重点保护区域,不仅对考古研究有着重大的价值,也为浙江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往期精彩

诗行天下|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每天一首古诗词|司马光: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每天一首古诗词|李涉: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每天一首古诗词|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每天一首古诗词|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