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同是写庐山的千古名篇 李白苏轼白居易 谁水平更高意境更深远?

同是写庐山的千古名篇 李白苏轼白居易 谁水平更高意境更深远?

时间:2023-01-03 06:59:26

相关推荐

同是写庐山的千古名篇 李白苏轼白居易 谁水平更高意境更深远?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是我们上学期间必学必背的一首诗,但其实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还有一首为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在历史上,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是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将“庐山”之名写入了史书《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庐山的风景怡人,也因为上千位名人先后登庐山,留下数千余首诗词歌赋,从而让庐山之景,更为出名,庐山成了声名赫赫的名山。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古称柴桑)是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故乡,而陶渊明归隐后留下了著名诗篇《归园田居》,其三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南山便是庐山,数百年后,李白登庐山,看到庐山第一奇观“匡庐瀑布”,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李白逝世数十年后,任职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白居易在四月份登上了庐山,游历大林寺,正好桃花盛开,让白居易有了意外的惊喜,故而写下《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苏轼则是北宋时期的人物,在11世纪末被贬至汝州,而在赴往汝州时途径九江,于是便与友人游历了庐山,写下了诸多与庐山有关的诗词:《初入庐山》、《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过庐山下》,而最有名的当属苏轼游观庐山后所写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但要论李白白居易苏轼三人,谁的诗意境更高远?其实是很难分个高低的,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一个“挂”字,化动为静,一个“飞”字,又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一个“疑”字,是比喻,是夸张,但又不失自然,在李白的笔下,庐山仿佛成了一座仙山,不得不说,李白不管夸什么,都有一手。

而白居易登庐山时看到的景与李白不同,他在登上途中,山上的花朵已经凋零,然后却在大林寺与一场桃花的盛开不期而遇,这是在白居易意料之外的,因此让他欣喜不已,使得他将春光拟人,觉得春像是顽皮的小孩子,一会在这,一会在那,也反映出了诗人白居易的一片童心。

而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颇具内涵了,体现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苏轼在诗《题西林壁》中不仅写了庐山之景,还升华了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如果真要将李白、白居易、苏轼三人的意境分个高低,苏轼的《题西林壁》显然更高远,但要论写庐山之景,李白和白居易自然更好了。

另外,李白还写有一首《庐山》: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依然是不乏想象和夸张的写法,但也反映了李白的出世思想,与诗句“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不谋而合。这么一看,陶渊明曾归隐于此,写了流传甚广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李白在谋出路的过程中屡屡挫折,最终出世思想占据上风,也想归隐在庐山脚下,不知他又是否想起了数百年的陶渊明?

《线装国学馆:全唐诗》则精选了各个时代、各个流派代表诗人的经典作品,有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词,并且重新加以校勘整理,由当代学者逐篇加以注释和赏析,希望以此管窥那个风起云涌的诗歌时代,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