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谁的更悲凉?不是杜牧的《清明》 而是这一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谁的更悲凉?不是杜牧的《清明》 而是这一首

时间:2021-09-27 11:45:09

相关推荐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谁的更悲凉?不是杜牧的《清明》 而是这一首

清明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最早是以二十四节气之一存在。《淮南子·天文》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天空中北斗星的斗柄指着“子”的位置,也就是正北方向的时候是“冬至”时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乙”的时候,“则清明风至”。

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又糅合了古代上巳节和寒食节两个节日的文化,逐渐从一个农耕节气,演变成今天兼具了农耕节气以及祭祀和踏青的节日习俗。

唐诗宋词元曲中提到“清明”的诗词有很多,如白居易的《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柳永的《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等等,说的都是清明前后的情景。

而在这些诗词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清明这一天出门,恰巧细雨绵绵,这种细雨是春雨的主要特征,雨很小,毛毛雨,却连绵不绝,还伴随着阴冷阴冷的天气,因此,使得路上没有几个行人在走。不过,诗人的“欲断魂”绝不止这个涵义,因为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形容非常强烈而又一下子不能言明的感情。因为这一天是凭吊先人、祭祀祖先的日子,这样的阴雨绵绵加之孤身一人,因此触景生情,心头更添愁绪和凄凉。

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就想着有没有地方可以歇歇脚、避避雨,又可以借酒消愁的地方,他看到有一牧童在路边,于是就上前问他哪里有酒家,牧童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全诗嘎然而止,但未尽之意,我们读诗便能想象:诗人发定兴致勃勃地前往杏花村找酒喝去了。

全诗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画面丰富,情感哀伤,给人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

虽然杜牧此诗是描写清明的经典佳作,但是论哀伤、悲凉之感,还有一首诗比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首诗就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1336-1373),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此诗大意是说,全身上下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已经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会感到悲哀。一般来说,游子回到故乡应该高兴才对的,怎么会感到悲哀?诗人在后两句回答了。

他说,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原来诗人悲哀的是无人来扫墓,为何会无人扫墓?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是诗人写此诗的时间是在元末明初,可以猜想得到,当时的战乱、灾难等原因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当战乱结束后,归来的人也没有几个了,因为很多人都在战乱、灾难中死去了。

诗人一句“几家坟上子孙来”令人倍感凄凉,可见战乱对百姓的伤害也多么的大。诗人借诗控诉战争无情,为政者为了争权你来我往,发动战争,但最终受害的却是平民百姓。

生活在当下,希望不要再发生“几家坟上子孙来”这样的悲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