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南京老门东 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改造?

南京老门东 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改造?

时间:2023-12-04 06:53:03

相关推荐

南京老门东 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改造?

K&G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但其建设与改造却良莠不齐,存在着文化挖掘深度不足、商业氛围营造过度、过于重视形式表层的包装、文化集聚程度不高等问题。因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凝聚点,也是城市发展与更新中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却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一方面,“千城一面”的街区不断涌现,过度化的商业氛围破坏了其原有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不注重经济开发,导致商业活力缺乏的街区也比比皆是,历史遗迹更是无人问津。

如何平衡街区尺度与现代化体验、文脉传承与时尚活力之间的矛盾呢?通过对以下的案例分析,也许可以获得一定的启示。

一、南京老门东:街区的“危机”与“重生”

老门东地处南京老城南,因位于中华门以东而得名。自古以来,老门东都是南京传统生活、市井文化的缩影。近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和主城区的现代化更新,高强度的地产开发使得这里土地证供应紧缺、衰败日益明显,并存在着整体布局紊乱、居住条件恶劣等亟待改善的问题。

老门东被地方政府列入“危房改造计划”,从而陷入被大规模拆迁的困境。2002- 年间,在多方努力下,“危改”终止,老门东的保护与开发才终于尘埃落定。

01.街巷空间的的“肌理修复”

在历史上,老门东因为兵防要求,形成了东西向通往中华门城堡的三条“街”,和南北方向建筑之间的若干“巷”。设计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还原了最接近历史原貌的街区肌理,并对街巷、院落尺度做了一些调整,使得建筑群落在视觉上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02.建筑形态的“微创手术”

在建筑形态方面,老门东进行了细部微更新:譬如在老墙体前增设玻璃栏板,形成了强烈的新旧质感对比;建筑外墙上变形的镂花图案,看似来源于民居建筑,却又隐约映射出现代主义的构图逻辑;时尚的符号化店招既满足视觉需要,又能与建筑融为一体等等。

03.注重功能业态的多样性

在功能业态上,选择设立门槛。一方面,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的文化生活形态,如画坊、茶馆、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工作室等,整合到历史街区内并进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性生活的文娱功能,如精品民宿、酒吧、音乐餐厅、文创精品店等,适应不同人群对商业、文化的体验诉求和消费理解。

二、杭州“南宋御街”:新旧夹杂、和而不同

南宋御街曾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南北中轴线,也是皇帝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全长约4.3千米,又称为“十里”御街。改造前因为街区密度过大、年久破旧阻碍了开发,逐渐陷入日渐衰退和没落的困境。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处”微信公众号

,杭州市召集专家对街区改造进行了论证和策划,经过勘察调研,10月南宋御街改造策划及初步概念基本完成。

01.坚持街区整体统一规划

通过立面改造、植被装饰等,给街区注入活力与生机。在整体规划中采用园林手法,利用水系贯穿整个街道,形成自然的脉络,把较宽的“道”改成更适宜步行的“街”,赋予空间形式多样化,从而增添了街区魅力。

02.原汁原味与现代时髦“相得益彰”

改造过程中,对传统建筑外观上尽量保持原有的形态,维护其内部空间;对现代建筑进行立面改造,进而达到沿街立面的协调统一;对新建的建筑,强调其空间多样性。

03.打造文化沉浸式体验

还原了南宋时期的街区空间格局,包括道路、两边的水池、廊道小品以及多样化的沿街建筑立面,同时设置了《四世同堂》、《印刷史话》等主题雕塑,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式的风格,带给人们不同的沉浸式体验。

三、宽窄巷子:再现老成都的生活韵味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由三条东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老式街道和院落组成,古迹较多、风格雅致,一直都是老成都的文化名片。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涌入,改造前的宽窄巷子是成都市区内环境差、危房多、安全隐患突出的典型街道。

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图片来源:搜狐旅游

01.开放、多元、动感的空间

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宽窄巷子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改造后,宽窄巷子内部新旧建筑混杂,约有20%的老建筑得以保留,40%进行更新,其余40%均为新建。

青砖墙、高门楼、花墙裙等的保留和翻新,既体现了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包含了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有部分店铺设置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和钢结构支撑,具有现代感。

02.院落式情景消费景区

图片来源:搜狐旅游

宽窄巷子既保留了文化街区的风韵和骨骼,又继承性的创造了新的文化与场所精神,将城市记忆、生活场景、文化片段、商业空间融为一体。

四、武汉昙华林:打造江城新名片

昙华林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是一条东西向的明清古巷。这里也曾是近代西方各国建立教堂、传布教义的地方,更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因而,昙华林被誉为活着的“武汉近代史书”,并已成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地。

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昙华林街区存在内部交通组织无序、外围的城市空间衔接生硬、街区内产业缺乏实质性联系等问题。 年,武汉市正式启动对昙华林街区更新建设,并于 年编制相关更新规划,规划获批后,相关更新改造分为两期。

昙华林片区更新规划总平面图

01.维系原真风貌 完善基础建设

在建筑空间层面上,一方面,昙华林原有的街区肌理在更新中被予以延续,其原有里弄布局特征得以保护并修缮;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譬如增加停车场、完善街区污水排放设施建设、构筑局部雨污分流系统等。

02.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打造“武汉798”

街区总体产业空间布局中,文化产业空间占有率已达到40%,其中研发类产业( 以艺术工作室为主) 空间占有率为30%。因为昙华林紧邻湖北美术学院,文创产业是其核心产业,昙华林有发展成为“武汉798”之势。

结语: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仅能够挖掘出城市的文化与特色,还有丰富城市的内涵。因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一定是“大拆大建”,而是要在“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的路径中,做到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实现城市真正的有机更新。

作者、编辑:Jane

参考文献及部分图片来源: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10-428.

2. 傅红昊.浅议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J].建筑与文化,,06.

3. 杨胜,温天蓉,曹冬梅.文化创意导向下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以武汉昙华林社区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05.

4. 叶露,王亮,王畅.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南京老门东三条营地块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04.

5. 孙璐,邱萍,王杏丹.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运营——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中国市场,,30.

6. 路彬,李营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空间重塑的思考.“美与时代城市版”微信公众号..

7.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如何守住文化IP.“奇创旅游规划”微信公众号..

8. 小课堂|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小课堂|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微信公众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