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和太阳

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和太阳

时间:2022-01-13 23:33:09

相关推荐

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和太阳

前两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诗人为什么多写月亮而忽略太阳呢?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其一,月亮温柔似水,太阳耀眼暴烈。显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华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种安宁娴静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们所青睐。

比较月光和阳光,很明显,月亮温和,太阳暴烈,就像女人和男人,母亲和父亲,谁更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古代的诗(词)人也不是不写太阳,诗人笔下的太阳,一般都是晴天、烈日、苦晒之类的客观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很少跟人的境遇及心里活动联系起来。可见,人们眼中的太阳,就是纯粹的太阳而已,对这个力量巨大的发光体缺乏共情,连带跟太阳有关的诗句也就很普通,没啥记忆点了。

相反,清冷的月光,看似孤寂,却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宠儿,自然是因为他们咏诵起月亮这种温和宁静的“意象”来,比咏诵热力蒸腾的太阳更加得心应手。

其二,太阳一成不变,月亮却有定时圆缺变化。古人从月相的观测和准确预测中得到成就感,也容易进而产生亲切感,将月相变化和人生起伏联系起来,月亮在文学上就更有了太阳所不具备的特殊意义了。

古人对月亮是特别关注和偏爱的,除了诗人们留下的大量吟诵月亮的诗句,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根据月亮变化而编撰的历法:“阴历”。

月亮有什么变化呢?当然是非常有规律的圆缺变化,这是人类能够用肉眼观测到的最明显的“天文现象”了。而这样的变化被文人们与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联系起来之后,就更有了非同一般的哲学和文学意义。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不就很能体现天人合一的精髓么?

所以,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月相变化,经过多情细腻的诗人笔下的渲染,就会给人以一种拟人的亲切感。这样的月亮已经不再是月亮,而是人生梦想和情感的寄托了。这样的地位,一成不变的太阳是无法获得的。

其三太阳在白天活动,普照大地,容易被白天忙碌的人们习以为常地忽略,而月亮夜晚出现,自带舒缓功效,容易被富有诗情的人们注意和感受到。

说到太阳和月亮的区别,每个人大概从孩提时代都明白,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分别管日夜的照明。似乎就成了人们对太阳和月亮的朴素认知。

但实际上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太阳是自主发光的大火球,是包括生命在内的世上一切的来源。而月亮本身只是一个冷寂的星体。所谓的月光只不过是太阳光的反射而已。

然而古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太阳和月亮的力量和影响对比,古人还是能清楚感觉出来的。白天的太阳光耀万里,普照大地,能量不是夜晚清冷的月光所能相比的。然而,往往因为习以为常,反而容易被忽略不计。就像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但很少会把到处都是空气的事实放在心上,反而会产生周围空荡荡的错觉。

此外,古人在亮堂的白天活动,身心忙碌之时更不会特意关注天上那轮如同空气般自然而然存在的太阳。

即使文人墨客相对于体力劳动者没那么辛苦,但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们的共识,白天也是文人们进行各种交通交流等日常俗务的时间,一般也不会有闲心去留意天上的太阳的。

只有到了晚上,太阳退位,在清寂的月光下,诗人们才会或举杯独酌,或与朋友互相唱和,才有了白天不容易具备的闲情逸致,去观察、感受和抒发月光下的世界。不像阳光那样充斥每个角落,亮度低得多的月光,反而会引导人们格外注意“发光”的来源,也就是独一无二的“月亮”。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